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2017-08-14董福堂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兴趣引导课堂效果数学思维

董福堂

摘 要:初中数学处于学生数学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纵观教育改革实践,以往我国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新时期与时俱进来进行改正和完善。培养数学思维,欣赏数学之美,提高学习兴趣,引入新技术来丰富教学,这些都可以实现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创新。通过教学实践分析,论证了新时期可以发展的数学教育的创新模式,给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带来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堂效果;兴趣引导;数学思维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存在的问题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教学队伍,师资的建设永远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所在。但从以往大量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初中学校的数学师资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准,主要体现在师资的质量和教师资源的分配上面。教师的质量问题在于专业性,有些学校存在非数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担岗的情况,有些数学教师长期处于封闭式职业发展状态,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没有及时掌握,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师资源的分配主要体现在常常存在一个数学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甚至整个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的情况,那么教师的精力肯定会被大大分散。

2.课堂效果的问题

课堂效果常常体现在学生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与教师的互动、课堂关注度、练习作业等方面,但就目前很多初中学校来说,课堂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新课改的目标,也没有达到学校和教师所希望的程度。学生在数学课上大多处于沉闷的状态,怯于表达,乐于开小差,教学的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课堂的提问引导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抛出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技术含量”,往往停留在书本已有的阐述上,且包含大量做题,学生的反思和反问被放到了一边,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得到多少锻炼,所以整个课堂提问表面看似热闹,但其实收效甚微。

3.兴趣引导的问题

初中数学在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加入了数轴与坐標系、概率初步、未知数与方程式变换、空间立体几何、多项式、三角函数等重点难点,可以说是从代数、几何到方程都有涉及,难度均有提升。而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和变化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对“数”的抽象和对“形”的抽象都有具体要求,所以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理念的形成还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抽象思维的要求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战,此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容易让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得不到消解往往会伴随着后期对数学学习理解的偏差。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以机械式的灌输代替原本可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方式,使得课堂氛围呆板乏味,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创新的几个方向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

要让初中生爱上数学,就应当从让他们感受数学之美开始,而数学教师自身对数学之美的感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以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为此,数学教师应当接触数学教育的前沿,而且现代数学与前沿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数学虽然存在真理的一以贯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师能够一劳永逸地与数学前沿的发展隔绝开来;再则数学教师应当全身心投入教学,专职做好本职工作,把学生的关注点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和重点,把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重视起来,并有效建立课后跟踪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体会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2.培养数学思维,带动课堂效果

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美感的把握,有助于他们理解公式和定理,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数学解题的好习惯。数学思维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往往表现为习惯性的思考,而数形结合思维的体现能够带给学生以深度的思考。数字与图形、方程与图像作为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单元,要让学生认识到本质是相通的,所以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密不可分,构成了数学世界的统一整体。从小学开始对于数的掌握,到引入简单图形,再到图形的变化,现在到初中强调数形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他们认识数学本质的过程,即在于认知数形结合的过程。数学之美的变化感、规律感和灵动感,在数形结合的思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他们深刻体会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解题和思考需要用到这种思维。

3.引入数学史之美

数学史探究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演变与发展,那么数学史就包含了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带有了历史和故事阐述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比如,三角形勾股定理的证明中,可以选取数学史上不同的证明方法,比如赵浩杰证明、欧几里得证明、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法等。通过对数学史上这些证明方法的探究与介绍,体会探究数学定理的价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揭示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数学应当要成为初中学生很好掌握的学科,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为学校和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英洁.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6(9):113.

[2]丁延.中国数学文化研究的综述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兴趣引导课堂效果数学思维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探究
巧设英语情境增效英语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