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谋求共赢

2017-05-30施海燕朱云霞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赢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施海燕 朱云霞

摘 要:企业将“以人为本,谋求共赢”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劳资双方谋求交集最大化,建立和调整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各种利益的平衡点,是用人单位生存与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共赢 企业文化建设 劳资需求交集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110-02

企业文化建设也称组织文化建设,是指用人单位在长期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带有本单位特征的经营哲学和理念,是单位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是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的体现。当前用人单位由于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随着劳动力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员工频繁跳槽,对单位缺乏归属感,存在信任危机,人的潜能得不到发挥,效率低下,员工与单位的关系变成纯粹的经济关系,造成人才和用人单位及社会效益的极大浪费。

1 当前用人单位的用工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在长三角地区,企业发展数量在全国更是名列前茅,形成了大量劳动力向这些地区聚集的态势。企业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劳动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招用职工由企业主说了算的一统天下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广大劳动者充分运用择业自主权选择企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招到职工,许多企业已经不单纯是年终招人补员,平时已经将招工牌子常年放在工厂门口,有的企业主甚至不惜放下架子到马路上拦工人与别的企业争夺劳动力;有的企业主为了揽住职工,年终设置优厚的奖金福利防止职工在年中流失;有的企业主为了保证来年的正常生产,常在年底前就给职工几千元的“定金”(性质上属于要求职工承诺来年继续来本企业工作的一种奖励,不作为工资计算。)。由于劳动力的短缺,虽然企业主们挖空心思招揽劳动力、争夺劳动力但最终招到职工的不是太多,员工跳槽成为可能且变得较为容易。近几年经济下行,虽然招工难的状况有所缓解,但企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仍然相当频繁。职工在企业呆的时间普遍不长,几年甚至几个月的都有,愿意与企业长期合作的不是太多。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员工,工作中常常人浮于事,消极怠工,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效率低下。还有的员工为了一己私利,摸准企业主的喜好,进而投其所好,阿谀奉承糊弄企业主。据笔者了解,这些情况在企业中存在的不是少数。除了企业中存在以上现象外,其它组织中的员工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以上状况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得企业效益上不去,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使企业做大做强变得十分之难。

劳资双方的离心离德,企业损失的是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职工损失的是智力、潜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体现;社会损失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

2 企业生存与发展难的形成原因

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同样,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特别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状况下,人的行为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2.1 员工因素

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的梦想和追求。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其追求美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追求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向往更高的境界,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思维是人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劳动付出不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吗?

有资料总结,企业员工具有如下特点。

雇员在工作中不仅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劳动成本,而且其价值可以为企业带来附加价值;人才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人力资源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发挥创造能力;雇员在某一组织中的行为将会受到企业独特发展历史、文化氛围及其长期积淀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而形成了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工作理念、行为方式。

可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员工的行为息息相关,员工在其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2.2 劳动力存量状况

20世纪80年代,工厂企业数如凤毛麟角少得可伶,人们要想进一家工厂做工常常是托人找关系,挤破了头也难以如愿。如果有幸能进厂做工,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一份工作,领导安排干啥就干啥没有挑剔说不干的。那时职工普遍是比较“听话”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厂企业多了,劳动者可挑选的机会也多了。企业岗位空缺再也不是不愁找不到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劳动力市场迅速逆转,企业主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迎来了劳动力的大量短缺。面对大量的空缺岗位,职工流动与否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跳槽成为了可能。职工既然想跳槽,就表示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何来还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3 企業主的行为艺术

有的企业主,总认为是自己给了工人“饭碗”,工人理当为我干活这是天经地义的。诚然,是企业给了我们工人工作的机会,但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劳资双方谁都离不开谁,缺一不可,是鱼与水的关系。这类企业的管理理念有点类似20世纪西方早期工业革命后工厂管理推崇的泰勒管理模式,工人出多少力卖多少钱的简单生硬的管理方法,管理变成一种纯粹的经济交易行为。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人们要求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职工是人不是物,再不可能接受那些原始的管理方式,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些落后的经营思想、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大相径庭。落后的生产要被先进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同样落后的管理也必将被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所取代,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变革将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否则这些企业必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与一个具有粗陋的管理行为者合作,职工能发奋为企业奉献很难想象得到,而职工真心的敬业奉献恰恰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保证。

2.4 思想信念与利益诉求

一个家庭能几世同堂,是因为有家的温馨,成员间有全心全意的关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了一个共同的家而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之奉献为之建设,否则各怀鬼胎就将分家另起炉灶;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打天下时是群策群力,凝心聚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前朝的剥削、压迫,坐天下时是尔虞我诈,各有所求,结果是分道扬镳,王朝土崩瓦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劳动,能给一个员工为企业无私奉献的理由吗?

企业主的目的是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行为与职工行为的共同载体。因此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职工的需求必须实现交集的最大化,也就是劳资双方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思想信念和利益诉求,有一个理由为之一心不二奋斗的至高无上的共同利益和追求,有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动力和理由。这样劳资双方才能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实现共鸣。

3 以人为本谋求共赢——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浓厚的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应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尊重员工的意愿。企业主应围绕员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需要建设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在劳资双方谋求企业文化与职工需求交集的最大化,建立和调整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各种利益的平衡点。以人为本,谋求共赢才是王道。“赢”在什么?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内容。

(1)用人单位。各方消耗降到最低,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新的生产技术得到充分应用,生产效益极大提高。企业蒸蒸日上充满朝气,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后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职工。人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与时俱进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个人意愿得到比较全面的体现,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3)社会。社会更加和谐、文明进步。经济社会的总消耗大幅下降,发展速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以上也是我们检验企业文化建设优劣程度的标准。

现在企业为了留住职工,在日常管理中也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职工家有个婚丧喜庆、子女升学、遭受自然灾害等的,企业主要到场以示关心。给要害部门的职工配发原始股,把住房作为员工在企业一定服务期的公司分红等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应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进步。但所有这些,职工都是被动的接受者,还不能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潜能。

作为员工其有自己职业生涯的筹划,有自己的各種追求,以金钱形式体现的工资对工人来说是其物质、精神生活和培育后代的必须,但其金钱的多少远不是职工需求的全部。劳动力市场既然是公平自愿的交易,职工为什么不挑选更符合自己职业生涯,更能满足其个人愿望和需求,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呢?显然,以上这些管理思想、理念也已经显现出自身的不足。

用人单位应全方位加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比重,使员工拥有相应份额的企业股权。变“我为老板打工”为“我为自己打工”。以知识、技术、能力和贡献为资本参与股权分配。在企业内部,对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具有决定作用的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创新者、技术能手等,虽没有出资人身份,但却具有出资人地位,与出资人一样,是企业资本的拥有者。现代企业制度中,货币资本的出资人对企业的直接控制越来越弱,董事会成员中,非出资人代表已经远远多于出资人代表。

企业必须全方位开发人力资源,博爱员工,使员工感觉企业有家的温馨。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需求、兴趣、专长等,营造的是双赢的局面。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会确保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员工的价值和意愿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在劳资双方谋求一个共同的目标,明确一个宗旨,打造一个坚强的团队。共同的目标和宗旨是企业和职工共同追求的理想和方向。团队精神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它强调人员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个人发展。如果企业有一个在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强有力的团队,那么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竞争都可以承担,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综合利益的最大化,生存与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证。

总之,以“以人为本,谋求共赢”的思想理念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企业文化建设,是用人单位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取得的一个个胜利,无不取决于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坚强的理想信念。党的组织与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统一的,因此党的事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二战后的日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经济复兴并腾飞,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以“以人为本,谋求共赢”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管理企业带来的是劳资双方及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但建设过程中要求劳资双方利益分别予以让渡,因此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组织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文化建设理念对劳资双方利益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细节抓起,如果大家都做到了,那么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将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 劳伦斯·克莱曼.人力资源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共赢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共赢发展研究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