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生猪福利与安全猪肉生产

2017-07-12邓蓉肖红波

中国猪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鲜福利猪肉

邓蓉 肖红波

(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北京102206)

养殖生猪福利与安全猪肉生产

邓蓉 肖红波

(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北京102206)

猪肉是我国民众最喜爱、消费量最大的肉食品,因此在生猪产业经营中保障猪肉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养殖生猪福利和安全猪肉生产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保障养殖生猪福利是实现安全猪肉生产的基础这一命题,并在养殖生猪福利与实现安全猪肉生产方面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养殖生猪福利;安全猪肉生产;食品安全;全程管控

猪肉是我国民众最喜爱的肉类食品,其消费占到民众肉类消费总量的60%。我国民众作为消费者购买猪肉的主要形式是生鲜猪肉,因此,在生猪产业经营中保障生鲜猪肉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猪肉产品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但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猪肉市场却并不稳定,其中经历了2007年的“生猪涨价风波”以及至今已持续近十年的“猪周期”(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数次的“‘瘦肉精’猪肉风波”,还有饲料环节的抗生素滥用、违禁添加剂使用等,再加上各种生猪疫病时有发生以及用药的不规范,使得我国猪肉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愈加难以稳定。因此,研究养殖生猪福利与安全猪肉生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养殖生猪福利问题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经营和工厂化生猪养殖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生猪养殖的经营效率,却忽略了这种经营方式对养殖生猪所造成的健康隐患。这种经营方式实际上忽略了养殖生猪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基本需要。养猪场由于只追求生产效率的最大化,结果却引起猪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问题,进而使养殖生猪的疾病抵抗力出现下降,并使得养殖生猪疫病频发,治病就需要用药,过量的用药又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猪肉的食品安全产生了隐患。至此,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养殖生猪的福利问题。

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养殖生猪的“动物福利”问题,并开始倡导生猪的低密度养殖,也同时倡导生猪养殖需要在关注生猪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关注其心理需求。为此,研究人员总结出保障生猪动物福利需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⑴养殖生猪应享有无需忍受饥渴的自由;

⑵养殖生猪应享有生活比较舒适的自由(比如,应避免高密度生猪养殖);

⑶养殖生猪应享有不受痛苦、不被伤害和忍受疾病的自由;

⑷养殖生猪应该享有无恐惧感、无悲伤感的自由(比如,有活动空间,避免被囚禁感);

⑸养殖生猪应该享有实现表达其天性的自由(比如,与伙伴自由玩耍)。

养殖生猪福利研究倡导人与所饲养生猪之间建立良好关系,认为人与生猪之间的相互感知应该是以愉快情绪为主导,人使生猪愉快就能促进生猪健康,也能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在人与生猪的良好关系中,饲养员应对生猪更加温和、更有耐心。只有把生猪当做有情感的生物体来对待,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才能做好养殖生猪的福利。养殖生猪福利研究所包括的内容详见图1。

2 安全猪肉生产问题

安全猪肉生产的目标是要确保民众消费的猪肉达到食品安全的标准。曾经的数次“‘瘦肉精’猪肉风波”,饲料环节的抗生素滥用、违禁添加剂使用,再加上各种生猪疫病时有发生以及用药的不规范,都导致我国猪肉生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安全猪肉生产就是要克服这些隐患,确保猪肉达到食品安全的标准,以维护民众的身体健康,并避免民众在消费猪肉时对于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

保障安全猪肉生产,实现猪肉食品安全,需要从生猪养殖投入品的安全管理、生猪的健康饲养到后续的屠宰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逐一管控,才能确保猪肉的食品安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形成猪肉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保障猪肉的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实现安全猪肉生产并非易事。

图1 养殖生猪福利研究所包括的内容

对于生猪产业链上的所有经营者来说,保障猪肉的食品安全首先就要改变过分强调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被动应对监管的经营态度,而是应该以解决最终消费者对于猪肉的食品安全关注为出发点。产业链上的经营者只有确立以最终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形成共同的经营价值观,构建责任与利益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组建骨干企业与骨干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打造在猪肉食品安全上讲求诚信的猪肉产品品牌,率先满足最终消费者对于猪肉食品安全的需求,才能实现各经营环节以及产业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各经营主体自身也才能随之持续发展壮大。

总之,猪肉产品的食品安全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猪肉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所有环节都应主动以满足最终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食品安全需求为中心,并以此来构建合作经营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猪肉的食品安全。

3 保障养殖生猪福利是实现安全猪肉生产的基础

如果生猪养殖的投入品都是满足猪肉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猪的养殖环节都能满足生猪福利要求,使生猪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生猪的屠宰环节也能实现福利屠宰,再加上猪肉运销环节的冷链运输和储存,那么猪肉就能实现食品安全,这就是安全猪肉生产。因此,保障养殖生猪福利就是实现安全猪肉生产的重要基础。

重视养殖生猪福利,却并不是现实中每一个饲养生猪的人都能意识到的。因此,要教育和培训生猪养殖者,使他们理解如果全方位地满足猪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猪会更加健康,增重也更快,养猪场的经营效益会更好。

在现实的养猪场经营中,经营者要在人类需求(消费者需求、饲养员需求)与动物需求(养殖生猪需求)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建立起一种新的、在保证猪肉食品安全前提下的既能满足养殖生猪福利要求、又能满足生猪饲养员需求的全新养殖经营方式。

当养猪场的饲养员都能认识到应该尽可能满足生猪的多层面需求时,在其养殖经营中就能主动善待养殖生猪,饲养员与养殖生猪之间就能实现良性互动,养殖生猪就会更加健康,其生产潜力也能发挥得更好。这才是保障人类获得健康安全的猪肉食品的基本前提。

4 保障养殖生猪福利与实现安全猪肉生产的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满足消费者希望生鲜猪肉产品消费具有食品安全保障(没有消费安全风险)的需求。因此对于进入消费市场的生鲜猪肉必须严格把关,并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之下,实现生鲜猪肉产品的消费层级化(生鲜猪肉产品种类多、档次齐全),进而促进经营者在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生鲜猪肉产品销售的“优质优价”。

其次,努力实现生鲜猪肉产品全产业链、全程的食品安全管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行业管理体制上的部门分割,生鲜猪肉产品一直难以实现在全产业链上的全程可追溯。未来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协调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努力实现生猪全产业链、全程的食品安全管控,进而才能通过生猪产品全产业链上的全程可追溯实现对于食品安全的全程管控。

第三,要努力实现安全猪肉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生猪产业经营一体化的路径。只有实现产业链上投入端和屠宰加工端骨干企业之间的一体化经营或者协作经营,进而吸引相对分散的饲养经营者加入一体化经营组织或是协作经营组织,才能实现经营效率提高和食品安全管控效率提高。因此,探索新的猪肉生产经营模式,对于保障养殖生猪福利与实现安全猪肉生产十分重要。

第四,增加生猪产业科技投入,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经营效率。未来在研发生猪精准营养饲料,探索新型猪用微生态制剂肠道调控技术,促进生猪饲养效率提高等技术方面,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扶植力度并推动科技成果在实际经营中的应用,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进而促进全行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多地少,养猪所需的各项资源均不充裕,因而依靠科技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推广经营规范、食品安全管控水平高、经营效率高的企业的实际经验。同行企业中先进的食品安全管控经验需要通过经验推广才能提高全行业的食品安全管控水平;同行企业的先进经营经验也只有在同类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和推广,才能提高全行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水平。

S815

A

1673-4645(2017)05-0028-03

2017-04-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障我国畜产品食用安全的对策研究”(13BGL098);北京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基于生鲜猪肉安全的北京畜牧企业管理创新研究”(IDHT20140510)

邓蓉(1962-),女,管理学博士,农业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畜牧业经济管理和农业多功能拓展,E-m ail:ag rirose@sohu.com

猜你喜欢

生鲜福利猪肉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生鲜灯的奥秘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Take Away Pizza ?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