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审视与策略

2017-08-14杨国其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基本特征初中化学

摘 要:简要剖析了研究性教学含义与基本特征,审视研究性教学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优化化学教师知能结构,提升研究性教学的能动性;设计导向明确的研究性问题,提升教学目的性;鼓励学生多元研究取向,提升研究性教学丰富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强化研究性教学体验性等。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初中化学;基本特征

初中化学传统教学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大大制约了学生化学学习创造力发展,也制约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研究性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化学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减负增效。

一、研究性教学含义与基本特征

1.研究性教学含义

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学习积累、调动既有的学习储备,在学习过程中生发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或独立思考,或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以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教学过程。研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化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研究性教学特征

(1)导向性。研究性教学研究什么?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使得研究性教学具有了导向性特征,学生围绕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洞悉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通过研究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2)自主性。化学研究性教学具有自主性特征,它以学生为研究学习主体,依靠学生既有的化学知识储备,强化学生化学学习体验,以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3)实践性。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化学研究性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更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审视

1.教师综合素质相对滞后

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初中化学教师综合素质与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素质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实施,也难以保证化学研究性教学效率,迫切需要教师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以适应研究性教学需要。

2.研究教学导向亟待明确

化学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研究性问题,研究性问题是教师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但是受教师综合素质制约,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导向性亟待明确,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要达到怎样的结果,研究性教学的程序如何设计等。

3.研究教学维度相对狭隘

发散思维是自然科学必备思维,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维度相对狭隘,教师思想不够解放,往往局限于一种思维,一种答案,化学研究性教学中不注重多元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化学学习思维缺乏灵活性与创造力,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造能力不强。

4.学生学习主体不够突出

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展开设计。目前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往往围绕教师提出的研究性问题展开学习活动,缺乏自主意识,容易成为教师支配下的学习“傀儡”,因此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缺乏主动性。

5.实践研究活动相对薄弱

实践出真知,化学研究性教学离不开实践作为支撑。初中化学受中考指挥棒制约,往往重视知识型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设计相对薄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实践学习体验,导致研究性学习缺乏深度,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优化教师知能结构,提升研究性教学能动性

(1)基于研究性教学优化知能结构。初中化学教师要基于研究性教学需求,不断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创新,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研究性教学特点,将研究性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提升研究性教学技能,提升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研究性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探索精神,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及时发现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提升研究性教学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设计导向明确问题,提升研究性教学目的性

(1)发挥问题载体作用。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问题载体作用,将研究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机渗透在问题中,使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促进化学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研究性教学目标。

(2)问题设计贴近生活。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性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师优化问题设计,使问题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生活化问题。生活化问题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帮助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此外,问题由于贴近生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搭建起化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3.鼓励多元研究取向,提升研究性教学丰富性

(1)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研究取向,以提升研究性教学的丰富性。由于化学知识自身具有丰富性,加上学情的丰富性与学生思考问题角度不同,就容易造成思维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活性。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备思维,在研究性教学中,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不拘泥于一种答案、一个结果、一种现象,能够由此及彼,从一个答案向其他思维辐射,能够从既有的旧知识建立起发散思维,向新知识不断扩展,建立起新旧知识、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4.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强化研究性教学体验性

(1)研究性教学紧扣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处理好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學习之间的关系,使研究性教学设计紧扣研究性学习活动,凸显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体验。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的,也是最鲜活的。初中化学研究性教学要重视强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体验,为学生搭建研究性学习平台,创造研究性学习机会,积极开展研究性实践学习活动,提升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性价值。

总之,研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初中化学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学研究意识,不断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反思,及时发现研究性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采取优化措施,充分发挥研究性教学优势,将初中化学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关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赤子旬刊,2014.

[2]庞在凤.试论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J].科学导报,2016.

作者简介:杨国其,出生于1977年7月,江苏吴江人,本科,化学专业,中学一级,从事初中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基本特征初中化学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