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2017-08-14杨亨念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杨亨念

摘 要:在初中阶段,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对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运用合理、多元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让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并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生活化

所有的学科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问题和现象的解决与解释。数学也是如此。对于这个客观现实,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让生活化教学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品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运用生活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对知识拥有兴趣,就会在兴趣的引领下产生研究的好奇心和动力,从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内部因素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将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且有切身体会的问题中产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好奇心。教师据此进行深入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也能为学生保持一个较高的状态进行学习提供必要的前提保证。

举例而言,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初,教师不妨讲述这样的故事:“某个初中班级学生和老师共计47人,在五一假期去森林公园春游。售票口张贴着一张告示:五一优惠,原票价每人10元,50人以上可享全体八折团购价。小明说要买50张票,结果同学们马上反对说:‘小明你是傻了吗?我们只有47人哎!结果班主任笑着说:‘还是小明会过日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故事立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适时引入课程内容,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降低数学知识难度

相对于小学,初中数学的知识系统性更强,难度也更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困难。在传统的模式下,教师借助理论的讲解和习题的完成进行教学,使得知识变得更加晦涩、空洞。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为了中考得高分这种功利化原因而进行学习,教学质量难以获得提高。

对此,将生活和教学、习题进行联系,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难度降低,并且学生的理解速度也会提升,同时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师教学质量也有着推动作用。比如,在讲解有关“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轮、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别的形状,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感悟圆的性质,并且记忆深刻。不仅如此,在方程与不等式类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把投资决策、环境保护、消费规划等问题进行结合;在概率统计类的知识练习中,教师可以把中奖概率、投资收益等问题进行引入,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生活进行综合能力提升

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要让学生投身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数学,而非坐在课堂或书桌前进行想象和联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生活,也能让他们把数学真正地应用到生活中,對于学生巩固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教学楼、旗杆的高度;学习“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图形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深入生活,进行个性化的探究,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提升知识掌握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收集整理当地多年的雾霾、降雨或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率和相关数据,从而预测何时会发生相应的天气,甚至可以给出治理雾霾、防范灾害的意见和建议;也有的学生还会收集一些“大V”在微博中的粉丝数和点赞数,从而分析他们在微博和公众中的影响力和个人形象等。尽管研究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会进行知识的学习、分析、掌握、运用和巩固,达到“殊途同归”的学习效果。

四、借助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相信很多人在看娱乐节目的时候,都看过这样的情境,在通过站队进行游戏或选择答案的过程中,有的人分明选对了,但是因为对方的人数多而进行了错误的选择。而这种“从众心理”不仅体现在游戏中,更会发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数学作为严谨、科学的学科,绝不能因为“从众心理”而质疑自己的选择。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模棱两可”的选择中运用数学的知识正确地获取答案,并且在有理有据的验证中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且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人格的树立和思维的完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举例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这样的思考题:“教室的门宽3米、高4米,那么教室装修时一块长6米、宽5米、厚0.1米的木板能不能搬到教室里来呢?为什么?”在数学的思维下,很多学生都会立刻通过勾股定理得出结论为可以。哪怕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教师应当及时肯定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但是这时,反对的学生会说在题目和生活中,木板是有厚度,而非薄纸一张,从而成为木板无法通过的关键原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等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生活化,可以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大大降低数学的难度。所以,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综合能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丽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2012(28).

[2]吴加忠.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3(105).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原型经验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