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浅表血管瘤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进针位置的研究

2017-07-03郭良斌祝伟宏段志娟周小平姚一明江秋香

当代医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浅表硬化剂腮腺

郭良斌,祝伟宏,段志娟,周小平,姚一明,江秋香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彩超室,湖南郴州423000)

小儿浅表血管瘤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进针位置的研究

郭良斌,祝伟宏,段志娟,周小平,姚一明,江秋香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彩超室,湖南郴州42300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儿浅表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进针位置选择的意义。方法我们对159例不同部位血管瘤患儿进行超声引导下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治疗之前,我们通过超声对血管瘤内的血供分布、主干走行及周边组织关系进行检测、评估,从而确定进针位置,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治疗。结果159例血管瘤患儿在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158例得到痊愈,1例诊断为血管畸形,治愈高达99.37%,而且注射次数明显减低。结论进针位置的选择对血管瘤治疗起到尤为重要作用,不仅能减少注射次数,缩短病情,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

超声;浅表血管瘤;硬化剂

浅表血管瘤是婴幼时期最容易发生的良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主要位于头颈部。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被广泛用于临床,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我们在对159例浅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发现选择一个好的进针位置极大影响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讨论超声对小儿浅表血管瘤注射治疗进针位置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3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进行超声引导下浅表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的159例患儿,其中男46例,女113例,男女比例约1∶2.5,年龄8 d~10岁,平均年龄(9.8±1.0)个月。注射次数1~8次,绝大部分为1~3次。

1.2 仪器与方法

1.2.1 (1)仪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相控阵探头,探头频率5~12 MHZ。(2)硬化剂的选择2011~2015年,硬化剂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剂量:平阳霉素(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57)8 mg/支,地塞米松5 mg/支,用法:平阳霉素0.6 mg/k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6 mL。由于平阳霉素停产,2016年1~3月,我们改用杭州默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倍他米松(得宝松),剂量:1 mL/支,用法:1 mL/次,与生理盐水混合使用,按1∶1配比。

1.2.2 方法在注射硬化剂前,我们对血管瘤进行超声检查,了解瘤体的位置、大小、血供、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同时确定瘤体内血供主干的数目、走行及分布等情况,便于确定进针位置。在确定进针位置后,我们对病灶区域进行常规消毒,进针到达预定位置后缓缓推注药物,直到药物作用于整个病灶。如果瘤体有多根主干供血,我们会根据药物分布情况,适当选择多个位置进行注射治疗以达到药物覆盖整个瘤体。注射治疗15 d后,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如果病灶有残留则继续接受治疗,如果病灶无残留,患儿将在治疗后的第1个月、3个月、12个月、2年进行追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对病灶区域进行随访检查,如果该处未见明显病灶及异常血流信号,则痊愈。

2 结果

本文先后对159例浅表血管瘤患儿进行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159例血管瘤患儿中,瘤体主要位于颜面部、胸部、颞部,臀部、四肢相对较少,注射次数大部分为1~3次。38例颜面部患儿中位于腮腺内的有6例,治疗次数最多者达8次,最少者1次,占注射次数大于5次人数的50%。在159例患儿中,158例患儿得到治愈,1例患儿治疗不佳(后被确诊为血管畸形,已手术切除),治愈高达99.37%,均无不良反应。见表1、表2。

表1 血管瘤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血管瘤是婴幼时期最容易发生的良性肿瘤之一,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约为1%~2%,男女比例为1∶3,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达22%[1]。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多见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其次为口腔黏膜、肌肉、骨骼、内脏等器官和组织,其中60%的病灶发生在患儿的头颈部。由于面部血管瘤不能完全消退或者消退后有皮肤的萎缩、瘢痕、溃烂、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影响患儿容貌,给患儿和家属带来极大地心理负担。

血管瘤的分类比较多,根据瘤体累及部位的深浅程度分为浅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及复合血管瘤[2]。国内常用的分类是根据血管的分类及走形,分为毛细血管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1982年,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特征将其归纳为两大类:一类称之为真正的血管瘤(hemangina),其特点是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包括杨梅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此类血管瘤多见于新生儿,多在出生1个月左右发现,约有8%的患儿能自然退化。另一类称为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不具增殖倾向的血管内皮及衬里组成的血管病变,包括葡萄酒斑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病和蔓状血管瘤不会自行退化[3]。其中真性血管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分为增生期(出生后1个月)、稳定期(2~8个月)、消退期(1~2岁以后)[4]。该分类的提出更进一步阐述了血管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特征,更好区分各种血管的病变,对血管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等更有实际临床指导价值。

糖皮质激素以及平阳霉素仍然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血管瘤常见的药物[5]。超声对于深浅混合型血管瘤治疗的辅助指导意义在于超声引导下进行平阳霉素治疗较传统直接注射更加安全有效。超声引导下可根据瘤体血供及分布特点对注射点精确定位,以及根据瘤体面积及体积估算药物注射剂量,使药物更多的分布于血供主干,促使瘤体萎缩、消失,同时避免过量注射引起瘤体组织坏死、溃烂,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器官损伤[6]。

目前,国内外主要对血管瘤的形成机制、分类及治疗研究较多,也有少许文献提及进针的位置。在对159例浅表血管瘤治疗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选择一个好的进针位置影响着硬化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治疗效果,故我们在治疗之前会对瘤体进行超声检查,以便确定以下几点:(1)确定瘤体的位置及进、出瘤体的主干及支数;(2)了解瘤体血供主干的走行、分布情况;(3)了解瘤体与周边正常组织、器官的关系及彼此血供情况。在了解上述情况后,便可确定进针的位置。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瘤体多由一根主干供血,这时我们会选择接近瘤体主干约2~3 mm处进针。如果由两支及两支以上的主干,我们会选择支配瘤体更广的主干作为进针的位置,在对主干进行注射治疗后,我们会通过超声对药物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药物分布于大部分瘤体内,我们将不在治疗,如果分布不均,我们会选择支配未达药物区域的主干作为进针位置。有时我们也遇到瘤体血供由正常器官血管供血,常见有腮腺组织内的血管瘤,由于瘤体由正常腮腺血管供血,注射的药物会通过主干内的血液快速流出瘤体,并进入正常腮腺组织内,选择瘤体主干作为进针位置不仅药物不能局限于瘤体,而且还会作用正常腮腺组织,引起正常组织反应性改变。过去,我们对腮腺内瘤体主干进行注射治疗,不仅注射次数多,且治疗效果不佳。5例腮腺内血管瘤患儿中,注射次数最少者5次,最多者达8次,约占≥5次注射次数的50%。之后,我们选择了一组远离主干的腮腺内血管瘤患儿进行对比治疗,结果病程缩短,注射次数约2~3次,而且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由此可见,进针位置的选择极大影响着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下小儿浅表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极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注射次数,缩短了病情,减低了不良反应的出现。进针位置的选择对血管瘤的治疗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表2 血管瘤注射次数分布情况

[1]Liekens,Verbeken E,Vandeputte M,et al.A novel animal for hemangioma:inhibitor of hemangioma development by the angio-genesisinhibitorTNP2470[J]. Cancer Res,1999,15(10):2376-2383.

[2]WanerM,SuenJY.Managementofcongenitalvascular les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J].Oncology(Williston Park),1995,9(10):989-994,997.

[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15.

[4]胡琼华,王炜.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增殖机制及治疗进展[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11(2):95-96.

[5]覃道锐,刘文英,吉毅,等.儿童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2009,23(5):584-587.

[6]杨自鹏,王世东.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超声杂志,2015,17(5):3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25

郴州市社会发展关键技术及产品项目(2015G001)

郭良斌,E-mail:413503937@qq.com

猜你喜欢

浅表硬化剂腮腺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GS土体硬化剂对软土地基土壤加固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