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①

2017-05-30刘喜梅潘立军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评价指标

刘喜梅 潘立军

摘 要:作为高校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从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视角看,服务社会是其直接服务职能,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则是其间接服务社会职能。本文从高校直接与间接服务社会职能视角,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内容,并构建了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与本地经济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服务地方经济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68-02

目前在全国1396所普通高校中,有1285所为地方政府所属,占92%。这些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机构,其建设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不仅要服务地方经济,而且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中,实现双方的互动协调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各新建本科院校要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科学定位的问题,在办学方向的定位上,要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为此,各相关学者就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地位、作用、服务内容、提升策略、模式与途径等方面都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如成丙炎,朱红[1](2008)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视角挖掘高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刘卫华[2](2011)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从专业设置、生源地、培训区域、就业区域4个方面分析了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然而,就新建本科院校服务效果如何测试,研究成果廖廖可数,包括李凡[3](2011)以上海杨浦区为研究区域,以社会需求为研究视角,建立了包括人才培训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专家咨询服务、文化资源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陈冬阳[4](2016)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设计了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试从高校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出发,构建一套较为全面详实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推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有效对接。

1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内容

在研究高等教育学过程中,普遍联系原则是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就研究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而言,首先需考虑高校的第一、第二职能,脱离前两个职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只能成为空壳[5]。成丙炎将社会服务职能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狭义的社会服务则是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它不是通过人才培养或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间接方式进行,而是利用自身的资源直接投身于地方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1]。本课题结合高校的基本职能,将新建本科院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内容分服务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职能。

1.1 新建本科院校直接服务职能的内容

直接服务职能是新建本科院校与本地的经济、社会直接融合,所开展的社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研究与提供就业人才等方面。其中,社会培训是指新建本科院校利用学院的自身资源优势,所开展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以及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进行深度整合,参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的项目研究与开发;提供就业人才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为市(县)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由于地级城市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对本区域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政策较非本地毕业大学生更加熟悉与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区归属感,如能实现本地就业,将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1.2 新建本科院校间接服务职能的内容

间接服务职能是指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内部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应用型专业储备人才,通过教师的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为当地政府、企业、行业、研究机构提供政策制定、方案分析、对策提出等的参考依据。

1.2.1 人才培養

人才培养是大学产生以来就具有的职能,是社会服务职能对地方高校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发挥地方院校在基础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职能,不但是地方高校的优势所在,也是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的重要领域与途径[6]。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门类愈来愈多,新建本科院校应与地方战略性产业紧密契合,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与地方行业、企业需求的紧密融合,在办学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系统性的变革。

1.2.2 科学研究

高校作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聚焦地,是为地方知识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核心与关键,社会对高校参与经济建设期望值最高的领域往往是科学技术领域。高校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创业孵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发展观逐步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社会各界对高校提供社会科学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科学领域服务社会发展将日益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热点。

2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科学职能指标分解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内容,参考陈冬阳(2016)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将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测评指标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直接服务三个层次,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成丙炎,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5).

[2] 刘卫华.云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6).

[3] 李凡.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1).

[4] 陈冬阳,李志宏.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5] 刘哲.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 钱国英.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评价指标与提升策略研究》(湘教科规领[2014]005号文,课题编号:XJK014CGD019);湖南工程学院院级重点学科项目资助(校教字[2013]3号)。

作者简介:刘喜梅(1978-),女,汉族,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评价指标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