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之刍议

2017-08-31王林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高职院校

王林

摘要:感恩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教育工作者要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分析其中原因,通过更新感恩教育理念、营造氛围、重视课堂教育、依托载体等途径与方法,加强和推动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开展,培养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等教育。近年,各高职院校普遍开始重视感恩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及当前社会大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仍任重道远。

一、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一)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

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与父母电话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生活费,因其他原因联系的很少。有些高职院校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实际情况,为了盲目攀比,用父母辛苦挣来的钱超前消费,学习上却不求上进。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父母亲的养育是理所当然,更有甚者非但不怀感激之情,还常常抱怨父母亲没本事,不能给其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感恩之情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中凝结着学校和教师的付出和辛勤劳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却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而自己也交了学费,对教师的辛勤付出无须感恩。有的高职院校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成长和学校教育关系不大,自己将来有了成就,不会主动去报答学校。甚至,他们对待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路上见到教师时,不主动打招呼;在课堂上,到课率低,上课全是低头族、手机族,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

(三)对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缺乏感恩之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的帮助表现比较冷漠。他们认为当前社会存在不公平,自己的贫困是不公平造成的,接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是一种补偿,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的失而复得。如助学贷款,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国家和社会助学贷款资助下完成学业,但毕业后恶意拖欠,不按时偿还。

二、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利益化和物质化。经济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的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人与人之间过于侧重物质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忘恩负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越过高职院校的围墙,侵蚀围墙内学生们的思想。

(二)家庭溺爱的后果

中国家庭的父母大多都有一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情结,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只享受被爱的权利,免掉了爱的责任。其实爱是相互的、是双向互动的情感。在父母、亲人的溺爱下,他们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认为别人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也不需要感恩。

(三)应试教育的弊端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成绩搞好,考上好的大学就行了,其他都是次要的。中小学校片面地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培養,造成了学生道德的滑坡和感恩意识的淡薄。对成绩的盲目追求使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孩子情感的需要,导致他们成为不会感谢、不愿感激、不懂感动的冷漠一代。

(四)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1.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受到各种观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表现为对感恩教育缺乏足够的研究,教育目标定位模糊,缺乏鲜活的时代感和先进性。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如今,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的培养目标降低到仅服务市场经济的需求,把高职院校单纯地看成是学生学习职业和技能的场所,而忽视了应有的思想教育包括感恩教育。

首先,感恩教育内容匮乏。在高职院校课程方案中,有关感恩教育方面的课程几乎为零,相关内容只是零星地出现在“两课”教材中。其次,感恩教育的方式也过于陈旧,局限于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宣传形式,方法上千篇一律,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喊口号、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

2.教育理念落后

大部分高职院校通常只是简单地把感恩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中,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部分。其实,感恩教育和德育教育既有交叉的部分,也有不同的方面。在这种理念下,出现重视感恩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急功近利、期望通过搞几场感恩教育的“大活动”就实现感恩教育目的等现象。

三、推进和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更新感恩教育理念

1.倡导多维教育理念

感恩教育不能简单地归纳到德育教育中,它与德育、价值观、情感观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这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它是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部分。感恩是对施恩者的情感回应,因此,它也属于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要摒弃旧的的思维理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感恩教育与德育、价值观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倡导多维教育理念,实现真正的、全面的、有效的感恩教育。

2.倡导网络教育理念

当前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了,QQ、微博、微信、各种论坛等网络平台在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识。对高职学生来说,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感恩教育更易于沟通和接受。同时,网络感恩教育形式多样,教育方法灵活,寓教于乐,更能吸引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搭建网络感恩教育平台,发挥其作为有效载体的作用,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平等、双向互动、真诚坦率地沟通交流,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endprint

3.倡导合力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使大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天然优势,积极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发挥家庭亲情的“软”教育作用。其次,要积极争取良好的社会感恩环境。社会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对不知感恩的现象进行批判,同时对涌现出来的各种感恩高尚行为进行宣传,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中。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教育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将学生对家庭父母的感恩,推衍到对学校、社会的感恩。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挥校园环境正能量的引导作用,积极创设独特的校园感恩文化,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可以通过横幅、标语、展板、橱窗、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来传递“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等主题思想,让学生时时被感恩文化包围,时时感受到感恩文化的熏陶,达到增强感恩意识的目标。

(三)发挥课堂教学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在高职院校感恩教育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首先将感恩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条件允许的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感恩课程,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条件暂时不够的学校,可以在“两课”课程中增设感恩教育的内容,在“两课”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互动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传感恩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能力,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感,增强学生感恩意识。

(四)运用载体,推进感恩教育

1.在日常管理中开展感恩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把感恩教育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中渗透感恩教育因素,让日常管理成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在入学教育、军训、早操、晚自习、奖助勤贷、各类评奖评优、毕业典礼等日常管理服务中渗透感恩教育。

2.利用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如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代表祭扫先烈,感恩先烈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在重阳节时慰问长辈,感谢祖辈当年的辛劳;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来临之际举办一些活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等。在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过程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能够化空洞的理论说教为现实具体行动,让高职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

3.充分挖掘身边的感恩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它能轻而易举地吸引人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诱发他们认同榜样的思想道德,产生向榜样学习的动机,期望自身形成榜样的优秀品德。通过挖掘、发挥身边感恩榜样的引领作用,使高职学生形成自我感恩教育的心理,并逐步升华为感恩的主动行为。学校可以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十佳品德高尚学生评选”等活动,这些生动的感恩教育教材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被学生接受。

4.创设感恩教育情境再现

情境再现是感恩教育的重要方法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设置感恩教育的情境再现。如:让每个学生干一天家务活,体验父母的不易;让每个学生上一节课,体验教师的辛苦;让每个学生到社区做一天义工,体验生活的艰辛等等。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忘恩带来的羞愧感,从而体验感恩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我们要分析问题的原因,遵循感恩教育规律,树立新的理念,采用科学方法和途径,形成合力,有条不紊地推进感恩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军莲.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2]芮明珠.高职院校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路径探讨[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3]刘成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

[4]蔡银枝,刘振中.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

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0,(6).

责编:群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高职院校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