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组织教学小议

2017-08-14梅子峰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策略

梅子峰

摘 要:培养下一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班级的组织教学直接影响着教本教学的效果。有效地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他们在知识获取方面发挥自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教学;班级组织;策略

有效地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他们在知识获取方面发挥自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困生的课堂影响与应对

在现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虽说是农村,可是现在多种传媒、信息等不亚于城镇,又加之农村学校多半是十几岁的留守生。这些东西或多或少地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且多半是留守生,他们也是一个有需求的人。然而他们所需求的内容,对于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授课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师在本节内容的实施,老师就得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動、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出现了此类问题,作为教师若要处理,各人的方法是各不相同。我想最初在设计课型时应该考虑是否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作最快的讨论,让其中较典型的学生作答。有时问题处理完了,还有与课堂不协调的因素,快速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课后主动找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交谈,是为提高下节课教学效果而提供,更是为扭转这样的学生做铺垫。

教师自身要将身份放低,一改传统教育中高高在上的身份定位,要融入学生群体,平等看待每位学生,在教学中要积极掌握新颖的教学方法,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有的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擅长文体;有的学习习惯差,但劳动积极,肯为班级做事。作为老师,要深信小学生的可塑性强,从而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随时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搭建使他们进步的平台。例如:有的学生成绩不太好,但是身体协调性强,教师可以在文艺表演中为他们争取表现机会;有的学生擅长体育运动,当学校开展运动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代表班级参加比赛,鼓励他们为班集体争荣誉,课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补习功课,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优秀生的影响与应对

当然,课堂上组织纪律出现问题不仅仅限于学困生。对于那些优秀生,一些班主任认为他们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成绩突出,让人放心。对他们是关心有余,教育和培养不足,其实优秀生也可能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关注优秀生的成长,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于一些老师认为的优等生有时也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讨论另一科目的问题,还有的情不自禁地搞点其他与主题无关的东西等,这既不是师生互动,也不是分组讨论。这既耽误了自己对本节知识的了解,也对其他同学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我想出现这种现象是有的,对于这类现象的处理,应把握住学生当时所从事的具体内容。与主题无关的应示意,让他停止;与主题略有关系的,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立即进入状态。课后应作具体的了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态,力求把这节课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教学实践中,优生能够很好地带动小组合作,课前先让学生自学。当学困生处于知道问题的结果,却说不明白其中道理的状态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优生的发言讲解、操作、演示可以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解决他们在自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更能清楚地了解这个结果的来龙去脉。

在后教环节中,往往会从问题的结果中发现规律,提炼出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便捷,少走弯路。这样的环节往往使优生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思维灵活,善于发现,善于总结,通过他们对规律的探索和讲解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记忆,学生的认可和老师的表扬会对优生的学习思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激励着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下一个难题,保持着向前的动力和积极性。

优生的培养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教师既要让优生在智育方面成为优秀,又要关注优生的思想和品质,避免他们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品性。

我认为,课堂的组织教学是在给一节课定调。其实有的老师在一节课的二十来分钟时间,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有效活动,能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轻松地处理完,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正如一位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人艺术展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艺术,让学生了解他们应掌握的东西,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自己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