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贸类创业人才的培养思路研究①

2017-05-30孙杰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法律思维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通过多年来经贸类《大学生创业基础》的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将职业思维、思政思维、生涯思维和法律思维四个维度纳入创业基础课程体系,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高校经贸类创业人才具有较高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思维 思政思维 生涯思维 法律思维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85-02

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近年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本文以多年来在经贸类人才培养中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为例,提出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四个维度的思维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1 将职业思维融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形成其创业意识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一个良好的创业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良好的求职者,故此,应当加强高校经贸类人才职业方面的思维观念,将其融入创业基础能力建设中。

1.1 提升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加强经贸类人才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担负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更是一名经贸类人才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1.2 加强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经贸类创业者和创业团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應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有从事创业相关的专业能力,尤其是经济、贸易方面的能力。创业者要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胜任创业实践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1.3 注重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在高校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业项目种类和方向进行选择,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扬长避短,积极主动,用于竞争,权衡利弊,分清主次,创业者可以根据职业兴趣量表和心理测试,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进行认知和判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扮演合适的创业角色。

2 将思政思维融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培育其创业精神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应当将思政思维贯穿全程。

2.1 理想信念思维引导

对准备创业的经贸类人才开展理想信念思维引导,有助于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坚定他们为创业理想坚持不懈奋斗的信念,将个人创业目标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创业基础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人才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分类进行引导,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引导。

2.2 爱国主义思想引导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在经贸类人才培养中开展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有助于使人才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顾小家到顾大家,从创小业到创大业,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尽心尽力付出。还必须加强国家安全知识,强化国防意识,避免在为了经济利益的时候,忽视国家利益,泄露国家机密,导致经济犯罪。

2.3 道德规范思想引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将道德规范的思想引导纳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使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避免创业失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 将生涯思维融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夯实其创业基础

生涯思维是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训练计划,通过教师的协助,引导大学生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有关知识,对生涯规划和生涯决定中考虑的各种因素,对自我的了解,以及达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等,将生涯思维融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有助于他们进行自我挖掘、创造,树立长远发展的创业思路,夯实其创业基础。

3.1 生涯认知促进创业认知

从生涯认知方面促进经贸类创业人才对自我、创业角色、工作角色,社会行为及自身应负的责任等方面有初步的认知,帮助他们在其独特的能力、兴趣、价值倾向基础上,协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身特点,提升自我概念,直至发展、探索和开发自己潜能,促进其对创业意识的初步觉醒,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个性特质,尽最大努力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促进创业认知。

3.2 生涯探索促进创业探索

从生涯探索方面促进经贸类创业人才发展有关自我和职业世界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自己短期、长期的创业目标,通过一定的模拟考验,修正及发展已经建立的创业目标,探索生涯方面的知识和其他有关生涯选择的重要因素,探索发展前景、创业训练资源、创业机会,掌握一定的生涯决策技能,可以利用模仿、短期辅导等方式呈现做决策的行为,增加他们做决策的能力,从而探索创业决策。

3.3 生涯定向促进创业定向

从生涯定向方面促进经贸类创业人才进一步掌握有关的创业知识,能够评价创业角色,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指导他们穿上各种行业制服,扮演不同的创业角色,进一步澄清自我概念,探索自我,了解社会的需求及其自身的需求,发展社会可以接受的创业行为,了解生涯计划与社会需求、自身需求的关系,促进创业定向发展。

3.4 生涯准备促进创业准备

从生涯准备方面促进经贸类创业人才进一步掌握进入某一个行业所需要的创业知识、相关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澄清自身能力倾向、对职业的兴趣和价值倾向,建立人际关系,树立集体观念,善于交往,能用尊重、信任、友爱、进步的态度对待一同创业的学生,富有协同合作、良性竞争意识,发展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式跨入选定的创业征途。

4 将法律思维融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其创业能力

法律思维培养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经贸类创业人才在开始创业前,需要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环境,开办和经营企业必须合法,故此,要将法律思维融入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使其在创业中懂法、尊法、守法。

4.1 创业初期的法律思维培养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受到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护,這要求创业者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依法创业。在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要教育他们合法办理开业手续,告诉他们首先要清楚哪些行业的经营需要办理有关行业管理手续,有关私营及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的法律法规,怎样注资,怎样申请开业登记等。还要清楚成为一般纳税人有哪些条件,怎样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有哪些规定和程序,应该交哪些税费,如何交纳,怎样获得税收减征免征待遇,增值税率及计征方法,如何零购使用发票,怎样进行财务票证管理,设立特定待业的企业,还有必要了解有关开发区、高科技园区、软件园区(基地)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有关地方规定。如果从事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还须事先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4.2 创业中期的法律思维培养

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应当假设企业成立后应当了解的法律知识,如《经济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担保法》、《票据法》等基本民商事法律以及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培养中还要涉及企业报税、开具发票、合同签订等相关知识,尤其要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既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4.3 创业后期的法律思维培养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0.3%,可谓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创业者将面临失败的问题,并且,即使创业成功,一个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也在十年左右,故此,应当在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加强创业失败,以及创业结束后的教育,也就是创业后期的教育,他们在创业失败后,往往心灰意冷,不再打理公司事务,导致不能按期报税、不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法人和股东触犯相关法律,不良诚信等问题,加强这个时期的法律思维培养,了解公司破产相关法律,以及财产清算、公司注销等知识,妥善处理员工安置等问题。

在经贸类创业人才培养中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充分融入职业思维、思政思维、生涯思维和法律思维等四个维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意识的建立、观念态度的转变,还有技能的培养,是一门集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为一体的综合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文娟,姚冠新,任中泽.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2] 多淑杰.“CEE”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基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3).

[3] 孙志新,张文阁,柴国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

①基金项目: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辅导员精品项目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孙杰(1981-),男,浙江宁波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法律思维人才培养
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与塑造
审视与倡扬:司法考试冲击法学教育的去功利主义考量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刑事法律领域之公正性法律思维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