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游客生态素养评价及提升对策探讨

2017-07-31朱安琪

市场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技能素养环境

◇朱安琪

论游客生态素养评价及提升对策探讨

◇朱安琪

目前,鄱阳湖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正面临游客不文明行为增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提高游客生态素养迫在眉睫。学界对游客生态素养的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鄱阳湖湿地公园为例,根据案例地的游客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游客生态素养五个一级指标“主动性、知识、技能、敏感性、价值判断”的权重及其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提出了游客素养提升的对策建议。

生态素养;自然保护区;实证评价;提升对策

一、导言

通过对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方法与调控机制研究,将揭示游客生态素养的状态和演化过程,探明游客非生态化行为“病发”的途径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游客生态素养调控提升机制,可促进游客的生态素养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的耦合和协同,进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文献综述

随着环境教育在全球的兴起和发展,有关涉及公民生态素养要素(如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或要素组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测验学会(ASTM)使用德尔菲技术(The Delphi Technique)对环境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发现环境素养分别有名词性、功能性和操作性环境素养三个层次;美国环境教育研究学者罗斯(Charles Eroth)早在1968年,就以“环境素养”一词来论及地球环境保护的问题;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大学的环境学教授奥尔(David W.Orr,1992)在《生态素养:教育与向后现代社会的过渡》一书正式提及生态素养并强调它是向后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的综合素养;国内的完芳(2010)认为生态素养可以分为名词性、功能性、互动性及多维性的生态素养。在对游客生态素养的研究中,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发现有关于游客生态素养形成机理的专题研究,但个别学者就生态素养的某些要素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学理探讨。英国学者卢卡斯(A.Lucas)1972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对环境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关于环境教育的“三线索(Threads)理论”,即“有关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About Environment)、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in or from Environment)、为了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被称为“卢卡斯模式”;国内学者钟林生(1999)认为生态旅游者的综合素养是循着“知识型素养—审美型素养—行动型素养—伦理型素养”的轨迹而形成的;张骁鸣等(2009)对香港郊野公园构建了“内外兼修”模式来培养游客的遵守和合作型素养、观念型素养、行为和体验型素养;李文明(2012)主张环境教育是一种向受教育者传播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技能,使受教育者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和环境法制观念,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的教育活动;李中员等(2013)认为生态旅游者保护生态旅游行为过程可分为3个层次:基本层次是亲近自然,提高层次是学习自然,专门层次是保护自然。

国内外旅游学者对生态素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为游客生态素养研究提供了大量研究理论。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数聚焦于公民生态素养和游客生态素养的理论研究,对游客生态素养的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较少。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重点在于系统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指标所构成的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进行描述,同时确定各个下级指标相对上级指标的权重。将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总得分的计算公式设立为:

上式中,F总为每个样本的游客生态素养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加权和;Fi为各指标原始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Win(其值为Wi1+Wi2+Wi3+Wi4+Wi5)分别为各指标在指标层、领域层及准则层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权重。根据带入数据计算结果,可得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表。权重系数体现了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以此作为生态素养评价数学模型构建的基础。

2.研究方法

(1)专家咨询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鉴证标的进行鉴证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在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时咨询旅游学界、环境教育界相关学者及旅游行业相关专家,通过现场征询意见和电子邮件问卷的形式来获取评价指标的构成信息,最终确定一级指标,并由此设计相应的二级指标。

(2)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本研究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指标所构成的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四、研究结果

1.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表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1932)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本研究结合该量表依据意愿强弱或者能力高低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记分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可说明其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2.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游客生态素养评价数学模型的数据进行规范分析,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从“主动性、知识、技能、敏感性、价值判断”五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二、三级指标逐一进行讨论分析。

表1 总体得分数据统计表

(1)游客生态素养平均得分。据一级指标数据平均分求和得:在125分制下平均得分为76.04分,即百分制下60.83分。所调查的25位游客平均生态素养得分较低,刚达到及格线。

分析知游客主动性、知识、技能的得分均小于12分,说明被调查游客保护环境的行为主动性普遍较弱,环境保护知识储备不足,环保技能掌握较弱。而游客敏感性和价值判断得分均高于12分,说明游客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较高,对于生态文明的价值判断较为正确。综上,游客在意识感知方面表现良好,但是在行为实践方面表现较差。

表2 百分制下游客平均生态素养得分

(2)游客一级指标排序情况。根据游客对于主动性、知识、技能、敏感性、价值判断五大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第一得5分,最后得1分。得知平均游客的排序为“价值判断>主动性>敏感性>知识>技能”,说明游客普遍认为在生态文明保护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其次是人们行为的主动建设性,再次是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发现能力,然后是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储备,最后是对于环境保护技能的掌握。

表3 总体得分数据统计表

五、讨论及建议

1.讨论

(1)游客认为行为主动性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大,但是得分却最低,这说明游客的主观能动性普遍不高,实际行为与意识判断不符。

(2)游客对于环境的敏感性的价值判断与实际能力较为符合,在基本生活条件逐步满足,人们越来越强调生活质量的今天,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标准与敏感程度在逐步上升。

(3)依据游客价值判断,知识的重要性高于技能,但是根据人们得分情况来看,大部分游客的技能得分高于知识。这说明人们在知识储备上较为缺乏,环保技能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2.建议

(1)通过环保宣传或景区工作人员带头行动等方式,鼓励游客主动参与环保活动,主动与不文明行为抗争,进一步将环保工作落实在生活当中,增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操作能力。

(2)依靠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等社会力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知识与实用技能,在各个年龄阶段群体中经常性举办相关知识竞赛与环保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掌握水平。

[1]Clausen,Bernard L.Mainstreaming Environmental Literacy[J]. Journal of Soil&Water Conservation,1989(06).

[2]完芳.培育生态素养建设生态文明[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4).

[3]文首文,吴章文.生态教育对游憩冲击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9(02).

[4]张骁鸣,黄嘉欣,李满娇.游客管理的“内外兼修”:来自香港郊野公园的经验[J].园林,2009(08).

[5]李文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6]张忠员,李金荣.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游客行为意识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3(0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10.13999/j.cnki.scyj.2017.06.021

猜你喜欢

技能素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