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职院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

2017-05-30杜素音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大数据分析国际化

杜素音

摘 要:财经类高职院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如何才能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抓住机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加速财经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大数据分析 国际化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70-03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据统计2015年进出口总额63559.67亿元(10229.52亿美元,下降5.0%),比上年下降3.9%。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6406.48亿元(2641.7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171.89亿元(增加486.61亿美元)。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省财经类高职院校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进程中,需要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步伐,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1 “一带一路”战略对广东省财经类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现阶段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构筑了全球经济贸易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东省率先出台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广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定位。广东省的高职院校也应顺势而为,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適应区域经济发展,抓住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使高职教育突破地域性的限制,充分发挥广州港、深圳港的国际港口作用,通过扩大贸易来拓展海上运输线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区域融合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港澳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将以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其功能定位,一直以来,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走向国际化,广东省财经类高职院校需要顺应新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构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高端制造业,朝着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方向发展。

2 提升就业质量,实施财经类高职院校差异化发展战略

在对接“一带一路”方面,财经类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修订与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升就业质量。

2.1 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大数据分析及预测,改进专业课程设置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各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的任务、技能、岗位需求、行业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大数据分析及预测,财经类高职院校应主动调整或改进专业核心课程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习,积极、灵活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趋势良好,“一带一路”和广东自贸试验区都是广东加快与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国家战略,广东未来对外语外贸人才需求将逐渐上升,特别是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商务翻译、涉外会计等;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事业发展,明确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广东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相应的对境外领队、导游的需求也必然会加大。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到某高校艺术类专业,就业对口率仅20%,另外,据了解,某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全班竟无一人找到专业对口工作,如果提前对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岗位进行大数据分析,调整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设对应岗位要求的课程,并有效开展求职辅导服务,增强其岗位竞争力,从而减少毕业生找工作时的忧虑。

结合目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群学生就业岗位分析,以往会计类专业群人才的培养,着眼于面向中小企业,未来将不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会进入涉外企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可适当增加国际商务单证或国际结算课程,让学生能看得懂外销合同、商业发票、信用证、提单、保单等外贸单据,将会有助于学生进入涉外业务公司打下外贸基础。同时,重视对英语的学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涉外企业实习或工作,因此,需要积极主动找准“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会计人才需求变化的特点。

2.2 强化课程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职院校应结合经济发展趋势,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从行业发展和企业不同岗位要求,以及对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出发,由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企业生产一线专家、一线教师共同制定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和评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要注意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学习某种技能,而大多数学生学完后将来都主动放弃的技能,把以往传统高校将学生看作生产线上“产品”的观念,转变到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上来。针对操作技能课程,可制定不同难度等级的职业技能测试项目及证书发放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改进优化,操作技能课程的学习建议放在大一第一学期,考核分别放在后面几个学期末进行,对学生的技能考核,达到及格标准以上的学生,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以激励其朝着更高标准等级的证书继续强化练习。

同时,大学关注的不只有课本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有抗压能力、社交、情绪管理技能和社会责任意识等,要重视校外实践动手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比如: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和比赛、兴趣爱好、义工服务、顶岗实习、海外交换课程、文化交流体验、海外研习、参与创业项目等,让学生能完全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侧重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长处。目前,培养学生的模式主要是学生按照课表进度安排去上课,实训、实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前突击复习,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建议充分借鉴一流国内外院校课程考核方面的经验,在平时的课程中,大部分课程都需要在线测试完成,教师设置每部分的学习任务,所布置的任务一般需要花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来完成,并且每周都要有进度表,如果上一周的进度没完成,就会耽误下一周的进度,从而使每一周都环环相扣,平时每部分的学习任务都会按比例计入期末成绩,这种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练习、案例分析、PPT演示、报告、小组作业以及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会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技能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2.3 推进辅修专业建设,实现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财经类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的辅修专业,重点是实用性强,学生需求大,容易就业的专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报,费用不宜过高。充分借鉴本科院校开设辅修专业及双学位联合办学的经验,财经类高职院校也可联合其他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将辅修专业设置在其他高校,实现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专升本或专插本,也可将辅修专业与专升本或专插本结合起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美国默西学院签订学分互认协议,双方将在师资培训、实训室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学分互认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经美国第三方机构评估,该校财经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开设的金融学基础、金融会计基础等10门课程,已达到美国大学课程教学标准,按每门课程3个学分计算,共30个学分可转换成默西学院的学分。

3 抓住机遇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目前保持着高速度和高利润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互联网+高端制造业成为广东沿海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加大,具有复合型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扎实外语水平,同时还了解当地习俗的复合型人才将极度缺乏。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贸易、金融、交通、基建、文化、旅游”等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需要重点建设的内容,制造业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得以推行的重要产业支撑,广东省财经类高职院校应通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重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敏锐国际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使人才培养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用人需求。

3.1 整合区域内院校间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预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44亿人口约占全世界63%,将创造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29%。未来对外交流将日益频繁,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协同区域内高水平院校,通过设置“文化交流、金融交互合作、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管理、农业产业升级、旅游产品开发”等高校人才培养专业群,鼓励、支持不同院校间的专业群,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通过联合输出海外研习、交流合作的学生,让更多院校的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进而推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多校协同具有特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例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百年高职名校”的愿景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一步拓展合作,设立学生海外研习基地,从2008年开始,持续派出100余名专任教师和管理团队学习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校企合作模式、无界化校园建设等。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也先后派出24期共计1317名学生和83名教师研习交流。

3.2 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一所大学里教授、副教授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大学的追求,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追求一流大学,就不可能激励学生去成为一流,因为激励一流的,除了一流业绩成果外,更多的是体现出追求一流的精神。“一带一路”战略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教学、科研等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能掌握国际先进知识与科学技术,能从容参与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建议鼓励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定期邀请名校名师以及扩大来自行业、企业有工作经验的培训师来校为学生和教师举办讲座,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时,引进有外企工作经验或留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利用其在外企的工作经历或海外的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专业性、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利于加速中国制造业向海外拓展的进程,进而通过师资类型优势互补,实现高职院校与产业同步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将实施技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财经类高职院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而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竞争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留学生、选派教师或访问学者、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对外援助等形式,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根据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海外就业市场的需求,根据不同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需求的缺口相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 结语

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财经类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条件,注重对各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做大数据分析,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化课程考核方式、推进辅修专业建设、整合区域内院校间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实施技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6(4).

[2] 马海龙,刘晓倩.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战略研究工——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6(4).

[3] 朱永民,孙晓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市属高职院校个性化发展之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4).

[4] 2015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广东省统计网站,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gb/201605/ t20160516_327975.html,2016-2-29.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大数据分析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