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

2017-07-13高岩时海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方式

高岩 时海珍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体现,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艺术审美价值。工科院校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及民族荣誉感、自豪感的建立,具有极大的意义。但现阶段普通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民族音乐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将从民族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紧迫感及教学问题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工科院校;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00-02

民族音乐像其他类型的音乐一样,以一种时间的艺术形式无限扩大人们的想象力。不同风格特点、表演方式的作品,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想象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本民族所特有的音乐文化因素,会增加学生的亲切感、使命感,从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民族自豪感。而这种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民族自豪感等因素,都是现代大学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因此,高校肩负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艺术教育最后一班岗的重任,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定形,审美意识确立的重要时期。

一、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作用

(一)民族音乐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民族音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民族信仰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学生可以体会到传统音乐中所体现的和谐、互补、谦恭、礼让等美德。《春江花月夜》里的各种乐器此消彼长,相辅相成,体现了和谐之美;换头和尾等艺术创作手法,体现了音乐的对比和统一的关系;整个作品优美的旋律线条,正是传统艺术曲线美的完美表现方式。所有这些都是对我国传统美学理念的完美阐释。通过对传统经典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对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民族音乐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我国的民族音乐构成复杂,不仅包括汉族各地区的音乐形式,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地域生活习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各民族音乐的欣赏,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音乐审美观念,增强文化积累和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民族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经济、文化发展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种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在经济发展、文化开放环境中的一代,很多以欧美、日韩的音乐风格为审美标准——动感、流行、时髦,异国情趣,很少沾染传统民族音乐,似乎民族音乐是老土过时的,毫无存在价值。这种想法和观念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建立,是有重大影响的。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现阶段工科院校民族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所属学科在学校中地位低下,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民族音乐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大部分院校中的是以任选课形式出现的。任选课在一些院校考试不及格是可以免补考且不用重修的,所以学生更加有恃无恐,来去自由,從观念上就没有重视起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音乐教师在学校申请课题及配套教学设备等方面也是困难重重,受到一些不公平对待。学校没有把任选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一视同仁,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从根本上是教学体制和观念的问题。不改变这种功利的办学、教学模式,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通识教育,希望可以有所改观。

(二)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问题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材大多是大专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所用,专业性很强。工科院校民族音乐教育属于通识教育,不要求学生都成为理论专家或演奏人才,而是为完善学生作为“人”而设立的素质类教育。因此,专业性强的教材,对于没有良好音乐基础的普通学生来说,内容偏枯燥、晦涩,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材内容偏陈旧,缺乏有效更新

艺术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有自己的发展趋向。在欣赏传统优秀作品的同时,也要挖掘艺术的现代发展状况,“旧壶装新酒”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传统艺术之美,也能感受到传统作品的新风貌。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欣赏传统民族音乐更好的方式是通过视频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欣赏作品,而市面上适合教学用的高质量视频资料少之又少,网络上的资料又缺乏清晰度和质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推进教材校本化建设,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一)推进教材的校本化建设

1.促进民族音乐课程的校本化。根据本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状况,购买难易适度的教材,因材施教,避免过于专业的理论讲解,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介绍传统音乐的现代发展及不同表现形式下的特征对比,与现在学生喜于接受的流行音乐等相结合,借鉴时下热门音乐节目中的优秀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以专业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表象理解音乐的真实美感。现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青年歌手大奖赛”以及“全国器乐大赛”等,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尤其后两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和选手。这些新鲜的血液,可以很好地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2.引进“原生态”艺术形式。“原生态”音乐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却深深地藏在民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为濒危的艺术性极强的艺术形式所设的。我国的昆曲、呼麦等艺术形式,甚至申请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部分内容充实进课堂,一方面可以使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得以发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一个接触最为朴素、伟大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审美视角。

(二)改進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1.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线上教学模式。多媒体是现在的教学必备条件,音频、视频相结合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演奏、演唱的魅力,帮助其理解音乐。另外,积极参与、建设线上教学。选修课一般课时较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把线上教学充实到实际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习可选择范围,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有合理的网络监督机制,确保线上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课堂互动。艺术类选修课大部分是大班上课,教师处于绝对的教学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线上教学,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或讨论的环节,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不断的主动探求和思考中,学生的收获是最大的,可事半功倍,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让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

3.采用行动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是供人欣赏、陶冶情操的,而音乐实践会让人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达到心灵真正地愉悦与触动。工科院校民族音乐课程,可以结合校内现有音乐社团、艺术团等团体,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调动起来,把这些优质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给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使上课的同学有直面音乐甚至演奏乐器的体验,大大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小的汇报演出或观摩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工科院校现有的“专才”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在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弊端,而这正是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弥补的。这困难重重,需要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探索。

Abstract:National music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which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culture and vividly embodi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having a great value of culturology,sociology,pedagogy and art aesthetics. It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strengthening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common college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artistic qua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sense of honor and pride. However, the situation of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common colleges is not optimistic. The paper gives some beneficial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sense of urgenc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thnic music education;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