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2017-08-31华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校教师

华幸

摘 要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快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教育学价值与意义。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考评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一、量化倾向严重、评价主体地位缺失、评价导向偏差、缺乏反馈机制、评价过程客观性欠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及评价反馈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高校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

高校作为尖端人才和先进生产力的产出基地,担负着培育优秀人才、提升生产力、服务社会的三重任务,作为这个“基地”直接生产者的高校教师,他的资质水平、“研发”能力直接影响到其所培养的人才和生产力产出的高端程度。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适应新形式下高校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等院校共同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建立合理、科学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能够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带动其专业发展,最终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教师评价也不断吸收先进理念并进步,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单一、量化倾向严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缺失;评价导向偏差,缺乏反馈机制;评价过程的客观性不够,人情评价严重。因此,在构建高效教师评价体系时,应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充分分析高校教师工作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基础上,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及评价反馈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围绕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推动学校员工齐心协力培养人才,进行学术创新,为社会提供服务,将绩效评价的结果转化为事实上的推动力。

2优化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目标

高校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反馈和激励的作用,促使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好地为高校服务。当前我国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价值认识偏颇,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不是为了“管控”,而是“考核”基础上的“引导”和“促进”。

高校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路径,在注重绩效评价的结果的同时,更应当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通过绩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收入、任用、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可以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态势,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高校教师评价应发挥发展性功能,用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持续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

3完善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内容

高校教师评价往往只注重教师学历的高低,职称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科研成果的多寡,而忽视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忽视了其道德修养、政治理论水平、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重显性轻隐性,重结果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功利性,教师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和发展性没有得到重视,很难做到教师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同时,过于强调评价的共同性和普遍性,用同一套指标去衡量所有教师,忽视了学校特点和教师群体差异,必然对教师的个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也会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伴随着工作对象复杂多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不易确定,教育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教育成果的集体性等特征。同时,高校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劳动,即使在同一学校内,也存在学科间、专业间教师工作量的差异,用同一个评价指标来评价所有的教师,也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各高校应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结合学校一段时期内的发展重点和目标管理体系,设置符合自身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院系特色、学科不同以及教师自身条件设定出评价内容的具体权重。采用360度评价模式和科学的层次分析法,对教师实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鼓励教师从事基础理论与创新性研究,客观地确定内容和权重。增加对其教学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服务奉献意识、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学生等方面,使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出德才兼备的要求。

4变革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方式

在大数据分析的社会和学术背景下,教师的绩效考评也需要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以达到与时俱进。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方法主要从教学、科研、科研成果奖励三个方面按学校统一制作的表格按项目进行打分,三方面成绩之和构成了某一位教师一学年的评价成绩。这样的评价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判断,对隐含的信息没有进行深入挖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的综合情况。

而大数据时代通过技术层面结合大数据的评价方式,推动教师评价从理念、内容到方法深刻变革,使评价跳出一直以来的只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圈子,通过技术手段全面精确记录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和实践,使评价更为科学、系统、全面。同时,在评价中尊重教师的个性与差异,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可视技术等构建过程性教师评价系统,推动评估手段从经验迈向数字化。但是这些技术还未被熟知,一旦得到普遍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教师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减少评价过程中的张力与冲突,发挥教师评价体系应有的功能导向作用。

5重视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主体

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要以教师为本,因为无论从学校办学的主体还是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主导力量来看,教师均是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缺失不仅影响评价的效度,同时也不能最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实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我们需在教师评价体系中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学校要给予教師自主权,让教师参与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是和其他评价者一样,可以主动地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状态,阐述自己的看法,既可以进行自我表扬,也可以进行自我批评。这样,教师作为自己评价的主人,没有必要像被动评价中那样迎合或防备他人,可以使自我评价的过程成为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过程”。同时,我国高校应适当允许任课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评价表,或者允许教师提出想要从学生那里了解的问题。评价结束后,组织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并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从而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专业的发展。endprint

6建立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反馈机制

鉴于教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在开展教师评价时,要切实保障受评教师的合理权益,当受评教师对评价结果不认同或不满意时,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增强教师对评价体系的认同感,增加教师评价体系的公正、合理和完善性。而“反观我们一些高校,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与复议的渠道和程序还不够公开与透明,缺少相关机构的监管,当教师在职称评定或年度业绩考核得到较低的分数时,不知道去哪里进行申诉。许多教师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只是采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态度、‘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方式,最后会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工作,教学积极性受到挫伤与打击,工作绩效始终是处于平庸的状态”。由此可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师申诉程序,可以使教师的合理诉求得以表达,可以有效形成信任、协作的学校文化氛围,也可以发挥教师与高校管理机构相互监督促进的功能。

7结语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评价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断促进教师发展。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快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教育学价值与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构建高校教师评价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在阐述高校教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反馈这五个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A030313442);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GD14CGL06)。

参考文献

[1] 刘志军,王洪席,张红霞.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81-85.

[2] 李丽琴,张萌物.发展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流程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9):58-59.

[3] 曹如军.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73

[4] 徐绍莉.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构建原则[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4):17-20.

[5] 王克君.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6):642-646.

[6] 李冲.当前高校教師学术评价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81-84.

[7] 徐春梅,姜志坚,周俊玲.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20-22.

[8] 王克君,曾觉吾.战略导向视域下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创新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6):99-103.

[9] 尹明明.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后信息反馈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4):141-144.

[10] 朱思灿.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施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77.

[11] 王若梅.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J].江苏高教,2008(3):70-73.

[10] 陈振华.教师评价若干变革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5):62-6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校教师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