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微商创业就业现状与趋势数据调研

2017-05-30程飞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

程飞

摘 要:微商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选择,本文通过对苏南高校大生微商创业就业现状与趋势数据进行调研,剖析微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现状,并对微商前景作出预测,同时根据微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微商 创业就业 数据调研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74-02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表明“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江苏省也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认为电子商务是江苏省发展平台经济的重要途径。可见加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移动端网购交易占比由2013年的14.5%迅猛扩张至2014年的33.7%,而微商行业也借助了移动购物市场发展的声势,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故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将会极大促进微商行业发展。

在强大的互联网潮流中,大学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截至2014年底已达6.52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20%,本科和大专学历的网民占比43%。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移动互联这样的新事物,已经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人群。在如今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相关资源进行创业, 不失为一条创新的创业之路。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以苏南地区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苏南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土地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27.17%。地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东靠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西连中部大省安徽,南接富饶浙江,北依天堑长江,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本次调查选取苏南地区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高校为调查地点,随机发放问卷6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567份,有效回收率为94.5%。本文调查共计15个题目,数据来源主要依据实际调查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处理。

1.2 调查结果分析

1.2.1 大学生微商发展现状

70%的被调查者通过朋友直接从事或间接转发宣传了解到从事微商行业的大学生群体,这表明微商以及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但仅有两成左右的参与者不认识或未关注大学生微商,说明大学生微商创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大部分创业者从业不满一年,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微商尚在初创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缺乏经验,没有形成集聚或者完善的体系效应。

1.2.2 大学生微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75%的被调查者没有从大学生微商处买过产品,只有20.31%的比重消费次数在1~5次。不购买的原因多样,主要有卖家信用等级、商品照片真实度、价格、产品质量保证、售后服务以及付款方式等。25%的被调查者有消费经历,但一次性消费价位普遍在100元以内。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影响大学生微商发展最大的阻碍是产品来源不清,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呈现规模小,影响力小的现状。

1.2.3 营销手段缺乏多样化

由于微商缺乏专业培训,营销战术较为单一,暴力刷屏是最常用的方式。[1]而45%的消费者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刷屏,39%的消费者的承受限度在每天三次。在消费者的朋友圈里,大学生微商的产品87.5%为化妆护肤品,62.5%为衣饰鞋包。可以看出,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大大降低。

1.2.4 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以及微商前景预测

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为消费者所了解的,主要有加盟代理、依靠技术自主研发以及网络创业。具体到大学生微商创业,超过70%的消费者认为网络创业初期成本低,风险低以及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办公方便。但在经验以及人脉方面,则是大学生创业不可规避的短板。总体上,消费者对于大学生微商发展呈悲观状态,40%的被调查者认为微商限制因素多,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规模难以扩大。

2 大学生微商创业就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经验不足,模式单一

在从事微商的大学生中,40%的微信好友在350个以下。人脉窄,没有固定客源,依靠零散销售获取不稳定的收入,承担的风险较大。67%的从业者,从事时间不满一年,且主要依靠传统分销微商模式以及层层分销微商模式,收入被分割,销售模式较单一。相对于有实体店的企业的O2O模式以及直接卖货模式,缺陷明显,竞争力不足。

2.2 产品受限,质量参差不齐

大学生微商的营销产品主要是化妆护肤品以及衣饰鞋包,涉猎范围窄小,选择性余地较低。由于大多采用分销模式,产品质量受供应商影响。实际用户体验与营销形象存在较大反差,由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双方有效沟通效果差,用户的不满意度较高。

2.3 监管不严,安全隐患

由于微商发展迅速,对于微商监管的相应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健全,对于不法分子利用微商平台进行犯罪违法活动如盗用客户信息、发布不实消息以使客户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缺乏惩罚措施。监管不力使得产品质量伪劣、售后服务较差、支付风险较高,并最终限制了大学生微商发展的规模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2]。

2.4 销售分散,集聚效应不足

由于大学生出于不同的目的而从事微商行业,缺乏团队运作的经验与资源[3],营销分散虽然可以辐射不同的人群,满足不同层次的商品需求,但大学生群体缺乏一定的人脉资源,产品单一,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分散营销的优势。各个大学生利用自己的銷售渠道与营销方式,形成分散与交叉的营销网络,甚至造成了内部的激烈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规模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多方面引进客源,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大多数人对于大学生微商并不了解,在大学生微商处购物并未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大学生可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从多方面引进客源,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比如创建微信或者QQ公众号,做好客户组织与管理、发展潜在客户的工作。抛弃暴力刷屏的狂轰乱炸式营销,用详细的产品描述、细心的售后以及对顾客的照顾与尊重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2 诚信为本,建立良好的信用等级

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应该确立诚信为本的原则,做一个诚信的学生商人,不销售伪劣产品,拒绝接收来历不明的货源,不为谋取暴利为丢失自我。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以顾客满意度为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得到朋友圈的信任,为以后的创业道路打下坚固的基础。加强诚信营销的管理,还可以给顾客营造安全感与信任感,有利于扩大长期、稳定的客户群。

3.3 优化营销策略,抓住顾客注意力

大学生经营的产品有特殊的性质,而且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所以大学生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商品特质、自身的优势,对商品销售的类型和目标消费人群进行精准定位。在商品的营销手法上,不能选择单一的发图片配文字的“暴力”方法,应结合自己的商品属性采用多种多样的营销手法,例如结合节假日促销减价、利用游戏思维引发蝴蝶效应、痛点营销快速传播等营销手法,这样才能抓住顾客注意力。

3.4 严格监管,保护创业

在微商发展的初步阶段,由于缺乏质量评价机制和服务监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出现了不法分子鱼龙混珠,在微商界做出引起顾客反感甚至使顾客蒙受损失的事情。所以,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微商领域的各项评价和监管制度,或国家出台相应的保护和惩罚措施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为大学生微商提供一个保护创业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煦煦.微商运营模式调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6(7).

[2] 符晓艳,申恒运.大学生微商营销平台的发展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5(28).

[3] 龚玲.共生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微商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
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模式的国际比较
高职学生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浅论高职创业就业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
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战略转型与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