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2017-07-03方芳

当代医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鸣音肠梗阻灌肠

方芳

(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江西抚州344000)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方芳

(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江西抚州344000)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外敷及灌肠的方法联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15.14±5.22)h、肛门排气时间(22.04±7.62)h、排便时间(3.64±1.39)h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7.35±1.39)h,各项观察项目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疗效。

中药外敷;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作为外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同时也是常发生于腹部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很高。据文献报道,肠粘连在外科手术术后的发生率约为90%,其中占40%的肠粘连会引发粘连性肠梗阻,其总病死率为7%~15%[1]。近来认为,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在本次研究中,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80例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另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分析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16~78岁,平均(55.26± 15.68)岁;病程2~36个月,平均(13.1±2.7)个月;40例患者中有16例为脾切除术后、9例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6例为阑尾切除术后、9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81岁,平均(59.24±13.10)岁;病程2~34个月,平均(16.3±3.5)个月;40例患者中有13例为脾切除术后、10例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8例为阑尾切除术后、9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1)具有腹部手术、炎症及放化疗病史;(2)出现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排气停止排便等;(3)体检可见腹部出现膨隆、出现肠胃形及其蠕动,且闻及气过水音或者高声调金属音;(4)行腹部平片检查可见气液平面出现于肠管中。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进行基础性治疗,行胃肠道减压,禁食禁水且行补液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需要时行营养支持治疗。

1.3.2 观察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行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1)中药外敷:选取250 g纯净芒硝并将其置于棉布袋中,将布袋封闭后于脐部将其平铺且采用胶布或腹带予以固定,发现棉布袋潮湿或芒硝成块后将其更换,更换时间为12 h;(2)中药灌肠:取大黄20 g、芒硝20 g、厚朴20 g及枳实20 g,煎成100 mL汤状。在无菌输入瓶内将其倒入并插入一次性的输液器,与导尿管进行连接后自肛门插入,大概深度为20~25 cm;于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5 cm;控制温度将其维持在38℃~39℃,肠黏膜的敏感性高,过高的温度容易烫伤黏膜,且过低的温度也会对肠黏膜造成损伤[4];灌肠的速度为40~60滴/min,滴入后为达到保留药液的目的,让患者右侧卧位持续30 min。以上疗法每天进行2次。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或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者不适如发现脉速、心慌气急、出冷汗等应立即将灌肠操作停止且根据症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相关指标为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对比(x±s)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发生于腹部手术术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肠梗阻类型,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因素有很多,如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牵拉过度、手术时间长造成的暴露过久、引流管安放的失误以及手套上滑石粉的脱落等[5]。几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导致腹腔和盆腔的手术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粘连性肠梗阻出现也日益增多。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往往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很难使肠粘连得到缓解并且手术又会引起新的粘连,因此部分学者主张运用保守治疗积极地治疗肠粘连更为合适[6]。

根据中医学[7]的观点,在肠梗阻发生的早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气血淤阻、腑气不畅以及肠道瘀滞等,据“以通为用”理论,以调理气机治之,通里攻下。《名医别录》中记载:芒硝入胃、大肠经,通便泻热、润燥软坚、消火消肿。将其敷于脐部,可以达到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和消除腹胀的作用。在近来研究[8]也证明,由于脐部分布有大量的淋巴管和血管,有较强的渗透性,因此敷于脐部的药物易透过脐部的皮肤迅速入血从而迷茫至全身;同时直肠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性,经其吸收的血药浓度远远比经口服胃和小肠的吸收浓度要高,通过直肠给药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相关文献[9]报道:大承气汤通过灌肠疗法,能直接使肠管平滑肌细胞的电兴奋性显著上升,加强肠管的收缩能力和肠道的蠕动能力,使肠壁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低灌注缺血缺氧的状态也得到改善,同时加强对肠壁感受器的刺激达到引发排便恢复肠道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对照的研究方法,建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的观察组和仅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并控制年龄等其他因素,使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均保持一致性。根据观察指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疗效。同时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再次进行手术处理肠粘连而言,中药外敷和灌肠治疗安全方便,痛苦相对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患者的配合度更高,从而进一步能提高临床运用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应用上疗效显著,随着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开展,有良好的稳定的前景。

[1]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9-3680.

[2]许干亮.芒硝外敷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133-136.

[3]王炬,李伟,边浩鹏,等.腹腔镜手术中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40-1742.

[4]经文善,于庆生,潘晋方,等.中药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2):201-205.

[5]陈小龙,周永醇,张兆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10):1415-1418.

[6]沈中兵.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1):61.

[7]张云侠.中药敷脐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8):704-707.

[8]左明焕.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37例的效果[J].中医中药,2014,11(20):94-97.

[9]俞健.辩证敷脐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6):47-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70

猜你喜欢

鸣音肠梗阻灌肠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