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2017-07-12高新马义胜姚巧粉孔凡勇杨俊宏董丽琴李银江

中国猪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赤霉烯酮菌素

高新马义胜姚巧粉孔凡勇杨俊宏董丽琴李银江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保山隆阳区良种猪场,云南保山678000;3禾丰集团,北京102200;4云南省红河州畜牧局,云南蒙自661100;5昆明富民县净红鸵鸟养殖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400;6云南省石林县疾控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高新1*马义胜2姚巧粉3孔凡勇4杨俊宏5董丽琴6李银江1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保山隆阳区良种猪场,云南保山678000;3禾丰集团,北京102200;4云南省红河州畜牧局,云南蒙自661100;5昆明富民县净红鸵鸟养殖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400;6云南省石林县疾控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对云南省养猪场(户)乳仔猪饲料、种猪饲料、中大猪饲料、成品猪料及猪用玉米、大麦、麦麸、豆粕等4种原料进行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养猪生产一线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严重,2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无论在猪成品饲料中或玉米、麦麸、豆粕等常见典型饲料原料中均超过50%;云南大麦霉菌毒素污染较轻,安全性好,适宜推广使用。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检测与防控。

养猪场(户);饲料;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检测分析

1 云南省养猪生产及饲料供给情况

云南省是我国的养猪大省,自2007年始,生猪存栏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五或以前,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九或以前。2014年全省生猪年末存栏2 678.9万头,出栏3 496.5万头,出栏率129.1%。猪肉产量292.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77.3%。不难看出,云南省养猪体量大,但生产水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云南省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有关。据《中国畜牧业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占比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0%左右,而且年出栏生猪头数不足50头的场(户)数位居全国第一,达到751万户,占云南省养猪总场(户)数的98.3%[1]。很明显,这种格局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不变[2]。

作为养猪最大投入品——饲料供给而言,全省工业饲料以猪浓乳料为主,即猪浓缩饲料和乳仔猪配合饲料,在数量上两者基本平分秋色。大部分年份,猪浓缩饲料数量多于配合饲料数量[3]。以年度生猪出栏理论饲粮需要量计算,工业饲料的总产量不及理论需要量的20%[4],意味着养猪业中有超过80%的饲粮由养殖场(户)自己解决。这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云南省养猪生产一线饲料的安全状况失察。事实上,作为饲料企业来说,就饲料产品的霉菌毒素控制而言,目前仅涉及黄曲霉毒素B1一个强制性检测指标,对其他如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或伏马菌素等,少数饲料企业可能只在接收原料时进行内部定性检测,结果并不公开。而且,养猪场(户)即使采购工业饲料,也同时存在自拌料,甚至规模大的养猪场完全自行生产饲料。因此,有必要对云南省养猪一线开展猪用饲料及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为保障云南高原特色养猪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事实依据。

2 调查方法

主要由养猪场送样检测分析。2015—2016两个年度共检测173个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的5种霉菌毒素污染水平。采用金标试纸法对5种常见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A)进行定性、定量的ELISA试纸卡检测[5]。检测结果如下。

3 检测结果

文中的配合饲料样品多为商品饲料,按乳仔猪料、种猪料、中大猪料和原料分类统计;部分样品为浓缩料或类型不清的混合饲料,统一归入饲料类统计。表中每种毒素的检测水平范围由样品毒素含量决定,因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阈值标准,故各列表仅反映毒素检出的可能水平和污染面。

3.1 云南省养猪场各类猪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云南省养猪场各类猪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看出,猪场乳仔猪料样品中伏马菌素100%检出;其次是呕吐毒素82.61%;再次是玉米赤霉烯酮43.48%;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均为4.35%。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达82.61%;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达52.17%。乳仔猪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达到100%。

猪场种猪料样品中伏马菌素检出率最高达88.24%;其次是呕吐毒素50.00%;再次是玉米赤霉烯酮29.41%;黄曲霉毒素B1 8.82%,赭曲霉毒素A无检出。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52.94%;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26.47%。总体受污染情况近90%。

猪场中大猪料样品中伏马菌素检出率最高达95.74%;其次是呕吐毒素63.83%;再次是玉米赤霉烯酮46.81%;黄曲霉毒素B1 6.38%,赭曲霉毒素A无检出。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68.09%;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42.55%。总体受污染情况超过95%。

猪场总体成品料中伏马菌素检出率为94.02%;其次是呕吐毒素66.67%;再次是玉米赤霉烯酮41.88%;黄曲霉毒素B1 6.84%,赭曲霉毒素A 0.85%。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66.67%;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35.90%。总体受污染情况近95%。

3.2 云南省猪用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云南省猪用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看出,玉米5种霉菌毒素均有检出,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呕吐毒素78.57%、玉米赤霉烯酮50.00%、伏马菌素25.00%、赭曲霉毒素A 14.29%、黄曲霉毒素B1 3.57%。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64.29%;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28.57%。总体受污染情况近80%。

云南省养猪场不用大麦,大麦籽实为养殖户自种自收喂猪。5种霉菌毒素仅呕吐毒素有25.93%的检出率,

表1云南省养猪场各类猪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表

表1 云南省养猪场各类猪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表

注:玉米由养猪场和养猪户送检

表2云南省猪用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表其他4种毒素无检出。无2种及以上毒素同时检出情况。

麦麸主要为养猪场购入使用。麦麸呕吐毒素100%检出;赭曲霉毒素A 50.00%检出;黄曲霉毒素B1 37.50%检出;玉米赤霉烯酮12.50%检出;伏马菌素无检出。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75%;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50%。总体受污染情况100%。

豆粕是猪场生产自拌料购入使用的原料。猪场用豆粕呕吐毒素检出率达75%;玉米赤霉烯酮达62.5%;赭曲霉毒素A达37.5%;黄曲霉毒素B1达25.00%;伏马菌素无检出。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75%;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62.5%。总体受污染情况75%。

4 分析讨论

4.1 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普遍

从猪场乳仔猪料、种猪料、中大猪料及所有猪料成品料来看,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其中乳仔猪料伏马菌素污染达100%,种猪料和中大猪料也近90%和超过95%;除赭曲霉毒素A外,其他4类霉菌毒素在3类饲料中均有检出。乳仔猪料伏马菌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较普遍,后两者分别达82.61%和43.48%;种猪料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也较普遍,分别为88.24%、50.00%和29.41%;而总体成品料中3种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4.02%、66.67%和41.88%,说明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是污染云南猪场料的较常见霉菌毒素,以伏马菌素最为普遍。但目前在云南省,无论是饲料工业还是养殖场,均无开展伏马菌素的检测,应该引起重视。

从各类成品料样品看,2种霉菌毒素共存现象超过50%,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现象达到或超过1/3,说明无论任何单种霉菌毒素含量是否超过安全阈值,多种毒素共存便具有毒力放大和扩增效应,加剧了霉菌毒素的危害。因此,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不仅普遍,也较严重。

4.2 云南省猪用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存在种类差异

对云南省养猪场(户)用典型饲料原料玉米、大麦、麦麸、豆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普遍且严重。5种霉菌毒素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呕吐毒素78.57%、玉米赤霉烯酮50.00%、伏马菌素25.00%、赭曲霉毒素A 14.29%、黄曲霉毒素B1 3.57%。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64.29%;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28.57%。养猪场(户)所用玉米多为本地玉米,也有经多次转手购入的外地玉米。作为倍受关注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而言,污染率高达50%和78.57%,安全品质较低。《2016年我国最新猪饲料玉米标准》[6]指出:乳猪、中大猪、种猪用玉米的玉米赤霉烯酮安全标准分别为:≤100 ppb、≤300 ppb和≤100 ppb;乳猪、中大猪、种猪用玉米的呕吐毒素安全标准分别为:≤500 ppb、≤1 000 ppb和≤500 ppb。猪用玉米普遍污染霉菌毒素,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情况超过64%,意味着以此配制的成品料已受污染。

云南少有小麦种植,所以猪用麦麸多从省外购入,从检测结果看,麦麸受呕吐毒素污染最重,100%检出。其他如赭曲霉毒素A 50.00%检出、黄曲霉毒素B1 37.50%检出、玉米赤霉烯酮12.50%检出、伏马菌素无检出。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75%;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50%。说明,云南猪用麦麸100%被霉菌毒素污染,这可能与运输过程较长、储存方式不当有关。

云南的豆粕全部外购,主要是猪场自拌料用,养殖户采购浓缩料不用豆粕。从检测结果看,豆粕的呕吐毒素检出率为75%;玉米赤霉烯酮62.5%;赭曲霉毒素A 37.5%;伏马菌素无检出。2种毒素同时检出的比例为75%;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情况为62.5%。总体受污染情况75%。情况与麦麸类似,可能与运输过程较长、储存方式不当有关。且玉米赤霉烯酮检出情况重于麦麸,可能受送检样品影响。

在4类原料中,云南本地产大麦的安全性较好。仅呕吐毒素有25.93%检出,其他4种毒素无检出。无2种及以上毒素同时检出情况。云南本地产大麦是云南养殖户自有的一种重要饲粮,一般不进入商品流通,为养殖户自产自用,且当年产当年用,以弥补玉米饲粮的不足[7]。检测说明,云南大麦即产即用、无运输和贮存超期的不利影响,加之收获季节多干燥无雨,具有比其他原料更好的安全品质。

4.3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云南养猪生产和安全的重要隐患

云南省是我国的养猪大省,但总体生产力水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山地牧业自带的家庭小规模养殖主体特色外,这种主体养殖会消耗80%以上的饲料安全隐患,并可能是阻碍生产力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内在、本质原因。从调查的5种常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不难看出:云南养猪生产层面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广泛,且程度重,多数样品都是在饲养猪只出现健康问题时才送检判因,检测结果也呈现出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故而对养猪生产和安全造成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因此,霉菌毒素的危害在养殖生产一线不容忽视。

5 结论及建议

5.1 加强养猪生产一线对霉菌毒素污染危害的宣传

云南省养猪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家庭养殖,这个群体数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安全养殖的正确观念和意识,对猪只饲料的安全性评估和判断缺乏相应的意识,常常对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导致的养殖生产力水平低下甚至动物生病、死亡造成的损失也不明、不查,更不会主动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所以加强对养殖生产一线的安全饲养技术培训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危害宣传,是保护云南高原特色、生态健康养猪品牌的当务之急。

5.2 建立猪用饲料和原料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力度

饲料工业仅监控了云南全省不足20%的饲料安全情况,而80%以上的饲料和原料并没有得到监控。由于养殖场(户)不具备对饲料安全性检测的能力和条件,所以只有建立猪用饲料霉菌毒素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力度,才能对猪用饲料进行百分之百的监控,保障好养猪生产从源头到过程的安全性[6],从而提升养猪生产力水平,保障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5.3 倡导云南地域性饲料的生产和应用

云南大麦霉菌毒素检测结果优于其他常用原料(玉米、豆粕、麦麸等),这可能与原料的新鲜度、产出时间(云南干燥季节)和利用方式有关,说明地方性饲料原料即产即用,无运输和贮存超期的不利影响,更具有安全性;同时云南地域性饲料原料也是高原特色、生态安全健康的最大特色和支撑,是解决云南养猪业饲料缺口瓶颈、因地制宜的现实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生产,合理开发利用。

5.4 实施霉菌毒素防治措施

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储藏、加工和运输的特点决定了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污染不可避免,这就要求从业者在各个环节尽量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在安全可控制范围内,做到早防常检、防治同步,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措施控制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危害,并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

[1]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中国畜牧业统计:2008— 201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014.

[2]吴金亮,高新,孙利民,等.云南山地养猪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浅议[J].中国猪业,2015(11):37-42.

[3]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畜牧业发展资料选编:2008—2014[M].昆明:云南省农业厅,2008—2014.

[4]高新,吴金亮,张涛,等.云南省猪饲料生产与生猪生产水平关系分析[J].饲料研究,2013(12):80-83.

[5]姚巧粉,李卫娟,徐超,等.云南省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情况初报[J].饲料工业,2015(8):54-57.

[6]CGBA-1-2016,猪饲用玉米[S].

[7]高新,吴金亮,李银江,等.云南大麦饲用模式分析与评价[J].饲料与畜牧,2016(3):54-58.

■简讯

多省多部门联合强拆猪场

【本刊辑】据南方日报2017年4月24日报道,广东东莞多个镇街迅速展开行动,对水环境污染突出的畜禽养殖业开展联合清理行动,仅企石、横沥两镇就完成23个非法生猪养殖场清拆。东莞市环保局透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市将在9月底前完成非法畜禽养殖清理。

据河南日报2017年4月26日报道,河南省将制定配套的搬迁用地、奖补等政策,确保年底前应关尽关、应搬尽搬。据河南省畜牧局介绍,河南省将以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基本途径,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制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确保如期完成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粪便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65%以上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建设等任务。目前,各地已完成禁养区的划定调整,并列出禁养区内关闭搬迁的规模养殖场清单。

据福建法制报2017年4月28日报道,福建省漳平市环保局、执法局、公安局到拱桥镇开展生猪污染治理集中拆除联合行动,对禁养区生猪污染“百日会战”后仍然在养的养殖户和限养区达不到环保要求拒不关闭的养殖场进行强制关闭拆除。据统计,此次联合执法行动共强制拆除养殖户4户1 000 m2,促进自行拆除1户1 600m2,自行完全清栏关闭并签订“永不复养”承诺书3户3 000m2,削减生猪存栏1 100多头。

据苏州日报2017年5月3日报道,5月2日,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浒墅关镇公安、城管、安监、环保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对该镇吴公村一处占地2 600 m2、在禁养区违规养殖生猪的养猪场,进行了强制拆除。目前,浒墅关镇生猪数量已从原先的12 475头,下降到2 289头,规模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也从原先的24户减少到6户,清出土地27亩,全镇畜禽养殖场周边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废气扰民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因养殖场建设不符规定、设施不符合要求使得养殖废水无组织排放至河道的现象也有了极大提升。

S816.3(274)

A

1673-4645(2017)05-0051-05

2017-03-25

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云财教[2016]55号)

高新,研究员,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E-mail:gao-xin122@163.com

猜你喜欢

赤霉烯酮菌素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检测中生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重组玉米赤霉烯酮酶ZENC降解麸皮毒素的条件优化
多黏菌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