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适龄男性婚恋难现状探究
——对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青菱村的调研分析

2017-07-21张艳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媒婆男青年适龄

张艳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农村适龄男性婚恋难现状探究
——对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青菱村的调研分析

张艳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的农村问题永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调研团队围绕适龄男性婚恋难现象,多次深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青菱村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发现农村经济落后、男女比例失调、传统婚俗繁文缛节过多、男青年文化素养较低、农村未婚女性“跳农门”、近亲结婚后患等都成为婚恋难的“罪魁祸首”。调研组在进行个案分析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农村;男青年;婚恋

一、调研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看,通过对农村适龄男性婚恋难现状的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社会转型时期解决婚姻尤其是农村婚恋问题的一般性规律,进而为社会乃至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及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1]

从现实意义看,通过对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青菱村的实地调查,能够全面了解该地区适龄男性婚恋难这一现状,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为青菱村及其他农村地区解决适龄男性婚恋问题提供直接指导和帮助。

二、调研方式

针对问题,本调查组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一是对青菱村男青年和男青年亲属进行问卷调查,二是对青菱村相关部门干部和村民进行实地访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该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进行调研.

(一)问卷调查

调查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青菱村为样本。青菱村共有村民1345人,其中未婚男性145人。该村位于武汉城市边缘,地势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村民以务农为主,在研究农村相关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调查问卷题为《农村未婚男性婚恋情况调查》,调查对象分两类,一是青菱村未婚男性(问卷见附录1),二是未婚男性的亲属(问卷见附录2)。本调查组2016年2月21日到村里发放了15份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根据对15份问卷的填写情况反馈,对问卷进行了全面修订。

调查组成员自2016年2月21至4月1日,共深入村子及相关部门进行了5次调研,面对面地发放问卷210份并当场回收,共收集问卷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为91.4%。

(二)实地访谈

调查组对青菱村妇联主任、当地民政局、村内媒人、女青年、村委会主任等进行了现场访谈,实地访谈。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分析

对实地调查采集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SPSS和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提炼出对课题研究有益的相关论证。

(二) 政策研究

通过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关注,探究农村适龄男性婚恋难这一问题背后的政策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实现应用研究与学术探讨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调研情况分述

通过调研,调查组成员全面掌握了青菱村概况及当地适龄男青年的婚恋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青菱村整体婚恋状况

在对青菱村村委会、当地民政局及部分居民的访谈调查中,本小组获得了青菱村整体的婚恋概况。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

表1 青菱村整体婚恋情况调查表

(二)青菱村男青年婚恋等情况

在年龄分布方面,为了整体把握青菱村适龄男性结婚难的问题,调研小组采访了不同年龄层的未婚男性村民,其中20岁以下的受访男性约占10.12%,20-25岁的约占22.46%,25-30岁的约占35.33%,30岁以上的约占32.09%。

在职业分布方面,受访男青年的职业也各有不同,其中留村务农人数约占36.28%,其平均年收入为3万元;留村小本经营人数约占35.31%,其平均年收入为4万元;在城务工人数约占20.82%,其平均年收入为4.5万元;在家待业人数约占7.59%。

关于婚姻问题的压力来源,则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受访者也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其中认为是经济压力的约占46.75%,其中包括繁文缛节和彩礼彩金费用压力;认为是自身性格且交际圈窄的约占22.35%,认为是男多女少的约占18.96%,认为是其他原因的约占11.94%。

(三)青菱村女青年采访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青菱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调研小组还对村里的部分女青年进行了访谈,从而得出了青菱村女青年关于婚姻问题的看法。

在文化程度方面,受访女青年中高中学历的约占50%,初中学历的约占30%,小学学历的约占15%,大专学历的约占5%。

在职业分布方面,受访女青年中务工人数约占90%,务农人数约占5%,其它类别约占5%。

在婚恋观念方面,受访的女青年中有83%的人认为恋爱应是以结婚为目的,而持有其他观点的则占17%。

在择偶标准方面,83%的女青年对男方有经济方面的要求,要有新房和车子,工作也要稳定;17%的女青年不在意男方的社会背景,90%的女青年对男方的文化素养有所要求,文化程度要高,对为人处世和脾气秉性方面也有所要求,而在共同爱好方面则要求较少;83%的女青年要求男方外貌一般,年龄大2-5岁,身高要求170厘米以上;100%的女青年都在意男方的居住地域;也有100%的女青年对男方的家族情况有所要求,不同程度地在意对方兄弟姐妹的多少;50%的女青年对婚后生活有所要求,接受婚后留在农村,但要求在农村有新房。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经济落后在农村偏远地区仍显突出

从男青年结婚压力和女青年择偶标准中也可以看出,男青年的工作情况及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婚姻情况的重要因素。[2]而当前青菱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大多数的男青年都选择了进城务工,仅有约三分之一的男青年留在农村生活。农村生活的男青年,在个人经济水平方面都要远远落后于进城务工的青年。在这次调研中,被采访者的工作也多以留村务农和小本经营为主,男青年的年均收入仅为4.5万元,还有部分青年在家待业。由此可见,青菱村经济收入水平低下,是造成适龄男青年结婚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男女比例失调

访谈得知村里男女比例不平衡,比重约为3:1,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早年村里“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十分盛行,村民们热衷于生儿子,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等落后观念。其二,农村女青年外流现象严重。客观上讲,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农村女青年不愿留守农村生活。主观上来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促使当今的农村女青年思想更加开放与独立,很大一部分女性在学历和能力上并不输于男性,她们并不安于农村的生活现状,择偶标准也日渐严苛。其三,“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的男女比例间接造成一定影响。调查中,部分村民表示,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第一胎为男孩的夫妇是不允许生二胎的,而第一胎是女孩的还会允许生二胎,造成了男孩数量多于女孩。[3]

(三)传统婚俗陈腐

通过对妇联主任的采访,我们得知在青菱村,结婚前男方必须要有一套新房,婚礼必备彩金和三金,这是该村由古至今的习俗。本村彩礼一般为6至8万,三金分别为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彩金和三金的数目相对于一般家庭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尤其让经济困难的家庭望而却步。通过媒婆介绍成功的男方,还需要付媒婆礼金和礼品,礼金一千左右,礼品分三样,即衣服、鞋、烟等,农村传统婚俗对特困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农村男青年文化水平及素养偏低

与城市男青年相比,教育环境相对落后,进而导致农村男青年文化水平及素养普遍低下。择偶时,农村女青年更加倾慕于文化水平素养较高的城市男青年,致使农村男青年在婚恋关系中缺乏竞争优势,造成难结连理的局面。

(五)婚恋形式单一,媒人有“后遗症”的担忧

在青菱村,除了少数自由恋爱结合之外,村中男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婚恋形式,多数是通过媒婆介绍,双方见面后若能合意,便依照当地的习俗男方向女方家送送彩礼,然后就操办婚事了。因此婚姻感情基础不牢靠,婚姻质量低下,离婚率较高,使得村里部分男性对婚姻生活产生恐惧。同时通过对媒婆的访谈得知,她们往往也顾虑重重。比如该村一对年轻人经媒婆撮合而结婚,婚后女方精神突然出现问题,男方认定是媒婆故意隐瞒真相,继而对媒婆实施报复。[4-5]

(六)早婚现象严重

一千多人的青菱村,早婚的男性便有9例,且以16岁左右结婚的为主。父母担心儿子不好找媳妇,早早物色,极力促成婚事。成婚后双方个性尚不稳定,经济能力差,婚后大多不美满。

(七)近亲结婚的后患尚存

一方面,该村目前有几起近亲结婚的实例,父母亲属担忧嫁娶难,干脆亲上加亲。另一方面,该村父辈祖辈近亲结婚情况普遍,导致该村这些家庭的有些后代弱智或者残疾,这些人中有男有女,男性居多,成为最难找到婚恋对象的大龄剩男。[6]

六、对策及举措

当下,青菱村适龄男性婚恋难情况严重,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小组在进行个案分析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及举措,供政府层面及农村相关决策者参考。[7-8]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劳动技能

良好的经济条件是维持婚姻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适龄男性婚恋难的问题,首要的便是要增加农村男青年的经济收入。

地方政府与村委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此不仅能增加农村男青年的经济收入,也能使农村女青年乐意留在农村生活,甚至能够吸引城市女青年前往农村定居,进而改善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的现状。

同时,农村的男青年也需努力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观,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勤劳致富,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为解决结婚难的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是摆脱愚昧落后的良药,在婚恋关系中,受教育程度也成为男女双方考虑的重要标准。因此,需全面地提高农村青年的受教育水平,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尤其是加大扶贫助学力度。鼓励农村男青年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保持良好的文化水平,进而增强其在婚恋关系中的竞争力,以便于其解决结婚难的问题。

(三)破除陈腐的传统婚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婚姻观

农村党支部、计划生育办、妇联、村委会等组织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通过宣传和请专家深入农村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青年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婚育新风教育,使每一个青年人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积极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并在农村宣扬新风尚,破除陈腐的传统婚俗要求,减轻农村男青年的结婚压力,培育全新的农村婚俗文化。

(四)定期务实开展相亲等促进年轻人沟通交流的大型活动

村干部应该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与近村、邻村建立起一个年轻人互动平台,并定期务实开展相亲、喜鹊会等活动,为单身男女搭桥,促进交流。

(五)媒婆(采用本村人的称谓)现象规范化、制度化

目前农村媒婆属于民间行为。村干部可以通过动员村民自己报名选拔产生出一批品性优秀、热心助人的媒人。制度规范,收费合理,媒婆的人身保障也应该有所体现。

(六)严格杜绝近亲结婚现象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出于无奈,近亲结婚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应该杜绝在萌芽状态,决不可听之任之。

[1] 蒋成风.解读中国声调农民工的婚姻难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6058-6059.

[2] 马 威.农村女性婚恋心态的田野调查——以内蒙古赤峰市郊某村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38-42.

[3] 杨朝青.新娘集体逃跑背后的农村婚恋困境[N].中国妇女报,2015-05-19(B03).

[4] 浦永鲜. 农村青年婚恋生活中的新现象及其价值观研究——以云南省黄坪县农村青年为例[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4:65.

[5] 张胜杰.鲁西南农村青年女性的婚恋与家庭——给予四合村外出打工女性的调查[D].北京:中央人民大学,2015:43.

[6] 林欢欢.生命历程与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问题研究——以赣南L村为例[J].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2016(2):74-80.

[7] 吴长发,薛宗栩.林西县农村适婚男青年结婚难问题初探[J].社会调查,2015(9):31-32.

[8] 粟志强.欠发达农村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衍生的社会风险[J].社会学,2014(5):60-64.

[责任编辑 范 藻]

Abstrct: The rural affairs in China can never be ignored. The group went to Qingling Village in Wuhan for interview and survey and made a deep research on the marriage difficulty of village males in right ag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easons of marriage difficulty lie in the poverty in economy, the unbalanced propor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s, lower education of young men, the unmarried female's marrying to the town male, the bad results of marriage between close relatives. The research group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fter they has analyzed many individual marriages and policies.

Marriage Difficulty of Village Males in Right Age: A Case Study of Qingling Village in Wuhan

ZHANG Yanhui

(Culture and Media Department of Wuhan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fc

countryside; young men; marriage

2017-04-20

张艳辉(1967—),女,湖北汉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C913

A

1674-5248(2017)04-0109-04

猜你喜欢

媒婆男青年适龄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媒婆李
媒婆李
降火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适龄女性反就业性别歧视制度设计
作品九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2010—2020年辽宁省小学适龄人口走势探讨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质问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