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教育者威信,提高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2017-08-31王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王慧

摘 要 威信是指教育者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新媒体时代,对于教育者而言,良好的威信对其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增强教育者的可信度。

关键词 教育者威信 新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1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是指为适应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教育者应当具备相应的新媒体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具体包括对新媒体技术及新媒体信息的认知能力、批判能力、使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當前多数教育者虽然经常接触新媒体技术,对新媒体的重要性也有充分认识,但是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媒体信息的分析判断解读能力不强,缺乏对教育者开展相应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培训等。因此,必须最大限度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提升官兵的媒介素养和信息化水平,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一要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统一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作为日常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是普及新媒体相关基础知识,使教育者了解新媒体技术平台和新媒体信息的传播特点,学习创造和传播新媒体信息的技巧,提高对新媒体信息的认知、批判和利用能力。二要加强不同单位的交流合作,拓宽培养渠道。一方面利用高校和新闻传播专业机构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合作培训,锻造一支媒介素养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新闻传播界的学者和资深媒体工作者开设讲座,加强合作交流,优化信息传播氛围。三要加强新媒体的实践运用。教育者要主动学习信息网络知识,熟练操作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善于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如利用网络开展思想调查,进行网上授课和网上讨论,利用微信、微博平台搞好正面宣传教育等。

2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通过舆论传播,行为感染,使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产生敬佩、信服和亲切感,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受到影响、感染和效仿,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教育者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有效弥补了政治理论的抽象性,为受教育者提供了鲜活的学习榜样,而且增强了政治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更加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教育者的人格影响力越大,就越能得到官兵的信任和认可,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能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官兵“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有力诠释了做人与做学问、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成为该校师生始终孜孜追求、不断践行的人生信条。

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一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对教育者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水平。既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技能,又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知识,扩充知识范围,尤其是要提高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强大的理论武器。同时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二是要当好表率,不断提高人格感召力。教育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身对理论的好学、学深、学透达到对理论的真懂、真信、真用,以强大的人格感召受教育者,带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践行。三是要真诚互信,建立教育主体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主体之间信任关系缺失的实际,作为教育者就是要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受教育者,真正融入他们之中,真心关爱和真情关怀,充分欣赏他们的优点长处,摒弃相互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作为受教育者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经常换位思考,充分信任和理解教育者。

3掌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作为新媒体平台上交流使用的语言媒介,网络话语以其幽默诙谐、形象生动、贴近现实、新鲜时髦的特点引起了受教育者的巨大兴趣和热烈追捧,很多广为流传使用的口头语。而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与网络话语的多样化、娱乐性和随意性之间的激烈碰撞,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沟通不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服力下降,教育者的话语权威和信息优势不复存在,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育者必须掌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者运用新媒体技术,以跨界思维为逻辑起点,通过多形式、多模态的信息传播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以达到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首先教育者应当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要充分认清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更新思想观念,摒弃权威主导意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权,与官兵平等真诚沟通。另外,要密切关注网络世界的发展变化趋势,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其次,教育者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学习和借鉴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且符合青年思想行为特点的网络话语,不断健全和丰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教育者要当好舆论引导员,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看待网上负面信息。最后,教育者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熟练运用网络话语,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教育内容形象化、通俗化和生活化,消除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 冯旭颖,冯红.关于我国教育者人格魅力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2(2):135.

[2] 季海菊.话语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学海,2013(6):207-211.

[3] 朱冬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2):5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