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内容设置的学生需求调查分析

2017-08-31张煜孙悦丁福兴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高校教学内容

张煜++孙悦++丁福兴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苏州市不同层次、类型、办学方式的高校的共计7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于当前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程度及相关需求。经过对样本在各个项目上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一般,且与学生期望值存在落差,学生需求的满意程度较低,而在教学内容设置的理论教育、专业契合度、专业课学时安排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高校;教学内容;学生需求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需求、强调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等问题,表现为课程内容守旧、实践教育缺失等不合理现象,这些激化了高等教育场域环境下的供需矛盾。高校教学内容设置的学生需求主要可分为功利型、兴趣型和学理型三类需求。本研究拟对高校学生的需求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研究,考察学生需求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类型与成因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苏州市内的大学生为总样本,在苏州市范围内依据办学类型、校区、专业、年级以及性别等区分因素实施分层抽样,获取容量为700的一个学生样本作为被试者。被试者根据研究需要,在各高校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基本上具有科学性与代表性,能够有效反映大学生的需求。

(二) 研究工具與程序

本研究的主要工具为自编的《关于高校教学内容设置的学生需求调查》。问卷编制程序如下:研究者首先与教师交流,对于研究内容进行讨论分析,确定问卷结构与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初步形成问卷。其次,对本专业20名学生进行初步试测,并在本校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访谈,获得相关反馈后对一些题目进行了精简与再分类,而后形成正式问卷。

问卷内容涉及学生满意度状况、课程设置、教学设施与学校资助、课堂教学、学生需求导向等诸多方面,用来探测当前大学生对高校教学内容及其相关方面的满意程度,并对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本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对每个项目的选择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共分为五级,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酌定对该命题的支持度。本问卷采用线下调研和网络调研两种方式,且不记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面性与真实性。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1.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经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发现在对当前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这一问题上,61%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而其余的选择也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上,在该问题上受测者表现出了较强的趋中性。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目前教学内容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不排除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评价处于模糊认知水平,缺乏较清晰的判断。

2.大学生评价内部差异明显

数据分析表明,在教学内容所包含各方面的具体评价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关于当前教学内容对自身就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问题,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45%的受测者认为所学知识对自身发展很有帮助,而46%的受测者则认为没有太大帮助。

3.满意度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统一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影响大学生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学生价值感知和需求导向的调查,区分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类型,分别是功利型因素、兴趣型因素、学理型因素及其他因素,其中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功利型因素方面。

(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突出意见

1.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

在涉及学生对课程评价的问题上,调查得到的结果较高地集中在对课程实践性的希望方面。一方面,问卷反映了当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问卷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日益关注。

2.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否获得学生的青睐,一个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其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关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查方面,6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于教学内容趣味性进一步提高有所期待,其中有40%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

3.通识教育不足

设置通识教育是高校响应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号召的有效形式,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52%的学生表示仍然希望能够设置更多的通识类课程,并且学到更多的实用性生活技能。

(三)学生对于教学内容需求的主要内容

1.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大学生自身也感受到了这一形势。数据显示,69%的受测者希望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同时47%的受测者希望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熔炉,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响应社会需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实现人才与岗位的优化匹配。

2.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的同时,其趣味性也不应该被忽视。根据统计,40%的受测大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是单一且枯燥乏味的,而60%的受测者则希望教学内容能够增进对学生的吸引力。

3.赋予学生在课程设置与选择方面的自主权

一些高校通识类教育相对缺少,课程选择也缺乏自主性,59%的受测者认为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在科学、艺术、体育、人文四个基本类型中,受调查大学生对科学这一类型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此现象可以为高校在进行通识课程选择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四、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需求的特点及其差异

1.学生需求的类型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需求可以分为功利型需求、兴趣型需求、学理型需求三大类,而每一类中又包含着他们在不同方面的不同需求。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在大学接受到的教育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并了解自己的需求。endprint

2.学生需求的共性特征

研究者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功利型需求、兴趣型需求、学理型需求分别以61%、56%、54%的比例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需求类型,多数的被测大学生都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较大的需求。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需求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共性,符合自身兴趣,学理研究以及实现实际运用是其较为普遍的共同需求。

3.学生需求的差异

除上述的大学生需求共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需求差异。在对于新型网络教学形式MOOC的评价方面,半数以上的男生喜欢这种新颖的方式,希望更多地开设这种形式的课程,而多数的女生对MOOC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且对其并不是很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别会对学生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专业方面,理科、工科及艺术类的学生更看重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文科、医学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则更多地看重自己能否获取更高的学位以及未来的深度研究。

(二)对学生需求的基本评价

1.符合大学生发展趋势

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和调查,研究者发现了许多具有价值的需求信息,大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想法与时代发展的潮流是相符的,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一些方面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2.受到大学生自身客观条件限制

大学生群體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的限制,其需求也必然具有局限性,容易在一些问题上过于盲目,不切实际、眼高手低,因此,大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五、结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殿堂,大学生有必要表达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需求,其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为高校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需求也有不合理之处。高校教育的决策者与规划者,一方面应该尊重学生需求并相应地进行改进;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一些不合理的观念进行积极科学的引导,使其与时代发展的理念相适应,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利国.高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余长春,王润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

的匹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责编:夜 雨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高校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