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言为核心,打造高效“本色语文”

2017-08-14张蓉蓉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效

张蓉蓉

摘 要:论述了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当下语文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的必要性,并结合有关教学实例论述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为抓手,才能打造高效“本色语文”。

关键词:品读语言;本色语文;高效

一、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一直倡导“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体现在三个“语”上: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本色语文”的理念完全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这其中语文课程必须坚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为抓手,通过多样语文活动的设计,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唯有立足于语言,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当下语文课堂偏离“以语言为核心”的现状

黄厚江老师指出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主要表现在五方面: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品读、语言解读和语言运用。而当下更多的语文教师没有遵循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更不会遵循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去教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大而繁,“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就像领导干部的出国考察,能多到一个地方就多到一个地方”。许多语文课不是用空洞的人生说教拔高语文课,就是课堂形式化太严重,更甚语文课不教语文,殊不知语文本位就是在自己的田里干自己的事儿,就是要让学生热爱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语文课程实现“以语言为核心”必要性

当代作家赵丽宏更是用优美的语言向青少年学生描述着阅读的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是承担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最基本的任务就应该是用好语文教材这一载体,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一篇篇凝结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优秀文章,培养学生热爱语言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结合教学实例浅谈对“以语言为核心”的落实

学生容易理解又比较喜欢的写人记事性文章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下面联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展现民俗、写人记事性文章的课堂教学实例,探究从品读感悟语言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高效解读。

(一)《泥人张》: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使人物形象鲜明立体

冯骥才创作《俗世奇人》的本意是记录20世纪初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以此串联起一个有关时代民俗的画卷。冯骥才自己也说最重要的是故事。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极富戏剧性的事情来写,以此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感受人物之“奇”才是正道。

就此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冯骥才说“有人的外号能当面叫,有人的外号却只能背后说,这要看外号是怎么来的”,那么文中泥人张和海张五,他们的外号是怎么来的,是能当面叫,还是背后说呢?(2)能从两人的出场窥探出他们性格一二吗?(3)两人出身、背景、职业、性格均不同,怎么会发生冲突呢?

这三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最有抓点,问题出来学生立即到文本中去找去读了。第一个问题是问外号来源,文中指出泥人张的名号是源于一手绝活,是可以当面叫的;而海张五的外号是源于他倚仗权势和贩盐暴发的背景,是只能背后说的,当面还得尊称一声“张五爷”。第二个问题指向性强,明确引导学生去文中第三、四段品读,泥人张的出场普通低调,“一个人”,边饮酒边“留神吃客们的模样”,体验生活,提高技艺去了;而海张五的出场描写,则占用了此段90%的篇幅。正面白描手法的外貌描写中,海张五蛮横的形象已经立起来了:出场高调,“三个人”,穿着没有详写,只是“穿得阔绰”就引得浮想联翩了,想必也是“皆披绮绣”“烨然若神人”了,但“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的描述则立刻使其形象从神坛跌落,“牛”的架势和“横冲直撞”地冲进店内则率先破了自己立了多时的贵族形象,学生归纳为——蛮横无理、盛气凌人。而从侧面描写中更体现两人性格迥异:店小二慌忙招呼,众食客“停”“放”“瞧”的集体注目更是助长了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就此海张五的形象和性格已成。在比较二人出场如此对立反差的基础之上,第三个问题顺势抛出,泥人张缘何得罪海张五?答案当然还是在书上,原来是第四段中又说“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这句常被忽视的句子其实大有品头,这句话反衬出海张五的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从中还读出了泥人张的独立和一身傲骨,而这正使下文泥人张沉稳还击,“贱卖海张五”的传奇有了成立的筹码,决不可忽视不管。借由设计的三个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由浅入深,逐层剖析出二人的人物形象。

(二)《春酒》:思乡之情,理解不难,品读不易

《春酒》一文写的是台湾作家琦君由自酿八宝酒却全无家乡味一事引发感怀,回忆起偷喝春酒的自己、酿春酒的母亲及喝春酒的乡邻,借以抒发自己的“乡愁”。如何从对语言的品析中建立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增加单薄的“乡愁”厚度,是本文重点。

由自酿八宝酒失败引发了对故乡的回忆,由此直接发问: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故乡春酒的喜爱?这个问题的抛出简单明确、单刀直入,立刻会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一句。“最喜欢”三字突出春酒在“我”心中的地位最高,最直接抒发了对春酒的喜欢,然而这句话却在许多老师的课上被忽略。紧接着问“最喜欢體现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文本字里行间。一方面是第一段与别的过年习俗的受束缚作比较知高下,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我”对春酒的渴望期待、珍惜不舍上,有许多细节描写值得品味,如“恨不得”“一口气”“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关键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得“我”这个顽皮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呼之欲出。把对春酒喜爱的这句总括性的话抓住,后面就能通过提炼信息来印证“喜爱”,这样设计,紧贴后面的细节描写的语言文字去品读、品味,会比由零散到整合更有指向性、也更加高效,学生的回答也不会东一头,西一棒。

文中对母亲、对乡邻的描写语句看似分散随意,然而梳理清楚“我”,母亲,乡邻的关系后就并不会凌乱。以“我”为中心,分别通过母亲对“我”、乡邻对“我”,母亲对乡邻语言行为等细节去勾勒展现。回忆中的亲情、友情、乐善好施、温馨融洽正是伴随着故乡过年时春酒酿造的愈淳愈香而不停发酵、升华,最终定格为对故乡春酒的永恒记忆——“最喜欢”,除了春酒,还连同对故乡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街坊邻居一起,无法被取代地矗立在琦君心头。当带领学生解读到这个份上的时候,很显然,对文本“乡愁”情怀的挖掘要比之前丰厚、深沉许多。

(三)《云南的歌会》:彩云之南,有美丽歌声,更有美丽心灵

沈从文《云南的歌会》写了云南少數民族三种歌会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和山寨传歌,然而仅从关注民俗的角度去学这篇课文仅是浅层意义上的目标,文中更是通过对歌手及歌唱环境的描写,来展现云南是诗歌的家乡,处处有歌会,人人是歌手。

文中山野对歌部分主要是抓住对年轻女人外貌服饰的描写来展现云南人淳朴大方、开朗活泼的性格特征,因此很有品析的必要。颜色的丰富体现在“黑中透红”“白白”“蓝布”“小银片”“葱花绿布”还有大辫子的黑油油,无一不体现出年轻女子的利索整洁、豪爽大气。

山路漫歌部分,沈从文更是用巧笔描绘出动人的场景:开满鲜花的山坡,郁郁葱葱的树林,微风摇曳中的清香,悠闲从容的老马,还有载歌载舞也来参加歌会的戴胜鸟和云雀。这其中,十四五岁的少女们,发哑带沙地演唱,青春肆意地绽放,才是这片闲适风景之中的真正灵魂,也才是让沈从文大书特书的原因所在。所以,美景衬好歌,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五、“以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高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钻研文本、把握内容、吃透文本语言的精华,在语文课上,牢牢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文字为抓手,设计精当、高效的问题去引领,加强对学生在语言积累、语言品读、语言感悟、语言解读和语言等方面的指导、点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优秀文学作品、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这样的语文课才高效,也才能实现和打造真正的“本色语文”。

以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堂,通过文字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打造本色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鲁春艳.鉴赏文学语言提高审美能力:中学语文美育浅论[J].中学语文,2003,21(4):48.

[2]肖文华.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特色[J].现代交际,2014(7):130.

猜你喜欢

高效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