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7-07-07唐惠忠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许地山

唐惠忠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审视。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的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黄亚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中国人影响很大。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虽也是重要内容,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的这一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前提条件。

D.先秦许多思想家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源于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B.在先秦诸子看来,不沉溺于物质享受,就能真正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进而就会自觉地修身行道。

C.儒家学派的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孔门弟子高度赞赏。

D.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来为社会谋福利。

3.根據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强调,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即“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B.墨子指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统治者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

C.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D.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也不改志向,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 紅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筒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帮帮我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花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让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我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子为着拉琴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子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失。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好像是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混在这些鬈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了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鬈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有删改)

【注】中央大街:指哈尔滨大街。当时的哈尔滨正处于日伪统治之下。

4.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比照:少数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

B.“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这句话从视觉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

C.倒数第二段的“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与上文呼应,说明春意尚浅,花香未浓,嫩芽无法在夜里看见。

D.散文中的“我”可视为线索人物,全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串起白天、黑夜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材料组织起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使前后文勾连紧密。

5.你怎样理解画线句“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的深刻含意?(4分)

6.题目以“春意”起,文章结尾以“哀哭”终。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这样写有什么效果。(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寂寞落花生

如果不是作品《落花生》被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许地山的名字,恐怕早已为大众遗忘。

那篇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的散文,由于“质朴淳厚、意境深远”的风格,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做贡献、不计报酬”的进步人士,以至于乘船买张普通票,也被说成“喜爱与劳动人民接触,对名利向来淡漠”的表现之一。

几乎无人知道,这副“进步人士”形象的背后,是一位一团和气的文人。“去伦敦买黄花木耳?好!模仿小脚老太打高尔夫球?好!给一个小副刊写文章?好!”在好友老舍的记忆中,许地山永远不会说“不”。

妻子因购物砍价而迟到,他幽默地谅解:“你浪费我许多时间,可是又为我节省很多金钱,到底我没有吃亏。”学生当众顶撞他,他温和地化解:“好哇,好哇,你说说看!”

一如他笔下的男男女女,不是咄咄逼人的英雄,也不是才华出众的学者,而是柔弱卑微的小人物:多少锋芒毕露的弄潮儿败退下来,“他们”仍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可是,这种化动为静的沉默并不入流。尤其在群情激昂的年代,要么像苏曼殊那样愤懑遁入空门,要么像茅盾那样积极投身革命。如许地山这般超然物外,注定要被边缘化。

因此,大多数评论家对于他的作品,只是從异域风景的描写,以及宗教悲悯的气质等表象上加以点评,诸如“能够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与古旧情绪毫不牵强地糅合在一处”(沈从文语)之类。

而一旦上升至政治高度,这种“带着命定论的浪漫主义”,就会被定性为“小资产阶级的妥协主义”,“基本上是不健康的”。

极少有人会注意到,那副与世无争的外貌下,其实蕴藏着鲜明的是非观和责任感。有官员前来劝阻推行新文字运动,他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全面抗战爆发,他二话不说上街去演讲;他信奉基督教,但不妨碍在小说中质疑上帝。

这种不僧不俗的行为,被现代文学研究者陈平原称为“以入世的精神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入世”。显而易见,这位看似超然的好好先生,其实根本就没有忘情世事,不过是借佛学来平衡心灵。陈平原解释,这种选择是20世纪初西方文明闯入后,传统知识分子的无奈之举。

这种无奈是深藏不露的。作家杨刚曾经回忆:“先生,我听见过你一声叹息没有呢?看见你流露过一丝苦闷没有呢?没有的。但是,你是苦痛的啊。从你追求工作如痴如狂的态度中,谁看不出你的苦痛?”

在时人眼中,他的扮相堪称古怪:头发长长、指甲尖尖,大拇指上戴一枚白玉戒指;蓝色长袍下面的一双大方头皮鞋,像卓别林似的八字撇开。

但他待人接物极其真诚,逝世时有人感叹道:“老年人失掉了快活的谈话伴侣,中年人失掉了热忱的同志,少年人失掉了开心的先生,孩子们失掉了淘气的老伯。”

陈平原很为许地山的早逝痛惜:中国就此失掉了“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即使有这样的奇人,也不会有那样绚烂瑰丽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作品;即使有这样的作品,也不会有那样热情真挚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读者”!

在清华图书馆里,样子素朴的《许地山文集》被摆放在角落里。这部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集,虽然纸张已有些发黄,却崭新得连个折页都没有。借书卡上显示,该书在最初的10年里只被借过两次。

而在4年前,位于福建漳州的许地山故居也在旧城改造中,被推土机铲为平地。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描述:一片废墟中剩下了市文物保护标志的基座,在周围一片林立高楼中显得格外孤独。

(摘编自杨芳《许地山:寂寞落花生》)

相关链接: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摘自“百度百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许地山的名字为人知晓,主要是因其作品《落花生》被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该作品的风格特点在于“质朴淳厚、意境深远”。

B.许地山曾由于乘船时买的是普通票,而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做贡献、不计报酬”的进步人士。

C.学生当众顶撞许地山,许地山温和地化解“好哇,好哇,你说说看”,足见他是一位一团和气的文人,且很有幽默感。

D.许地山信奉基督教,但不妨碍他在小说中质疑上帝,由此可见,他那副与世无争的外貌下,其实蕴藏着鲜明的是非观和责任感。

E.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花》《落花生》等都是其名篇。他在梵文、宗教方面的研究硕果,甚至超过了文学成就。

8.文章最后两段,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介绍《许地山文集》与许地山故居的遭遇?(3分)

9.试结合文本,探究许地山“寂寞”的原因。(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节选自《义田记》,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B.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C.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D.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正是谥号,即官员死后依其生前行迹确立的称号,通常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B.义田是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D.史官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予以帮助。

B.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更难得的是,他去世后,后代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

C.从范仲淹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他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因为其施行时间的久远和规模的全面是大大超过晏子的。

D.范仲淹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并通过义田实践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5分)

(2)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风(其十九)

李 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作的古诗,在借歌咏仙境以抒发情怀方面,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通的。

B.前两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

C.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诗人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身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E.作者借想象世界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基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15.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诗歌结尾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飞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舞榭歌台, ”,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斯诺克世界公开赛第二轮,丁俊晖在对阵沃拉斯顿的比赛中表现差强人意,很快以大比分败下阵来,无缘16强。

②由于教育改革工作被叫停,疑为张家口市涿鹿县教科局长郝金伦的辞职信在百度贴吧和微信上被网友热传。这起辞职事件引发很大争议,有人弹冠相庆,有人痛惜不已。

③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唱的粱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的思维,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推动马克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构想,打开了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⑤宝玉还是有些歪才的,大观园试才题对的时候已有显现;只不过他无心进取,所以在贾府人的眼中,他才苗而不秀,成了个“银样镴枪头”。

⑥他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都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路人皆知。但是,科技与创新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卻不能不被人们重视。

B.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周继林是我国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她1935年学习牙医专业,救助过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人,也医治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官兵。

D.“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社会现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白居易对荔枝的描绘有六朝小赋的遗韵, ① 不露堆砌罗列的痕迹。 ② 是由于文章把对偶句式融汇于参差错落的排比句式之中, ③ 又把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同参差错落的散体句式有意无意地交织到一起, ④ 自然而然给人以空灵活泼而不是纤佻细碎的感觉。读起来只感到生机盎然、情趣洋溢。 ⑤ 通过这样的描述, ⑥ 起到因小见大、寓庄于谐、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胜收的良好效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你影响最大?他却往往答不上来。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①

。读书的无效和无聊,不过如此。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对不爱读书的人,② ;而对爱读书的人,③ 。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

21.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主题][书目] [作业]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今不少年轻人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一个人旅行。近日,某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41.7%的受访者独处时间比较多,不喜欢独处的仅占18.1%。在谈及为什么喜欢独处时,62.6%的受访者认为在独处中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见第76页)

猜你喜欢

许地山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伦敦“盗”宝
许地山伦敦“盗”宝
首相撕演讲稿
首相撕演讲稿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老舍忆许地山:即使他是强盗,我也看他可爱
许地山遇事爱“较真”
许地山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