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017-08-31孙志君王璐梅艳阳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学风建设校企合作

孙志君++王璐++梅艳阳

摘要: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从学风建设、高校师资平衡、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师资引进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对高校本科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整体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工科专业;学风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但在近年来对人才市场现状调查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一方面存在着人才过剩,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难以招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等问题。因此,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曾指出,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性等问题。对高等院校而言,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是重中之中,需要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着手改革,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已经成为目前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在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风建设急需加强

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灵魂,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良好的学风建设,除了要有良好的制度规范,还要有严格执行的“法官”。学习本来是学生的本职工作,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但在当前的大学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纪律松散、精神涣散,作业拖沓抄袭、考试抄袭,甚至出现毕业设计抄袭等问题。不良的学风不仅给大学学术的庄重性与严肃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更对学生培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

大学学风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保持良好的学风建设一直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要重视学校的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全校的积极性,因为良好的大学学风建设需要良好的制度,高素质的、充当大学“法官”的教师队伍以及学生共同来承担。

二、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学中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的现象。无论是国内一流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在评价指标上,很大限度上更依赖科研产出水平。这就在评价机制上导致了一些高校在本科生的教学方面不够重视,科研业绩成为大学教师追求的更高目标,同样的劳动付出,在科研产出方面更容易出成果、出业绩,能产生更多收益。因此,大量高级职称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科研方面,对学生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投入也就大大减少。

在高校教師队伍中,青年教师,特别是职称较低的教师在本科教学中承担的任务较重,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转到管理岗位,或集中精力于科研项目。尽管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对高职称教师提出了一些本科教学考核指标要求,但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需增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

大学的学习应该有别于中学,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虽然大学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工科专业课程,更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给大学生“减负”,减少课堂学习的时间,拓展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找出解决办法,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专业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这样,也会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对自己将来的理想与工作有更明确的认识。因此,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种类,学生会针对自己的兴趣与自身发展,补充自己所需“营养”,增加自己在未来工作道路上的差异性优势与自信心。

四、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引进企业高端人才

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往往注重学术人才的引进,而忽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吸引有企业就职经历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为高校学生服务,能够提升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企业研修投入仍然不足。许多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大都缺乏企业就职经历,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不足,对企业生产现场知之甚少。仅理论上讲授知识,不能把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生产现场相结合,也就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青年专业教师派到企业研修,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现场经验,有助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可以为企业的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此外,派教师到生产现场,可以利用企业平台,开展科研工作,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实践的“试验田”。

五、需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更愿意聘用实践能力强,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而高校大多仍然以理论教育培养为主,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够。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更重视理论教育,企业却青睐实践能力强,并能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创新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高校除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外,应该加强与企业协作,共同培养学生。学校为企业培养企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理论联系实际,减少学生专业选择盲目性与就业盲目性,同时为企业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者共赢。

六、结论

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工科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的投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高端人才,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工科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力.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12).

[2]齐书阳.走出软件人才培养困境[J].软件和信

息服务,2009,(6).

[3]吉玲,陈珊.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4,(52).

[4]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

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张蕾,王兴华,路璐.开放实验室与创新型人

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6]李丽.素质拓展训练理念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及普及路径[J].高教学刊,2016,(23).

责编:群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学风建设校企合作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