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探析

2017-08-31芦文辉

关键词:功能主义音节视域

芦文辉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探析

芦文辉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歌曲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是由音乐、歌词结合而成,在艺术交流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如何将英文民歌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阐述英文民歌内涵特征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英文民歌翻译现状,指出在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要注重节奏,译文字数,节拍、韵律等因素。

功能主义;英文民歌;翻译;实践

随着全球各国相互间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是无国界的,歌曲可作为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歌曲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并非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语中的歌词应符合目的语文化、审美习惯,也就是英文歌曲翻译成汉语应当完全为中国人所理解。翻译的目的不尽相同,达成目的方式也有多种,进而指导翻译的理论也不同。英文民歌作为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体,承载着诸多因素的文化。因此,如何将英文民歌翻译成脍炙人口的汉语歌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歌词翻译长期未得到翻译人员的有效重视,对于歌词翻译的标准而言,翻译是难以达成共识的。[1]鉴于英文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英文民歌翻译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通过通过功能主义视域对英文民歌展开翻译,包括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指导,促进英文民歌翻译有序开展。

一、英文民歌概述

(一)英文民歌 英文民歌与群众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一方面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层面,诸如生活、劳动、爱情等,另一方面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成长,包括追求和平、崇尚友好、传承教育等。因而,英文民歌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自娱自乐需求,还在社会生活中具备一系列特殊功用,由此使得其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我国民歌而言,在现代音乐领域中通常将其划分成三个种类,分别为山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我国民歌在节奏快慢、调试调性以及习语方言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不同。对于英文民歌而言,则没有像我国民歌如此这般的细致分法,它们通常只在一些大概念上做简要区分,诸如来源地、方言英语以及古英语等。因而一般情况下,仅从试听角度往往难以对英文民歌进行有效辨别,因为大多英文民歌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述或者是一种有声的呐喊,又或者是一种带有一定节奏的欢快歌谣,进一步依据英文民歌曲谱开展分析,很大一部分国家的英文民歌均存在一定的调式调性近似特征,更或是统一的音乐元素,而形式方面则难以归类,体裁方面同样难以开展界定。[2]

(二)英文民歌特征 英文民歌是一种民间民谣,其充分呈现了外国民族的真实社会生活,以《英国民歌》中收录的英文民歌为例,最早的英文民歌可追溯至13世纪,更多的是集中于15~16世纪,还有收录的一些18世纪的改变歌曲,这些英文民歌以简短的叙事诗为主,即便情节淳朴,却十分具有戏剧性。既有借助简单美好的景色表达对他人的思念,又有借助复杂恶劣的环境来隐喻对他人的不满,还有通过一定篇幅的故事情节、情境创建来阐述全面事件的发展,而鲜有采用单刀直入的手段来呈现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换而言之,在表达多种不同情感时,诸如对和平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对神话故事的讲述等,英文民歌均运用了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历经历史长河冲刷的英文民歌,凭借其特有的纯真古朴及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形成的浪漫主义特色,深得社会大众的喜爱。

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概述

(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1.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佛莱尔的目的论及诺德的“功能+忠诚”理论为支撑。前者使翻译脱离了原文中心论的限制,强调译文在译语环境下达成的若干交际功能,后者消除了翻译的随意性,推动了功能理论的发展完善。[3]

2.功能主义视域下的英文民歌翻译,要求对英文民歌的修辞形式与英文民歌功能等值相同的形式予以强调,所以可将修辞视为一种形式、手段,可将功能视为修辞过程中对应实现的目的或者对应形成的结果。其中,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修辞可划分成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英文民歌逐段的修辞,一方面是英文民歌逐句的修辞。

3.功能主义视域下的英文民歌翻译,还强调功能主义翻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推理过程,其中构筑逻辑推理的基本结构即为因果链,进一步对已知的信息开展科学应用。对相关英文民歌,好比文化、语言运用及文化语言情境等非语言要素具备的修辞功能开展科学评定,如此方可获取较为准确的推理结论。[3]

(二)功能主义翻译原则 在英文民歌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不仅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和规范,还应充分体现歌词翻译的独特性。换言之,英文民歌翻译具备一般翻译的共性和独特的个性。在英文民歌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遵循下述两项原则:

1.歌曲主要通过语言传达某种思想或者表达某种情感。思想和感情是歌曲的灵魂,因此在英文民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应当尽可能找出每一个词或短语的意思,仔细阅读歌曲,以便准确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忠实地传达思想感情,这是歌曲翻译的首要原则,也是歌曲翻译和普通翻译的共同特征。

2.抒情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文学性。因此,歌曲翻译的另一原则是充分传达原文。在英文民歌传递过程中,首先,翻译人员应当理解原文的抒情文本,并思考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层面的障碍。翻译人员应该确保歌曲翻译传达原文本的独特性,使听众有效地理解相关特殊的文字。歌曲翻译,一方面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语义信息,一方面要体现原文的生动性和独创性。

三、英文民歌翻译现状

歌曲翻译可划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歌词文本的翻译,一方面是演唱文本的翻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演唱文本、歌词文本翻译均得以长足发展,特别是前者,发表数量、出版数量不断增多,高质量的翻译歌曲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追捧。然而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渠道不断被拓宽,学习英语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人们一定程度更愿意欣赏、了解英文歌曲的原文版本,领会到英文民歌情真意切的情感内容,而不至于受译文的过多左右,所以如今人们对翻译歌曲的需求在不断缩减。不过总体而言,国人英语水平依旧较低,所以要想对英国音乐文化形成更深入地了解,对英文民歌翻译展开研究尤为必要。[4]

四、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

(一)英文民歌的节奏翻译 歌曲中的节奏,是指将一致或者有别的音调,基于相关的规律达成组织。在轻重缓急的音调中,节奏凭借其自由的、平稳的运动形态有力支撑着歌曲的曲调。就好比在我国民歌劳动号子中,节奏的重拍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人民在开展劳动作业中用力的节奏,号子与劳动工作并驾齐驱,与劳动节奏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节奏相对固定,律动感很强。尤其适合对集体协作精神要求较高的劳动工作。大家为了统一步伐,一同前进。劳动人民往往会发出吆喝、呼喊的声音,这便为节奏特征形成提供了可靠依据。[5]功能主义视域下英文民歌翻译,首先要把握好节奏翻译。以苏格兰民歌Skye Boat Song为例,这首包含有号子因素的英文民歌,其旋律很早便得以在赫布里底群岛流传,但一直到19世纪才创作了现在的歌词。该首英文民歌讲述了一个战败王子面对海上恶劣环境,在几名忠心耿耿船夫帮助下,穿越惊涛骇浪的大海的故事。歌曲创设了一种满是战场失意、海上风急浪高以及前程一片昏暗的情景,然而行船过程中,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给人以恬静安逸的感受,船上的人们似乎见到远方亲朋好友的面孔,焦虑逐渐褪却,并趋于平静,对未来又升起了新的希望。例如:

Though the waves leap, 浪还在翻涌

Soft shall ye sleep, 柔波让你入眠

Oceans a royal bed, 海床恍若在宫殿

Rocked in the deep, 深深地摇晃

Flora will keep, 弗洛拉回荡

Watch by your weary head,将你的疲惫凝望

这首节奏轻柔的英文民歌,其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可充分引领听众形成海面上海浪迭起,船身摇摆的感受。歌曲中,Loud the windshowl,Loud the winds howl,…包含了集体劳作的号子因素,其中单词“Loud”均处在乐句强拍上,尤为显出一股一鼓作气的力量。

(二)英文民歌的译文字数 与此方面关联的问题即为音乐数、省略的问题。作为语言中语音的基本构成元素,音节是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片段。对于中文、英文的性质而言,前者是汉藏语系,大致上属于单音语言,也就是所使用的每个字均为独立的一个单音节;后者则是印欧语系,属于拼音语言,存在单音节、双音节以及多音节的区别,再加上若干辅音连接的情况,使得相同意义的汉语英语表达显著不同,音节数目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在节奏处理中出现有关字节数目难以对等的难题。如“Speed bonnie boat,like a bird on the wing”,英文民歌原文中两句均为6个音节,从旋律角度来看,该两句12个音节同时归于12拍中,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对于英文而言,存在有前音受后音的影响而要连读,如此在实际演唱中时常会发生一些音节变没了的情况,于此期间,翻译人员便难以借助数英文单词音节的手段,来保证中文译词与英文原文达成协调或者相同。[6]鉴于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从音乐层面着手,计算原曲的音节落于节拍上的数目,进一步对中文译文字数予以确定。上述乐曲可做如下划分:

如此一来,翻译人员在计算节拍期间,结合音节的落脚点不同,对应使用了10个音节,即翻译人员使用十个中文字方可确保译词配合节奏节拍进行表演。在英文民歌中对应运用的比如速度的“Speed”,表达形象的“bonnie”,拟人的“like a bird”,均是为了组织节奏创造便利,在音节数的限制下,不得不对相应丰富的表达进行舍弃。这可称之为省略。这种十分常见的歌词创作手法,并非肆意省略。

(三)英文民歌的节拍翻译 对于音乐而言,节拍指的是强拍、弱拍机械能规律的交替转换,单位指的是构成节拍的各个时间片段,其中强拍是指处于重音位置的单位拍,弱拍是指处于弱音位置的单位拍。

以英文民歌Auld Lang Syne为例,其在我国广为流传。该首英文民歌的歌词由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于18世纪创作,其灵感来源于原苏格兰民间歌曲《过去的好时光》。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邓映易先生将Auld Lang Syne翻译成了中文,下述一段原文译配: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andneverbroughttomind? 心中能不怀想?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友谊地久天长。

该首歌曲高低起伏,歌词淳朴自然,极具渲染力,歌曲还采用了不断重复副歌部分的方式,来表达与友人道别时真切的不舍、思恋的感情,凸显了朋友相互间友谊天长地久的主题意境。在对歌曲进行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在译文运用了一个“怎”字表现弱起节拍的音,运用了一个“能”字表现重音节拍的音,渲染出一种浓情厚意的氛围,可谓妙笔生花。

(四)英文民歌的韵律翻译 歌曲是能够演唱的诗歌,在对歌曲进行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原作诗歌的韵律,还要匹配原本的音乐。英国诗人曾提出,诗歌翻译是白费劲的事。诗歌翻译已经如此,英文民歌翻译更是难上加难。在对诗词进行翻译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忠于原文,另一方面要求满足原诗及音乐的韵律,存在不小的难度。倘若难以对两方面内容同时顾及,西方翻译家提倡即便放弃前者,也不可有损诗歌的韵律。例如,以下英格兰民歌Lavender's Blue便遵循了韵律翻译原则:

Lavender's green,dilly,dilly, 薰衣草绿,嘀哩嘀哩,

Lavender's Blue, 薰衣草蓝,(an)

You must love me,dilly,dilly,我深爱你,嘀哩嘀哩,

Cause I love you. 你爱我依然。

在以邓映易翻译的美国少儿圣诞歌曲Jingle Bells为例,在这首广为流传的翻译作品中,翻译者同样很好地应用了韵律处理手段。

jingle bells,jingle bells, 叮叮当,叮叮当,(ang)

jingle all the way, 铃儿响叮当,(ang)

o what fun it is to ride, 我们滑雪多快乐,

in a one-horse open sleigh.我们坐在雪橇上。(ang)

虽然邓映易先生翻译的原文中,歌词简明扼要,语句对仗工整,然而句末均未有显著的韵脚,这主要是汉字的声调、律与英文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邓映易先生通过对汉语音韵手法的应用,依托“当”、“上”、“畅”等汉字,调动起原本歌曲欢度圣诞节的快乐气氛,该种看似简单的韵脚处理手法极具借鉴价值。[6]同时,将歌曲末尾两句进行颠倒翻译,也是为了将“畅”、“唱”两句末尾的“ang”音用作押韵,进而结束整首歌曲。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受众,英文民歌翻译还应当采用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翻译手段,以使受众切实感受到歌曲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功能主义对英文民歌翻译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翻译不单单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功能对等平移的过程。功能主义视域下,翻译人员不仅要取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而且要拥有更充分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基础。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对成功发展经验予以总结,清楚认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内涵,全面分析英文民歌翻译现状,结合英文民歌实际情况,开展好英文民歌的节奏翻译、节拍翻译以及韵律翻译等工作,积极促进英文民歌翻译有序开展。

[1]KA Papmehl.An Eighteenth-century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Ukrainian Folk Song[J].Canadian Slavonic Papers,2015,24(02):175-180.

[2]A Knevett,V Gammon.English folk song collectors and the idea of the peasant[J].Folk Music Journal,2016,11(01):44-66.

[3]LiYinChun,ChenRong.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E Business Con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ext Typology Theory[J].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8(03):106-107.

[4]HuangFan.OnTheSubtitleofTwilightSagafromthePerspectiveofNida'sFunctionalEquivalenceTheory[J].OverseasEnglish,2012,(21):116-117.

[5]F Huan.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ual-Function Constituent Sentence into English:Functional Equivalen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2009(12):162-163.

[6]TaoQian.The Song Translation from the Similarity of Language to Functionlist Field[J].Science&Technology Vision,2013,27(01):106-107.

[7]Mei,Zhongfang.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Film Tit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8]Zhongfang Mei.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Film Tit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0,Vol.1(01):66-68.

[9]李华田.跨文化交际学视野下的英语谚语汉译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92-94.

[10]蒋超男,刘祥清.关联理论照应下的英汉姓名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98-102.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lk So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LU We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030600)

A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the culture,the song is a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lyrics.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rt communication.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folk songs into Chinese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folk song translation theory,analysis English folk song translation situation,to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folk songs English function perspective,aiming at how to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English folk song translation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research.

functionalism;English folk songs;translation;practice

H315.9

A

〔责任编辑 冯喜梅〕

1674-0882(2017)04-0081-04

2017-03-20

芦文辉(1977-),男,山西介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对比与翻译。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音节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忠诚原则”的复调倾向——兼论功能主义语用学传统的衰弱
拼拼 读读 写写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