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外援流动特征及影响价值的实证研究

2017-07-06王清梅赵文男李向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战绩外援效能

王清梅,陈 彦,赵文男,李向前

(1.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2.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直属北陵分校,辽宁 沈阳 110032;3.山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外援流动特征及影响价值的实证研究

王清梅1,陈 彦2,赵文男1,李向前3

(1.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2.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直属北陵分校,辽宁 沈阳 110032;3.山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外援流动是 CBA各俱乐部运营事务中的重要事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围绕外援流动的原因、迁移与引进模式、职业生涯、转会市场以及对俱乐部战绩、集体效能、传播效能、竞争平衡、观众需求、俱乐部盈亏等方面的影响展开探讨。研究表明,近些年 CBA外援流动性明显增加,多数来自欧美地区,俱乐部战绩与薪水成为影响外援流动的主要因素;在对俱乐部的影响上,外援的流动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俱乐部的战绩,但对俱乐部的长期影响不明显;外援的频繁流动会因俱乐部集体效能的难以形成而不利于良好战绩的取得;外援流动导致俱乐部竞争平衡的波动,表现在通过外援自身以及影响俱乐部其他球员分配使各俱乐部在竞技能力方面产生差异。另外,外援的流动还对俱乐部的品牌宣传、上座率以及观众人数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篮球职业联赛;外援;流动;职业俱乐部

球员是俱乐部的核心资产,决定着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因而球员流动问题,特别是核心球员的流动,是俱乐部组织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之一。关于球员流动与俱乐部之间的关系,较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欧洲足球顶级联赛俱乐部间球员互相转移的问题。Rothmans[1]等人统计1979—1999年英超联赛球员年龄、出生地等分析了外籍球员的流动情况。Maguire、Stead[2]等人对欧洲 32个国家足球联赛运动员的国籍统计发现 1 295名球员受雇于非本国球队。Rosen[3]从收入分配角度解释了顶级球员流向与俱乐部引援的关系。近些年,随着联赛水平与职业化程度加深,CBA联赛逐渐成长为亚洲顶级赛事之一,外援作为各俱乐部的绝对核心,其流动将对俱乐部以及联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在对国内文献的检索中发现,极少有涉及外援更换对俱乐部影响的文献,过多地集中于外援的引进、中外球员对比等研究。

笔者主要研究以下 3个问题:1)CBA外援的流动性、迁移模式以及职业结构问题;2)探讨外援转会市场定价、政策的问题;3)外援转会对俱乐部战绩、集体效能、信息媒体转播以及竞争平衡、俱乐部盈亏等影响问题。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外援特点的基础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深刻剖析外援流动对中职篮俱乐部的影响,以此为各俱乐部科学合理地选择外援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 CBA俱乐部外援流动性、迁移与引进模式以及职业生涯

1.1 外援流动性

球员流动性是职业体育交易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所谓职业球员流动是指球员根据体育市场条件的差异和自身条件,在不同俱乐部之间的迁移或者转移行为[4]。据国际篮联统计,2014—2015赛季世界各国篮球联赛球员流动人数高达 7 800名,其中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中国篮球联赛成为球员流动的主要地区[5]。我国 CBA联赛开始引入外援以来,关于外援的流动性的问题一直是俱乐部关注的焦点。在2011—2015共4个赛季中,联赛中外援的数量明显增加,从 46名增加到56名,年龄从 28岁增加到29.1岁;涉及更换外援的俱乐部从6家增加到12家;俱乐部单赛季更换外援从 9次增加到 15次;赛季末离开俱乐部的外援比例从 72.2%降低至65.2%,但离开联赛的外援比例却从 62.5%增加到85.8%(表1)。

球员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 CBA外援的流动主要来自两方面:1)俱乐部对战绩的强烈渴望。通常外援的实力要远远高于国内球员,他们一来就被贴上了球队核心球员或者拯救者的标签,自当要为俱乐部的战绩负责。而一旦外援在比赛中受伤或竞技表现差,将作为部分俱乐部战绩下降的“替罪羊”被裁掉。从俱乐部角度上看,引领球队前进的高效率的外援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2)外援对薪水的考虑。从外援流动形式看,CBA外援的流动大多数属于垂直流动,即从高水平联赛向低水平联赛过渡(当然也存在一些从低级别联赛转会的球员)。薪水是外援效力国内俱乐部的主要动力,如布拉奇、哈达迪等实力球员。此外,多数外援的合同是非保障性的,也成为他们不断更换流动的原因。当然,研究中还发现一些其他情境因素,诸如不服从管理、训练懈怠、与球队关系不融洽、水土不服、球队影响力、战绩、城市发展以及思念故乡等,但对外援流动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表2)。

表1 2011—2015赛季 CBA外援流动情况对比

表2 CBA联赛外援流动的情境因素

1.2 外援的迁移与引进模式

在职业体育领域中,不同项目国际球员的迁移表明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历史、地理和文化影响力的相互作用。Maguire、Joseph[6]研究发现,国家地理与文化相似程度、工资差异、国家在运动方面的地位、媒体关注等因素与国际球员的迁移有着密切联系,且这种现象随着职业程度的加深越发明显。研究中,笔者对近 20个赛季参与 CBA联赛的 545名外援的国籍分析发现,来自美国的球员442名(占总人数的 81.1%),欧洲球员46名 (占总人数的8.4%),亚洲球员18名(占总人数的3.3%),其他地区运动员41名(占总人数的7.5%)。研究表明,美国球员已经成为 CBA俱乐部招募外援的首选,当然这与美国的篮球地位以及球员的技战术能力是分不开的,而亚洲外援的增加则得益于联赛的相关制度。

在外援迁移过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则是外援引进模式。自1995年至今,国内俱乐部引援经历了3个阶段[7]:单独挑选阶段(1995—2004年),俱乐部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并根据球队的特点自行与外援经纪人联系,挑选适合俱乐部的外援,但这种引援模式很快因选援的盲目性与外援的漫天要价逐渐被淘汰。集体挑选阶段(2004—2008年),在克服单独选援的基础上,联赛开始组织俱乐部集中选援,确保对外援充分的了解以及避免外援与俱乐部间的恶性竞争。自主引援回归阶段(2008年至今),随着 CBA联赛的影响力提高,诸多外援开始主动到中国打球,各俱乐部自主引援的政策得到了恢复。从整个引援发展历程上看,各俱乐部开始逐渐避免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导致盲目引入的问题,但外援漫天要价,成本高以及俱乐部对高质量外援的哄抢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1.3 外援的职业生涯

外援职业生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外援流动性。笔者按照外援在2005—2016年效力于俱乐部和联赛的总时间列出了百分比分布。从表3可知,2005—2016年间,外援的流动性开始有所降低,如在 2010年,有 88.5%的外援仅单赛季效力于同一个俱乐部,59.6%的外援单赛季效力于CBA联赛;在2016年,这个比例分别下降了9.3%和20%;同时2005—2016年间效力于同一俱乐部1~3年的外援比例仅增长 3.6%,而效力于 CBA联赛的外援比例却增长了8.9%,足以看出,相比于俱乐部间的流动,外援在联赛间的流动性下降得更快,这可能要得益于欧美篮球的高度发展导致高质量球员过于拥挤,部分球员为了生计不得不效力于海外联赛,同时CBA联赛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俱乐部过高的薪水也是重要因素。此外,近 10年间,外援效力于俱乐部以及联赛的时间开始延长,出现了同一俱乐部以及联赛效力超过4年以上的外援,例如广东的积臣、北京的马布里以及山东的杰特等,但是比例依然很小。外援合同的延长需要达到俱乐部与外援双方满意,这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外援长时间的效力间接说明了外援的心态开始沉稳,融入整个 CBA联赛,而俱乐部选援科学性的提高对于俱乐部以及联赛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表3 2005—2010年和2011—2016年外援在现效力俱乐部及联赛的时间百分比分布

2 外援流动市场的定价与收入以及政策问题

尽管关于球员流动转会问题已经成为公众讨论和关注的重要话题,但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对篮球转会市场所作的学术分析相对较少。通常,球员特性和俱乐部特点决定了球员的转会价值。与欧洲、北美高度职业化的转会市场不同的是,CBA俱乐部对外援引入几乎不会涉及到转会费的问题,也就是说引入的外援几乎都是无合同的自由身,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外援在世界范围内难以称得上顶级球员。因此在这里关于转会费以及顶级球员流动问题就不再做详细分析。

2.1 外援流动市场的定价与收入

在CBA联赛,外援的流动更多涉及外援转会市场价格定价与收入问题。关于外援市场定价,更多的是考虑供求关系以及收支平衡。从大的方向看,在转会市场中外援的流动产生的价格基本也是符合供多价低、供少价高的规律。当俱乐部认为该外援将产生较大收益时,将会尽力签下球员;同时若该外援认为自己将创造较大价值时,自然要寻求高报酬。于是,在俱乐部与外援互选的博弈中,有专家提出了边际收入和净现值概念[8]。如果俱乐部追求最大利益,付给外援的工资应是其被雇后给俱乐部带来的收入数额,但是实际上多数俱乐部招募外援仅仅出于俱乐部战绩的提高,而不是俱乐部的利益。外援流动的净现值忽略了多数外援仅在俱乐部效力单赛季的问题,而球队的收益很难在一个赛季得到体现,因此外援的价格定价问题一直未能够得到有效的研究。

外援的定价与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 CBA联赛外援的收入通常要高于市场的定价,市场定价通常会忽略球员区域、个人意愿以及俱乐部的目的等。首先,在当前CBA联赛的大环境下,各俱乐部更加看重球队的战绩,外援好坏将直接影响俱乐部的最终战绩。外援的竞技能力,即外援自身的能力对其收入是决定性的。其次,CBA绝大部分外援都来自NBA联赛,受 NBA工资帽上涨的影响,球员工资自然水涨船高,与此同时,还要面临欧洲联赛竞争,欧洲联赛水平较高,有为数不少的球员希望通过借此以回到 NBA联赛,因此 CBA俱乐部想要吸引优秀的球员自然需要付出更多的价钱。此外,联赛水平以及家庭等问题也是影响高质量外援加盟 CBA俱乐部的原因。

2.2 外援流动市场中的相关政策

在CBA转会市场中,很少看到中国篮协有关外援流动的相关政策。在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主要集中于外援转会的薪水政策与转会的签证问题上(表4)。关于外援转会的薪水政策问题,通常伴随着引援的3个阶段产生。在2003—2004赛季前,篮协对外援的转会并无相关政策,由此引发了因俱乐部恶性竞争导致外援薪水从最初的月薪 500美金到最后的30万美金,远高于其赛场价值。在 2004—2008赛季,篮协开始提出外援的限薪政策,要求外援的月薪不得超过2万美金。而在2009—2011赛季,又提出外援月薪不得超过 6万美金,以抵制俱乐部与经纪人非法哄抬物价,提高外援价格,但由此引发了高质量外援流失以及在 CBA联赛中长期存在着所谓的“阴阳合同”问题(外援与俱乐部签订的薪水要高于俱乐部上报篮协的数目,进而签约高质量外援以及避免缴纳过多税款)。此后,2014年篮协颁布《关于办理外籍及港澳台运动员、教练员注册工作的程序及要求公示的通知》,明确禁止俱乐部与外援签订所谓的阴阳合同,以便减少俱乐部与外援的劳务合同纠纷。次年篮协制定了《外援续约细则即“外援优先续约权规定”》[9],这是继2010—2011赛季废除限薪令之后首次以限制转会市场上不正当竞争出台的政策。该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俱乐部哄抢导致的外援价格疯涨问题,但这仅仅是针对已经效力的外援而言,而对多数新引入外援的价格并没有相应的政策。

在外援的签证问题上,长期以来篮协并无相关规定,外援参加 CBA联赛持有的都是旅游签证或者商务签证,这显然与我国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有关。2014年中国篮协推出新政,“凡是参加CBA联赛的外籍球员需持有工作签证”,新政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外援的叛逃,降低了俱乐部的额外损失,同时标志着 CBA俱乐部逐渐走向成熟。

表4 CBA联赛外援流动中的相关政策

3 外援流动对中职篮联赛俱乐部影响的实证研究

自上世纪末,国内有关中职篮外援的研究已屡见不鲜,笔者对中国知网中涉及外援研究的文章(约50余篇)进行研究热点词频分析发现,研究热度由高到低的词汇依次为外援技术统计、外援引进与管理、外援政策、外援作用等。而外援的角色、转会以及俱乐部影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相比于国内,国外关于球员转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足球以及北美篮球、棒球、冰球等项目,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这为本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研究主要针对外援流动对俱乐部篮球风格、俱乐部战绩、球队集体效能、媒体传播以及竞争平衡等方面展开研究。

3.1 外援流动对俱乐部篮球风格的影响

球队风格是一个球队根据自身的技术、身体条件,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重大的比赛检验,具有制约对手,区别于其他特性,稳定的技术、战术、比赛作风的综合表现[10]。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发展受传统篮球观念的束缚,过于注重球员身高,呈现出非平衡性发展。因此,以内线球员的阵地进攻为主导,辅以外线投篮成为中国男篮的主要风格。在国内 CBA联赛中,这种篮球风格使多数球队失去了快、准、灵的特点,造成内线球员意识淡薄,外线球员基本功不扎实、攻防节奏缓慢等问题。而随着外籍球员的不断引入与流动,外援将注重个体攻、防能力,技艺水平高的美洲风格以及以粗犷、凶悍、整体作战为主体的欧洲风格带到我国联赛,对国内篮球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11]。他们凭借强大个人能力打破了多数俱乐部原有高、慢、投的篮球风格,各俱乐部的攻守转换速度明显提高,很多球员都在高防守下完成技战术的运用,各球队之间实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季后赛席位争夺异常激烈。但由于外援的频繁流动(多数外援仅和球队签约1年),导致多数俱乐部并未形成稳定的风格,只是相对形成了一定的篮球技战术打法,随着外援的更换这种相对的稳定也随之改变。总体而言,外援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球员的竞技能力,改变了多数俱乐部原有的风格,推进了国内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同时使更多的国内球员了解并经历世界篮球强队的打法与风格,对国家男篮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

3.2 外援流动与俱乐部长、短期战绩

CBA联赛外援流动的结果在各俱乐部战绩上有着直接体现。通常,更换实力强的外援将有利于俱乐部战绩的提高。国内研究者范民运[12]、罗艳春[13]发现,外援对俱乐部战绩具有决定性作用,外援出场次数、时间以及关键时刻上场都有助于战绩提高,相比于国内球员,外援作为球队核心在技术和素质上更胜一筹,得分能力更强。

虽然俱乐部更换外援对球队战绩的影响未在前人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依然无法掩盖更换有实力的外援后俱乐部平均战绩得到改善的事实。表5研究结果显示了CBA联赛 2012—2015赛季更换与不更换外援俱乐部前后 6场、12场、18场比赛的平均胜率,数据表明赛季前后更换外援确实可以短期内改善球队战绩,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球队的战绩。

表5 2012—2015赛季更换与没更换外援球队战绩(胜率%)

研究中还发现,有学者在频繁更换外援对俱乐部战绩的影响中提出了质疑,认为频繁更换将不利于对俱乐部的战绩提高,而外援长时间效力于同一俱乐部可能更有利于俱乐部战绩的提高。基于此,研究中采用比较外援更换前、后多个赛季俱乐部战绩变化的方法给予论证。笔者对CBA联赛 2012—2015赛季更换外援前、后2个赛季俱乐部战绩与单赛季更换外援前、后(连续3个赛季同在一个球队的外援极少)俱乐部战绩变化进行对比发现,单赛季(包括一个完整赛季)内外援更换的俱乐部共计 41个,平均胜率47.16%,外援(含一个外援以上)在俱乐部效力两个赛季以上的俱乐部共计27个,平均胜率56.26%,两者相差9.1%,战绩差距明显,说明在一定时期内,CBA外援长时间效力该俱乐部,确实对该球队战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6)。

表6 2012—2015赛季 CBA常规赛外援更换与战绩情况

有专家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外援虽然对俱乐部的战绩有重要影响,但CBA各俱乐部战绩的提高乃至夺冠主要是国内球员的提高,而并非更换外援的功劳。研究认为该观点与俱乐部更换外援提高战绩并不冲突,因为:1)国内球员的整体提高确实有利于球队战绩的提高,但高质量外援显然在带动球队战绩上要好于国内球员,并且高质量外援并不影响国内球员的进步与发展,当然这里的高质量外援说的是自身具有高水平,并且愿意带动球队,诸如马布里、莫里斯、阿巴斯、邓哈哈组合等。2)如果相互冲突,那么意味着各俱乐部大肆花费精力和金钱几乎是徒劳的,但四川、双星三外援的逆袭又该怎么解释?很显然少数研究者忽略了高质量外援在串联球队的作用。因此,研究认为在各外援水平(包括串联球队、服从管理、比赛态度积极等)相当的前提下,国内球员才是俱乐部胜负的关键。

3.3 外援流动与俱乐部的集体效能

集体效能是 Bandura在整合认知理论与自我效能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14]。此后,Lindsley、Gibson[15-16]等人进行了完善,并于 20世纪 90年代末开始用于体育领域以解释集体效能对运动团队战绩的关系。俱乐部集体效能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包括俱乐部管理层、教练、球员等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情感状态、球队向心力、可持续发展力等。

上世纪末,关于集体效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广泛关注,Feitz[17]等人在研究运动队集体效能的前因中认为,过去的成绩、队员稳定性、教练员领导方式以及凝聚力等因素对集体效能影响明显。Donnelly研究发现,运动员的频繁流动,最先引起的是俱乐部凝聚力的改变,进而影响俱乐部的集体效能感,不利于俱乐部战绩的取得。而 Dirks[18]则认为,球员间长期稳定性和信任度会增进个体对于他人的主动协作行为,进而提高团队凝聚力和集体效能。此外,我国研究者在球员流动引起集体效能波动上研究有限,仅有杨勇[19]、关涛[20]等人在集体效能与战绩的关系中略有提到。

目前,关于集体效能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Short等[21]集体效能问卷法、Jansssen[22]团队氛围法等,此外,篮球集体项目也可以通过分析球员比赛中的攻防表现、逆境中的坚持以及比赛态度、语言表达等来评判球队的集体效能好坏[23]。

鉴于此,为了更直观解释国内CBA联赛外援流动与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中统计了 CBA联赛2014—2015赛季新加入球队得分前 15名的外援出手次数、命中率以及助攻与该球队战绩关系(表7),发现相关系数R依次为 -0.573、0.422、-0.653,说明外援出手次数多,助攻少不利于球队战绩的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外援个人命中率与俱乐部战绩的提高并没有显著性相关,换言之,外援需要融入球队,带动其他球员进步,可能更有利于球队的长期发展。然而,由于在俱乐部中外援的流动性大,存在着外援因文化、性格、态度等问题与球队存在不兼容或者磨合期过长的现象,这势必将会对俱乐部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更快地培养外援与球队的集体效能,成为各俱乐部亟需解决的问题。

表7 CBA 2014—2015赛季外援转会后投篮次数、命中率以及助攻与新球队战绩相关性 (N=15)

3.4 外援流动与俱乐部传播效能

联赛俱乐部与企业组织一样,通过出售高质量的商品(这里的商品主要指的是比赛)以提高俱乐部的品牌价值,从而吸引观众获得利润。传播效能即随着网络、广告等媒体的宣传,俱乐部的信息也不断传播,从而产生对俱乐部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潜力的影响,在商品与观众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俱乐部传播效能的评价方式并不多见,部分研究学者用电视转播、赞助商、冠名权以及上座率等来予以衡量。

近些年,外援的流动(包括外援的各种交易以及更换),尤其是大牌外援的加盟,促进了俱乐部的传播效能的增强。具体表现:1)观众人数。据不完全统计(表8、表9),在NBA球星的加盟时期,北京、浙江、青岛的俱乐部在常规赛上座率比同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北京和青岛两家俱乐部甚至更换了主场以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2)赞助商与电视转播。2011—2015赛季,CBA的电视转播(包括央视以及地方台)达到了 18家,吸引到平均 6.1亿观众,CBA赛事及相关视频直播、点播的总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05亿,较上赛季同期增长了近 13%;俱乐部商业赞助商达到22个。数据显示,外援的流动确实提高了俱乐部的品牌价值,吸引了更多大众媒体的曝光力度。

部分学者从收益的角度上认为,大牌外援在俱乐部传播效能推动上虽立竿见影,而俱乐部却处于亏损状态,外援薪水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传播效能所带来的收益,通过外援的流动来换取俱乐部品牌价值的提升显然不科学。但辩证地看,外援的加盟对冠名的赞助商或许是有利的,例如,JR史密斯的引入从篮球角度上看并不成功,但明星效应使得观众淡忘的“浙江万马”“稠州银行”开始广为人知,这无形中省了一大笔广告费;再如,青岛自引入麦迪后,俱乐部上座率和曝光率不断上升,在巨大广告效应下,双星体育用品和双星轮胎市场效益都非常好。这些现象侧面反映出外援流动对俱乐部传播效能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俱乐部亏损,但冠名的赞助商或许借此得到较大收益[24]。

表8 CBA部分俱乐部大牌外援转入后常规赛上座率

表9 CBA俱乐部各阶段品牌效应统计

3.5 外援流动与俱乐部间的竞争平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几乎所有的联赛组织者都达成共识,市场操作下应使各俱乐部间保持一定程度的竞争平衡,从而防止人才过于集中,联赛作为一个整体失去竞争的可能性[25]。这里提到的竞争平衡是指在职业体育中,联赛组织者通过使用各种手段避免某一俱乐部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让消费者对比赛结果产生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俱乐部都有机会获得比赛的胜利,乃至夺取冠军的一种均衡状态[26],研究中突出了顶级运动员的流动对职业体育竞争平衡的重要作用。Sloane[27]、Nicholas[28]等学者在研究职业足球运动员转会中发现,球员平衡分配是俱乐部盈利的保障,否则实力弱小俱乐部将很难在联赛中生存。

在国内 CBA联赛中,外援流动对俱乐部竞争平衡的干预主要表现在通过外援自身以及影响俱乐部其他球员分配使各俱乐部的竞技能力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俱乐部战绩。高质量外援具有带动球队整体提高以及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能力,如四川和青岛俱乐部因引入“邓哈哈”单赛季完成从“鱼腩”到强队的蜕变,创造 CBA俱乐部转变最快纪录;北京男篮因引入马布里和莫里斯豪取 CBA三连冠,这些俱乐部通过依靠外援实现俱乐部战绩的扭转已成大势,如果不加干预,可能会引起实力强的俱乐部通过招募高质量外援赢得比赛的机会,而实力弱的俱乐部将长期面临失利的处境,这种缺乏不确定性结果的比赛,将降低联赛质量,可能会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负外部性后果[29]。

此外,外援流动会引起国内球员的差异,间接影响竞争平衡,这种现象在实力小的俱乐部表现得尤为明显。通常,外援从高到低联赛流动,在薪水上要高过国内球队数十倍等,而顶尖外援薪水则更高。由此,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金钱会推动高质量外援向富有俱乐部流动。对于 CBA实力强的俱乐部而言,确实汇集了不少国内实力球员,长期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这一点在新疆、广东、北京等实力雄厚的俱乐部中得到了体现。而对于实力相对较差的俱乐部,外援的交易压缩了薪金空间,无力购买优秀的球员,由此拉开了各俱乐部的竞争实力。

众多研究者认为,诸多联赛竞争制度的不完善引起优秀外援过于集中成为影响俱乐部竞争平衡的主要因素[30]。考虑到我国CBA联赛,关于限制外援流动的制度实属罕见,仅通过外援的限薪远不能解决因外援流动引发的俱乐部竞争平衡问题,更无法解决因外援更换所产生的俱乐部亏损问题。

3.6 外援流动与俱乐部观众的需求

观众需求是俱乐部乃至联盟发展的主基调,任何精彩的比赛都是为了更好地迎合观众的需求。自Rottenberg[31]在研究中首次提出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吸引观众持续关注比赛的核心以来,众多学者开始致力于挖掘影响俱乐部观众需求的因素以及衡量观众人数的方法。例如 Jennett、Dawson[32-33]等地区人口与地理位置因素、Bird[34]等门票价格与人均收入因素、Cairns、Walker[35-36]等球队实力因素等。

近些年国内也涌现出有关联赛与观众需求间的研究报道,但研究中或多或少地秉承了部分国外研究点。本研究在借鉴上述理论基础上,从CBA联赛频繁更换外援的视角下探讨对俱乐部观众需求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北京、济南、青岛等俱乐部500名主场观众问卷调查发现,在需求度的选择上,精彩激烈的比 赛、主 队 支持 所 占 比 例最 大 (89.6%和79.3%),成为吸引他们关注比赛的主要驱动力(图1)。从这一点上看,观众的需求更多地还是集中在比赛的质量,外援的流动加强了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比赛中他们精彩的暴扣、犀利的突破、超远三分是多数国内球员难以达到的。另外,外援的更换也弱化了部分国内球员的角色(尤其是三外援的球队)让比赛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例如,四川、青岛、山东通过外援的引入,单赛季实现了闯入季后赛的目标。

此外,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直觉,都能明显感受到球星外援的表现能使俱乐部的观众上座率短时间飙升,目睹球星表现也是观众的一种需求,在需求度的调查中首选与次选各占5.8%和12.7%。很长时间,国内观众只能通过电视转播看到 NBA球星的表现,而现实中难以见到。随着外援的流动,部分前NBA球星来到 CBA联赛中效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近距离观看球星的需求。当然研究中还发现,地理位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收入等因素对观众的需求会产生影响,而观众的需求除上述外,还表现在俱乐部产品、球员互动、俱乐部活动、观众参与比赛间隙的活动等方面,至于是否与外援的流动存在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1 CBA联赛观众的需求调查(N=500)

3.7 外援流动与俱乐部的盈亏

同企业一样,CBA俱乐部的盈亏取决于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在俱乐部的收入中,CBA各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由篮协分成、票房和赞助(包括政府扶持和企业冠名)三大块构成,而俱乐部自行盈利很少,在此不做介绍[37]。篮协分成具体是指篮协与盈方、李宁公司以及其他赞助商合作,通过转让广告、商标等获得资金,这部分资金会按照相应比例拨给俱乐部;票房是俱乐部通过向观众出售门票获得的利益;赞助分为政府和企业冠名所得的费用,在考虑到俱乐部属性(即国企背景、私企背景以及与政府混合共建)的问题方面,研究认为俱乐部营收能力虽然与属性有关但无必然勾连,不能将其背后赞助商的投入考虑进去,以上基本构成了CBA俱乐部赛季的收入来源。在俱乐部支出方面,CBA俱乐部的支出主要分为球员工资和其他支出,其他支出主要包括租金、安保、客场差旅费、梯队建设费用等。其中球员工资,特别是外援工资的支付占主要部分。

为了进一步寻求更换外援与俱乐部盈亏的关系,查阅了2012—2013赛季 CBA 13家俱乐部的营收情况,结果发现仅有山西、青岛、吉林3家实现了盈利,其余10家均亏损,在所有的俱乐部中球员工资几乎都超过了俱乐部收入的 60%以上(吉林除外),甚至个别俱乐部球员工资超过了俱乐部收入。此外,在亏损的俱乐部中,外援工资在球员工资和总收入中均占较大比例,某些球队外援工资几乎超过了国内球员工资之和,足以看出外援的高昂费用。而在盈利的球队中,外援的工资支出比较少。说明外援的薪水与俱乐部营收存在较大联系。

这里说的外援费用仅仅指的是赛季末球队更换外援产生的工资流动,然而上文中提到半数以上的球队为了争取好的战绩在赛季中频繁更换外援,所产生的附带费用要远远高于之前的外援费用,这也是球队产生高昂外援支出的重要原因。通常认为,俱乐部要想实现收支平衡,球员工资支出应该控制在球队收入的50%左右。2011年,NBA联赛因为劳资比例再次发生停摆,俱乐部与球员最终达成五五分成,也证明球员工资对俱乐部盈亏的作用。而CBA联赛中,球员工资触发警戒线是常事,亏损便是常态。

表10 2012—2013赛季 CBA部分俱乐部营收状况

4 结束语

迄今为止,外援在推动俱乐部以及联赛的发展上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和欧美篮球联赛相比,国内外援存在流动性大、效力时间短的问题。关于外援的流动问题及对俱乐部影响的研究文献国内并不多见,基于此,在借鉴欧美俱乐部研究基础上,以中职篮外援为对象,集中探讨了中职篮外援的流动性和外援流动(更换)与俱乐部间的关系。在众多因素中,外援能力和外援工资两个因素成为其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外援价格的重要因素;外援的流动对球队战绩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会产生影响,短期战绩的提升较为明显,长期战绩无明显变化;外援的频繁流动使俱乐部集体效能难以形成,进而不利于取得良好战绩;外援流动导致俱乐部竞争平衡的波动,外援自身以及影响俱乐部其他球员分配使各俱乐部的竞技能力产生差异;此外,外援的流动还对俱乐部的品牌宣传、上座率以及观众人数、俱乐部盈亏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从外援流动特征与影响价值的视角对 CBA联赛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剖析,管中窥豹以期抛砖引玉,判断外援流动产生价值的相互关联度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有待国内外学者做进一步研究,以便得出更具实证性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内职业联赛。

[1]Rothmans,Rothmans Football Yearbook 1998-1999[M].London:Headline,1998.

[2]Maguire,J.,Stead,D.Border crossings:soccer labourmigration and the European Un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98(33):59-73.

[3]Rosen,S.The economics of supersta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845-858.

[4]靳英华.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46-247.

[5]国际篮联官方网站[EB/OL].[2017-02-06].Http://www.fiba.com.

[6]Maguire,Joseph.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globalisation and the migration of sport labour[J].Sociological Review,2010,42(3):452-480.

[7]王郓,蒋志伟.CBA与 NBA外籍球员引进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6):134-137.

[8]Aigner,D.J.,Lovell,C.A.K.,Schmidt,P.J.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6):21-37.

[9]中国篮协官方网站[EB/OL].[2017-03-05].Http://www.cba.gov.cn/.

[10]郭永波,顾春雨论篮球运动风格的时代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20-123.

[11]孙民治,张玉国,张维.我国篮球职业联赛引进外籍球员的多维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66-70.

[12]范民运,王伟,周武.外籍球员的引进对CBA联赛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61-1563.

[13]罗艳春.CBA联赛近三年参赛球队成绩与其外援技术发挥的典型相关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120-123.

[14]Bandur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u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15]Lindsley DH,Mathieu JE,Heffner TS,etal.Team efficacy,potency,and performance: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reciprocalprocesses[C].Nashville: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4.

[16]B Gibson C.Do they dowhat they believe they can?Group efficacy and group effectiveness across tasks and cultur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2):138-152.

[17]Feltz D L Chase M A.Themeasurement of self-efficacy and confidence in sport[J].Advances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Measurement,1988:65-80.

[18]Dirks,K.T.Trust in leadership and team perfofmance:Evidence from NCCA basketball[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0,85(6):1004-1012.

[19]杨勇.集体效能对凝聚力与比赛成绩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6):56-59.

[20]关涛.教练员领导行为与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5):85-88.

[21]Short SE,Sullivan P.Felta D.Development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collective efficacy questionnaire for sport[J].Measur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2005,9(3):181 -202.

[22]王鹏,高峰强,隋美荣.集体效能:一种团体研究的主体性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16-923.

[23]M Paskevich,LR Brawley,KD Dorsc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ive efficacy and team cohesion: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J].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1999,3(3):210.

[24]网易CBA[EB/OL].[2017-03-02].Http://sports.163.com/13/1230/00/9HA7NA5V00052UUC_all.html.

[25]史蒂芬·多布森,约翰·戈达德.足球经济[M].樊小平,张继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6-107.

[26]Jonathan Michie,Christine Oughton.Competitive balance in football:trend and effedts[J].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2004(2):1-50.

[27]Sloane,P.J.The economics of professional football:The football club as utilitymaximize[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1,17(2):121-146.

[28]N Jennett.Attendances,uncertainty of outcome and policy in Scottish league football[J].Scottish 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y,1984,31(31):176-198.

[29]李江帆,张保华,蔡永茂.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竞争与经济收益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4):21-25.

[30]闫成栋.论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平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3):24-28,35.

[31]Rottenberg,S.The baseball player’s labor marke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242-258.

[32]Jennett,Nicholas.Attendance,uncertainty of outcome and policy in Scottish League Football[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4(31):176-198.

[33]Dawson,P.M.,Dobson,S.M.,Gerrard,B.Estimating coaching efficiency in professional team sports:evidence from English association football[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47):399-421.

[34]Bird,P.The demand for league football[J].Applied Economics,1982(14):637-649.

[35]Cairns,J.A.Evaluating changes in league structure:the reorganisation of the Scottish Football League[J].Applied Economics,1987(19):259-275.

[36]Walker,B.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league football and the success of football league teams:some city size effects[J].Urban Studies,1986(23):209-219.

[37]李清玲,王建国.CBA联赛利益分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1):10-13.

责任编辑:刘红霞

Em pirical Research of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Foreign Players’M igration in CBA

WANG Qingmei1,CHEN Yan2,ZHAOWennan1,LIXiangqian3
(1.Tianjin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1830,China;2.Beiling Branc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Open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3.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Shanxi,China)

Foreign players’m 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BA clubs operation.The research used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interview method,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studied mainly migration of foreign players,the introduction of pattern,and the career,the transfermarketaswellas the record of the club,the collective efficacy,transmission efficiency,competition balance,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audience demand,profitand loss situation etc.The result shows that foreign players’m igr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mostly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region.The club record and salary w ill become the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eign players’m igration.On the impact on the club,them igration of foreign players can improve the club’s record in the short term,but long-term effect is not obvious on the club.The frequentm igration of foreign players is not conducive to good record because the club’s collective efficacy is difficult to form.Competition equilibrium fluctuations of clubs come from foreignaid itself and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ther players,which produces differences in competitive ability.On the other hand,themigration of foreign players also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lub brand publicity and attendance.

CBA;foreign players;m igration;professional clubs

G841

A

1004-0560(2017)03-0104-09

2017-03-16;

2017-05-02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体育协会改革趋势下我国国家篮球队体制机制创新(项目编号:16BTY086)。

王清梅(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战绩外援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大牌外援难混CBA
是党员就得有“战绩”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