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校交流的有效性

2017-08-14张学锋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交流教育

张学锋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作;交流;教育

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多年,与学生和家长谈话无数,最初总是感觉与学生或家长不知如何谈,谈什么,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后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在实践中反思,慢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到现在自我感觉在家校交流中一般情况下可以游刃有余,对交谈的学生和家长也有帮助。我认为要想交流效果好,交流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不随便请家长的原则

我们有老师把遇事就向家长告状甚至施压当成了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迟到找家长、作业没做找家长、上课不认真找家长……而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很多地方都会有问题,于是经常出现班主任打电话的就是那几位家长,办公室被谈话的就是那几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家长也不愿意来,班主任过后也觉得这样的交流没啥意义,当然就觉得特烦特累。

二、理解家长的原则

有些老师认为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后不管不问,其实他们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相信学校、相信老师,他们一致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师一定能有方法教育好他们的孩子,他们也许不知道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重要的比重,而我们是教师,我们的教育阅历、方法、理智感等要比家长更高一点,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并尽力指导他们如何教育孩子。

三、尊重家长的原则

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和人格魅力。有时我们会看到交流时的场景,老师和家长坐着,学生毕恭毕敬地站着,甚至老师坐着,家长和学生站着,也许学生犯了较大的错误,老师正在生气,但我认为这样是欠妥的,首先人与人是平等的,即使他是犯了错的学生或犯错学生的家长。家长赶到学校配合我们教育学生,起码也是客人,我们是否要讲求待客之道呢?其次一站一坐,让处理问题的氛围也不好,而都坐下,是不是心与心距离更近?更容易交流?

四、关爱学生的原则

有时,我们看到有的家长听着听着,火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当面对学生一顿拳打脚踢。青少年的自尊心是要保护的,粗暴的教育将极有可能培养的是粗暴的人,而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把家长叫来是配合教育学生的,是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叫来家长把学生骂一顿打一顿难道会有很好的效果?也许更多的是反作用吧。我認为要尽可能先说、多说孩子的优点,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我们也可先与家长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交流情况,形成一致地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育方法,然后对学生教育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五、要尊重交流的过程

有时,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之前,抱怨不知道讲些什么好,而一旦说起来,一节课甚至两节课,自己觉得很累,也耽误了时间,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家长碍于面子也只好勉强听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会想到,我一定要让家长理解自己诚恳、负责任的态度,要让家长知道我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而不是虚与委蛇。交流前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你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家长感到你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你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容易迅速沟通,同时也让学生家长一听就清楚学生什么地方要改进,如何改进,如果不改进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等。

总之,只要我们是班主任,只要我们是老师,学生就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或难或易处理的问题,我们只要本着遇事不怕事的原则、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本着为家长服务的原则,就不会觉得把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当成一种负担,同时会发现有效的交流对于班级的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的。

参考文献:

[1]耿晓爽.促进教育虚拟社区观望者有效参与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9.

[2]吴冬梅.寄宿制学校家校沟通的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周启林.让家长会成为丰富多彩的交流平台:班主任教学侧记[J].新课程(中),2016(1).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交流教育
如此交流,太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