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7-08-31葛崇勋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葛崇勋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导价值。高校要重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找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失的现状与原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的具体措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其中有许多极具价值的人文哲理和科学思想,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相得益彰,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指导价值。随着新媒体的诞生,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挑战。新时期如何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宣扬的“和”文化、道德文化、包容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不忘传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栋梁。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目前各高校反馈的信息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授课方式大多采用的是理论说教,大学生对此缺乏兴趣。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创新迫在眉睫。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因为传统的人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思维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有利于营造自由民主的和谐氛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肯定主体自觉、强调道德履踐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高校依托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不够

近年,教育主管部门逐步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条例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但在各高校的具体工作中,对此项工作的投入远远不够。首先,思想上不够重视,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专业技能培养课程为主要任务。而且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可能用显性指标来衡量,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改变。其次,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缺乏资金、师资的支持。目前,高校中严重缺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专职教师,多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此项工作,而他们日常也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对传统文化的研讨投入大量的精力。而且各校重技能、轻人文的固有思想,导致对传统文化教育投入的资金有限,这方面的课题科研工作都不占优势,严重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阶段,虽然某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教育内容还不全面,并没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接纳度不高

近年,一些教育学者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接纳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不理想。据有关学者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是什么;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有过多的了解。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兴趣淡漠,对西方的节日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数据和现状都证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接纳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国外一些敌对势力运用各种媒介大肆宣扬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学生的鉴别能力还不够高,逐渐形成崇洋媚外的心态,这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极为不利。 第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落后现状让大学生丧失了继承传统文化的自信。当前一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也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受到影响,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大大削弱了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第三,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化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势必会带来一些与社会文明相违背的信息,让部分大学生质疑现阶段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构建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依托传统文化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要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各个层面转变大众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观念,提高认识,这是依托传统文化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大家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为有益,而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应该只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应该是具有高人文素养的综合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不能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仅仅当成一种口号,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坚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引导大学生利用多种途径与学习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意识到依托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作为大学生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以全新的观念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狭隘地将传统文化等同于崇古守旧,要深层次理解其中内涵与魅力。要知道自身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健康的人格缺一不可。endprint

(二)坚定信心,构建良好氛围是依托传统文化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保障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在国人心中重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有信心。要让民众自觉抵制西方不法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侵蚀。高校要在校园内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做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常态化,不断培养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学典立德,修身育人,努力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氛围。在校园环境的创建中,高校也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与融合,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景观。例如:在学生的生活区、图书馆、教学区、餐厅等公共场所,张贴含有传统文化内容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是依托传统文化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响应国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深化改革现阶段教育模式与内容,多措并举,使广大师生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纳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打造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团队

教师是教育之本,要依托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拥有和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學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对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有倾向性的政策,以具体的激励机制,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日常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增强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学校可以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相关主题的校外培训与交流活动,也可以邀请名师来校讲学。同时,作为高素质的教师,也要用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育方式

各高校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设立为必修课,要保证课时、保证教材,并且与学分挂钩。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大一入学时,可以采用必修课的形式进行,在高年级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要让大学生全方位、系统化、深入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在教材的内容选择上,应该涵盖中国文化经典,同时也要选取适合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当代时事热点相结合,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更易于大学生接受。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师要转变现阶段的授课方式,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要依靠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要形成“开放学习”的网络教学理念,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技术平台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播放传统文化讲座视频,举行古典诗词、古典绘画艺术欣赏等活动,也可以邀请名师在网上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群聊等方式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以此提升教育效果。

3.丰富课余活动,寓教于乐

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只重视课堂教学,更应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有特色、有内涵的品牌活动,寓教于乐,使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如宿迁学院就依靠团学组织等各种平台,组织诵读经典诗歌、演讲比赛等活动,汉服社开展的国学情景剧演出,周末影院播放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影视剧,都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校也可以利用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符合主题的活动,如重阳节开展的爱老敬老活动,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传统文化真正印在学生的心间。

参考文献:

[1]龙正林.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探

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

[2]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

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7).

[3]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价值及其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

责编:群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