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语境下公共艺术教育功能新探

2017-08-31莫君远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功能

莫君远

摘要:在当代语境下,为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具备更多的功能。公共艺术教育应做到与学生本专业相得益彰,成为学生了解历史与文化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公共艺术教育与时俱进。

关键词:当代语境;公共艺术教育;功能

语境一般指的是社会文化环境,是由人类精神世界构筑的社会文化形态。人类社会处于不同阶段,语境的含义大不相同。具体到当代,我们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信息获取量呈爆发状态,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作为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高等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语境,需要及时调整定位、探索方向。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内容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代语境下,也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更紧密地结合时代特点,拓展出新的教育功能。

一、当代语境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应具有与学生本专业相得益彰的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理论类、鉴赏类和实践类,其中前两类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主体,实践类的课程由于可操作性较差,开设的比较少。理论类和鉴赏类这两类课程的授课方式越发趋于程式化,授课模式基本上是讲讲理论家、画家生平,讲讲理论的要点,再欣赏几幅作品。讲授内容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艺术理论史和艺术史。公共艺术教育流于程式化、套路化已经使得这门学科逐渐与时代脱节,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反观其功能定位。

以往学者对于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无外乎传递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这些功能可以说是公共艺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当代语境下,我们应该使它们得到延伸,进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有更强大更全面的能力去应对。

当代语境中,每个个体的专业程度对他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自身的专业上除要基础扎实之外,还要能拔尖出彩。公共艺术教育主要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并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境界的提升是有可能起到辅助作用的。艺术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学科门类,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对艺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为专业境界的提升提供灵感。此外,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学生的审美层次可以得到提高,这样在进行各种设计如工业设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关注作品的美学特性、艺术特性,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美感,更加让人赏心悦目。这也是一种专业境界的提升,也可以成为学生立身于职场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学生的专业学习如果要达到基础扎实的目标,专业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在专业上拔尖出彩,艺术素质培养的影响必然是有益而无害的。

由此可见,当代语境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应注重开发与学生专业相得益彰的功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课时突破固有思维,改变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寻找艺术教育与学生本专业的契合点并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二、当代语境下公共艺术教育应成为了解历史与文化的引导者

近年,由于央视陆续推出了一批由全国知名教师主讲的文化历史类优秀节目,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历史文化类的专业知识对普通学生来说是极其枯燥的,但是经过教师们智慧的加工和风趣幽默的讲解,变得妙趣横生、容易亲近,为专业历史文化研究与广大受众群体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事实上,在当代语境下,公共艺术教育也应该开启这样的功能,成为广大学生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敲门砖、引路者,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研究铺好台阶。

艺术与其他学科门类不同,欣赏者对它的感知是具体而感性的。和枯燥的文字相比,艺术作品,无论音乐、美术、影视还是戏曲,都更加直观,更具有吸引力。这是艺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背后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一件艺术作品展开的研究可以拓展到其背后的政治、历史、思想潮流、文化背景等更深层面。

要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这一功能,作为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的先天优势并学会利用它。但同时又不能局限在这种优势之中,不能只给学生带来感官的愉悦,要用公共艺术教育引领学生的去向,要学会利用艺术的吸引力,引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将学生引导到更深层次的思想研究之中,真正发挥其引路者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首先要做的是吸引学生,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因为这是艺术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只要展示出来就可以了。在吸引之后的引导,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这就对教师自身历史文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要形成一套成熟的思想体系与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为课堂上展开引导做足准备。同时教师也要具有优秀的授课表现能力,否则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思考的时候,学生很可能因为内容枯燥或者跳跃性太大在思想上掉队,导致学生只对艺术表象感兴趣,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当代语境下公共艺术教育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

当代语境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效率,在效率的催促之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提速,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各种研究成果都表明,人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是最活跃的,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如果长期处于重压之下又不懂得如何放松释放,人的精神和身体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出现心理和身体上的疾病。可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心理调节机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心理调节机制方面,公共艺术教育完全可以发挥重要力量。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放松的过程,舒缓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动人的影视作品可以分散人們的注意力,让人们暂时放下眼前的烦恼,舒缓心理压力。公共艺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会学生运用艺术欣赏的方式放松自己,协助学生建立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当然,学生心理调节机制的建立不仅要靠公共艺术教育,还要靠正规的心理教育。但是,公共艺术教育无疑可以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提供多样的方式,教会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艺术欣赏释放压力,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坚强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0.

责编:群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美感即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