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①

2017-05-30吴小夏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摘 要: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专业人才的发展,培养专业物流人才。本文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订单式”人才培养、特色教学手段、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83-02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集群效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但与之相比,我国物流产业人才培养落后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软肋,如何培养物流人才,如何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先进的物流教育方式方法研究分析,结合三明地区物流产业的规划发展和实际需求,依托职院现有的办学能力,探索一套务实有效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难题提出解决方法,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

1 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评价

1.1 国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发达国家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如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从德国经济的一致性出发,结合了其强大的制造业。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双向发展促进物流人才培养。和德国不同,日本则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即专业课程多元化,专业学科细致化,专业理论素养高要求,“金字塔”式的培养行业拔尖人才。而美国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各高校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咨询小组或召开会议共同探讨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1.2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评价

随着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物流人才培养才引起重视,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往往是对社会现在行业运行情况的回顾与思考,从而培养服务与促进该行业发展的人才的主动设计。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是从物资管理或交通运输管理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对现在行业运行情况缺乏客观认识,往往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许多职业院校属于“为了开设专业而开设专业”,“背几点原则、记一些理论、看几家公司”的培养方式。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未来物流业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发达国家革新教学内容走出校门,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办学,以适应物流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着教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重课堂轻厂房,成绩结果重考试轻操作,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物流专业近十年,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教育体制束缚,使学院物流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较好适应岗位要求,亟需改革提升,以三明市乃至福建省的物流行业需求为导向,培育出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人才。

2 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1 为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形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现代物流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从事具体物流作业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完成货物上架、分拣和堆垛等操作过程,尤其是能熟练操作自动化设施设备,除了要熟悉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营外,还要有系统化、全面化的专业知识,这样的物流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培養完成。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实践性,另外教学内容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这些都不利于物流人才的培养。

2.2 立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输送高素质人才

物流业综合服务性强,涉及的行业多、流程细、方式方法多样,在培养物流从业人员过程中需要完善从业理论基础,加强对多行业知识的相互补充,并熟悉通性的行业理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在教育的一个阶段通过有方向、有意识的细化培养具体物流行业方向,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为物流业输送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2.3 促进人才培养的发展,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要跟随物流市场发展的趋势。通过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不但能够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有利于企业引入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3 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3.1 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就业理念的形成,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以点对点的方式为就业为导向,比如以市场需求为主体,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刚性需求,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物流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3.2 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

学习德国双元制模式,充分以学校理论推动企业行业技能发展,以企业行业技能发展倒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模式,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物流技能。摒弃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能力培养,过度强调知识深度的现状。

3.3 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原则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可以通过选课制、学分制等将共性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借鉴日本“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跨专业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学到物流领域以外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全方位的物流人才。

4 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4.1 课程体系创新

物流专业培养应具有前瞻性,能够满足3年后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由于物流业与其他很多行业有联系,因此我们要在专业理论课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包括商务谈判、管理心理学、商品学等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同时,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结合福建省经济特色,根据当地或本区域物流企业的特点来开设相关课程,例如三明市的物流企业目前主要以仓储业务为主,则可以突出仓储管理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闽南地区的物流企业不少产品出口国外,针对产品出口服务可开设国际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业务、物流英语等相关课程。

4.2 顶岗实习制度创新

因为物流管理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物流企业招聘过程中十分重视工作实践经验,可是据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专业技能没有成为他们的“敲门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物流毕业生在最后半年通过顶岗实习方式熟悉行业,可实际上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进企业实践,所以在顶岗实习制度创新过程中,可安排学生大三下学期到三明物流园进行顶岗实习,真正深入物流企业,回归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接受企业职业的培养,完成岗位技能的训练,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模式使企业与学校一起完成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出能够胜任一线岗位操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4.3 “双师”建设创新

目前学院物流专业师资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缺口较大,部分教师应届毕业后便从事教学工作,部分教师为相关学科教学,缺乏物流实际工作经验,不利于物流专业长期建设发展。因此,为提高教学水平,要采取“走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如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做兼职教师,同时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教学内容与物流业发展相一致;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企业调研和实践,给予教师挂职锻炼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实践经验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提高执教水平。

4.4 考核形式创新

学院考核形式相对以试卷为主,成绩评定以“课堂平时表现+课程试卷成绩”为依据,较为依靠书本理论,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建议将理论知识考查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仍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关键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实践考核部分,强调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现代仓储管理课程为例,安排学生在储存与配送的实训基地完成出入库作业设计和模拟操作,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完成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团队合作优劣等评价依据给予实践考核分。

4.5 教学手段创新

传统教学中,以授课教师为核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与教师互动少。在培养学生时,应努力探索教学合一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现代仓储管理》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物流企业,到大型物流中心现场观摩体验,使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更加深入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采取案例教学,角色模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如《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课程招标采购章节,教师可以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熟悉招标采购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扮演相应人员,设计招投标文件,模拟招标采购的情景,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采购知识运用到相应的环节中,而后教师对模拟情景进行相应点评、指导和打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4.6 “双证书”模式创新

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行业资格,应将有关证书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连接,调整物流学科教学内容和考试范围,并应提倡“证书促进教学”,鼓励学生多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物流师、采购师、报关员、人力资源师等资格认证书,把考取证书的成绩纳入相应课程考核范畴或作为毕业必要条件之一,来应对未来物流企业“持證上岗”的要求。

5 结语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阿其姆博尔提出“借鉴全校丰富教学模式”就是将高水平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技能等运用到课程中,作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只有将三明区域经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吸收到课堂中,植入学生职业素养中,才能建立一套系统的,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史金虎.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培养对接的实践分析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

[2] 蒋长兵.值得借鉴的国外物流教育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3).

[3] 赵淑雯,吴占坤,刘航.高等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①基金项目:2016年度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三明职院为例)”(JAS161117);2016年度三明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2016jg019)。

作者简介: 吴小夏(1987-),女,汉族,三明尤溪人,助教,管理学学士,主要从事物流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