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层次生源特征调查研究

2017-08-31刘宇翼佘跃心杨琴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土木工程

刘宇翼++佘跃心++杨琴

摘要:专转本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生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以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探索了专转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发现专转本学生有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实践经验丰富和职业化意识强等特征,这些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转本;生源特征;问卷调查

专转本是指普通院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参加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或招生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达到规定的录取条件、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接受正规本科教育的制度。专转本为高职高专学生开辟了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和深造的渠道,成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重要探索和创新举措。随着高职高专学生规模的增加,参加专转本考试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招生的院校也不断增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专转本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专业一向是专转本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根据2017年江苏省专转本招生计划,全省共有8所高校共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学生480人。2015年,淮阴工学院招收的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为84人,2016年招收106人,约为同年级土木工程专业普通本科生人数的一半。这批学生能否达到本科阶段的教学要求,关系到整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招生高校和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侧重于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研究,但是除教学因素外,学生的学习背景也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近年,众多学者和任课教师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特点,探讨了教育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但对“专转本”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甚少。因此,研究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状况,摸清他们的特点和优劣势,有利于专科与本科教学的顺利衔接,有利于招生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编排教学计划,有利于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开展特色教学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淮阴工学院2015年、2016年招收的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共190人,其中,男生130人,女生60人。他们大多来自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的26所高职高专院校。他们入学时被编入两个教学班,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继续学习。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问卷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毕业学校和专业、专科课程体系、专科实践活动、本科教学方式、本科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效果等方面。研究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90份,有效率为100%。

二、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层次生源特征

(一)专科背景多样化

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层次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的要求为:建筑设计类、城镇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建筑设备类、工程管理类、市政工程类、房地产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经调查统计,本届专转本学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十分分散,共涉及7大类,18个专业。分布如下:土建施工类59人,占比31.05%(建筑工程技术9人,建筑施工32人,钢结构5人,土木工程11人,工程监理2人);建筑设计类40人,占比21.05%(室内装饰设计11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1人,环境艺术设计11人,建筑设计7人);工程管理类35人,占比18.42%(工程造价20人,工程管理5人);建筑设备类25人,占比13.16%(楼宇智能化9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11人,制冷与空调技术5人);水利工程与管理类20人,占比10.53%(水利工程20人);人数较少的则是市政工程类和房地产类,均不超过5%。调查对象中没有城镇规划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根据淮阴工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制图等课程。表1罗列了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

可见,只有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工程制图三门课程的选修比例超过50%,其他课程均未过半,而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三门课程,均未超过25%。按照普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4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在本科阶段的第二学年开设,大三期间就不再学习这些课程。但十分遗憾的是,这4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选修率均在50%左右,也就意味着约一半的学生在专科期间未接触过这几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此可见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研究者对不同专业所学专业核心课程对比分析发现,专业之间的课程设置差别明显,且相同专业不同院校之间也有所不同。土建施工类专业大部分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了上述核心课程,但其他专业则很少,个别专业的学生从未学习过上述任何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以建筑设计类和建筑设备类学生为例,专科阶段对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3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建筑设计类的学生基本未曾学习过建筑力学,40人中仅有2人有过学习经历;建筑设备类的学生专科时学习建筑力学和房屋建筑学的竟然为空白;室内装饰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的学生三门课程均未曾学习过。由此可见,各专业学生间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储备差异较大,给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实践经验丰富

研究对专转本学生专科阶段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约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6.19%、39.29%、40.48%。可见,相较于普通本科生,他们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

(四)职业化意识强

土木工程专业独特的行业背景通常要求学生参加工作后获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特定的工作。专转本学生专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就业,高职高专院校通常会开设一些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考试。因此,在高职高专培养模式和社会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之下,专转本学生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兴趣浓厚。研究对象中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35名,占190名学生的71.05%,个别学生同时拥有3本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表2所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表明,学生不仅考取了一些初级的上岗证,还有人已经取得了含金量相对较高的二级建造师等证书。此外,施工员、测量员的获得比例相对较高,已超过25%。

三、结语

深入了解专转本学生的来源院校、专业背景和所学专业基础课状况,是做好专科与本科教学衔接的关键。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学生具有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实践经验丰富、职业化意识强等鲜明的生源特征。土木工程专业专转本招收院校需结合学校本身的特色和优势,针对学生的生源特征,修订培养方案、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创建基于大工

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

等教育,2012,(6).

[2]李书进,厉见芬,高瑞霞.土木工程力学类课

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

院學报,2012,(4).

责编:清 欢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土木工程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