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忽视的STSE教育

2017-07-12胡晓燕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策略方法

胡晓燕

摘 要:STSE教育是构建科学教学四维目标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而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中安排的STSE阅读材料置之不理,更不用说深入挖掘其中的STSE教育的因素。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从利用STSE阅读材料、深度挖掘教材中STSE教育的因素、科學实验、科学活动四方面渗透STSE教育。

关键词:STSE教育;渗透途径;策略方法

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STSE教育能够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在新的高度关注社会与环境的理念与能力,是建构教学四维目标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而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则很少思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教材中安排的STSE阅读材料置之不理,更不用说深入挖掘其中的STSE教育的因素。基于此,初中科学教学如何有效渗透STSE教育呢?

一、通过教材“STSE阅读材料”渗透STSE教育

教材是STSE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现有的STSE阅读材料,这样往往能获得知识和情感双丰收。

1.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如“液晶”“电冰箱的工作原理”“食物的保存”“钱江潮”“离心式水泵”“毒蛇及被毒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喝酒后不能驾车”“车速不同时的停车距离”“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骨质疏松症”“人工肾”“静电除尘”等,这些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有利于端正学习科学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

2.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如“天气预报与农业”“除草剂”“无土栽培”“波尔多液的配制”“几种农作物的最适生长温度”“退耕还林还草”“植物组织培养”等,告诉学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如“自来水厂的水净化”“海水的淡化”“铁矿的形成和利用”“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喷气发动机”“汽车的能耗”“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四川自贡的盐井”等,让学生知道工业技术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同时明确我国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如“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热气球和气艇”“火箭发射塔下的导流槽”“深海载人潜水器”“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飞机的升力”“电动汽车的速度控制”“人类探测宇宙的历程”“利用碳—14测定年代”等,告诉学生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造福于人类,同时又明确应该谨慎使用各项技术,一旦滥用将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问题,尤其对克隆人持反对意见。

5.与灾害和污染相关的。如“光污染”“PM2.5与人体健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汶川地震”“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重金属污染”“炼钢与三废的回收利用”“核电站的安全性”“放射线的来源”“寒潮对交通和电力的影响”等,告诉学生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灾害和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它们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STSE教育的因素

教师既要注意联系平时的生产、生活,又要适当渗透科技前沿和环保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初中科学开篇“科学并不神秘”的教学时,通过教学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但是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都有人类对科技应用的负面性认识不足、预防不力的原因。教学“地球上的水”时,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水循环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习全球、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的特点,认识到全球因水资源的短缺所产生的可怕后果(诸如土壤沙化、淡水资源危机、河流断流、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迫在眉睫,真正领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然后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一些节水措施。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水的知识切入,进行层层讨论和分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科学。

再如,通过“物种多样性”的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种多样化;通过“泥石流”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教育学生平时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真菌”的教学使学生知晓在工农业生产中,一些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酿酒、面包制作、制酱、发酵食品等,还被用于有机酸、抗生素等药物的生产;讲授“大气污染的防治”时,教师可介绍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拓展一下有关酸雨、沙尘暴、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与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科学实验渗透STSE教育

在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污染,需要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改进和创新,达到对设备的合理配置,而这恰恰是对学生进行STSE教育的难得机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把握好时机,渗透STSE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用灯泡或会发光的物体来代替蜡烛,既可以循环利用,又能减少因蜡烛燃烧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做化学基本操作实验前,教师可先结合动画和仪器把基本要领仔细讲解一遍,然后再在课堂上演示一遍,再让学生把实验册好好预习一遍,最后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要点和用量就会了然于胸,不但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污染;做显微镜的观察实验时,擦镜纸、吸水纸、牙签、纸片、洋葱等废物要扔到垃圾桶里。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实验取材,设计环保型的较完善的实验,可以节约大量的药品消耗,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对学生渗透STSE教育,同时也为创新教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四、通过科学活动渗透STSE教育

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而很少开展科学方面的活动。其实,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学生个性的发展、STSE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益的。

1.开展各种科学教育评比活动。例如,以STSE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歌咏、征文、小制作小發明等评比活动。以评促学,既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又改变学生固有的接受式学习模式。

2.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要结合重大环境节日,组织刊出黑板报,利用班会课进行宣传,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义务宣传活动,让他们作为活动的主体,向广大市民散发环境保护的宣传资料等。

3.开展课外科学调查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学调查活动,布置学生进行生态环境资源方面的调查。例如,通过调查“学校实验室里的器材摆放情况”,了解实验室里物品分类及环保处理措施;通过收集我市历史上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了解我市地质灾害方面的真实情况,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调查校园或家里周围的噪声情况,分析受噪声污染的程度,并提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查找我国各大煤矿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列出各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调查一下家里及小区最近一个月的用水量,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讨论节约用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4.开展实用技术教育。通过科学课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技术,既可以促进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就业打下基础。如自制小彩灯、保险丝、氢气球和水火箭,采集一些动植物并制成标本,做一些科学小实验、无土栽培等。

总之,教师应该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问题,选择学生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使STSE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进而构建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科学本质,有效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康社,王欣.新课程理念下开展STSE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2).

2.糜洛施,曹明富.我国STSE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科学教育,2011(3).

3.方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STSE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回浦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策略方法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精选深挖, 有效渗透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