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

2017-05-30艾阳明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大学生

艾阳明

摘 要: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的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更新服务的理念,跟紧社会的发展,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紧贴市场,加强适销对路的进行。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 就业服务体系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77-02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高校如何更好地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结合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1 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各个经济要素得到一个最优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和数量。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新和创造这些要素[1]。通过供给侧改革的进行,提高整体生产率,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2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职能分工分裂

大学生就业服务是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来说,工作机制是决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当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相应的就业服务工作,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但是,从现实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工作上面,职能分工出现分裂化的情况。从高校的功能划分来看,一般会分成教学、行政、科研和社会服务四个功能。一个组织要合理顺畅的运行,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使得工作机制得到有效的完善,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序。从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职能分工来说,横向形成的是部门的关系,纵向形成的是层级的关系,它们彼此都有着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工作运行规则。从当前的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来看,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没有形成相互的补充和嵌入,而是呈现一个分裂的状态。例如,负责教学的部门只负责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行政部门仅仅完成行政事务,彼此只注意自身的利益和工作的开展情况。虽然很多高校都成立了相应的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部门,但是在职工分工分裂的情况下,智能的分裂也十分明显,使得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困难。

2.2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不突出

就业能力是学生完成就业工作的一项能力,在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中,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供给侧改革要促进经济领域各个要素的优化配置,在这个视野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也应该对各种有效的要素和资源进行良好的配置和组成,使其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体表现在他们的政策解读能力不够,对于一些就业的政策理解能力不足,没有能够进行良好的利用。此外,他们的自我评估和定位能力不足,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大,本位思想严重,好高骛远,造成了实际就业与自我能力上的偏差,影響了用人单位和自己的发展,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浪费。还有的学生就业技能不强,不能在就业中占据先机,获得招聘方的青睐从而赢得更好的岗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不够突出,从而使得大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就业工作。

2.3 供需错位,就业服务效果不理想

就业岗位是通过需求来决定的,人才培养和岗位设置的供需情况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当前,我国在就业工作上存在着供需错位的情况,从而使得就业效果不够理想,导致“就业难”、“招聘难”成了社会的常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地方:首先,岗位的数量供需失衡状态较为明显。社会的岗位和经济发展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受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很多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少,供过于求的情况较为明显,使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次,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和质量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在高校中,很多专业的设置没有能够及时地跟进社会的转型,不能围绕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进行办学和专业的设置。有的高校在办学上单纯追求学校的综合能力,片面增设专业,使得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导致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不适应,从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薄弱。毕业生在入职之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制约了就业工作的进行。有的大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较低,在进入岗位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岗位对技能和具体的要求,从而出现了离职和再次求职的情况[2]。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

3.1 更新服务的理念,紧跟社会的发展

在指导工作的加强和就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上面,学校本身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对于就业指导的态度不够重视,那么就会不愿意进行更多资源的投入。很多医学高职院校对于就业工作只重视最终的就业率,因为这个与学校的办学水平息息相关,从而忽略了教育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意识不到位,才会使得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素质上升缓慢,跟不上社会格局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要求,也使得整体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在就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上首先要解决思想意识的重视问题。

3.2 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大学就业能力的培养中,除了通过传统的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实现,还应该拓展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来共同促进,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就业技能大赛、职场模拟活动、求职观摩等,把理论性、枯燥的课堂搬到实践性的操作场合中,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就业的每一个环节,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中自己体会、不断打磨,从而进行调整和提高。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上,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上的一些企业进行联合办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不断地体验和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心理方面的建设,只有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3]。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从而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校要组建专业化的心理教育队伍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确保他们处于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为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心理和思想方面的有利帮助,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3.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决定就业服务开展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中,要从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来进行着手。在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上,首先,要对就业服务的整体机制进行合理的完善,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指导工作的开展,并对工作的行为进行制约。其次,高校还应该为之配备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通过这些建设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就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课程的开发,例如抓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服务质量提升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课程的开发,以此促进工作机制的完善。课程的开发要有开拓性的目光,不要只停留在就业这个行动中,要提前准备,提早酝酿。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技能上的储备和调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学习生活,避免虚度光阴,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关注社会的需求,了解自己专业和理想职业的发展现状。

3.4 加强就业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

大学就业服务体系的良好建设要通过就业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来实施和实现,因此要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能力[4]。参与就业服务的人员,他们自身的水平和整体的师资结构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在高校中,负责这部分工作的人员都是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工作和指导队伍。从工作实际上来说,虽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也进行了学习,但是从师资力量和水平上来说他们还是有所欠缺,缺乏專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加强就业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成了重要的内容。在具体的开展中,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善和调整,多引进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并通过开展项目性的科研工作,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邀请企业的人员来进行指导,从而使工作更加与时俱进,具有参考性和价值性,这也是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的一项内容。

3.5 紧贴市场,加强适销对路的进行

市场决定了销路,如果人才的培养没有和市场进行良好的对接,达到适销对路的状态,那么就会使得大学生的培养失去意义,因此,应该加强适销对路的进行。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市场调查小组,对就业的市场进行摸底,根据信息的情况作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此外,高校要加强与单位、企业之间的联系,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不断提高的不仅仅是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最终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学校要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就业的资本。

4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尝试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转换,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进行经济政策的发力。在就业难的局面下,构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就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宏,郝涛,孙雨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2] 李莉.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3] 李莉,何树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4] 李莉,李晓红,蔚振江.供给侧改革中的大学生就业劳动力要素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