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的财务安排分析

2017-05-30程海龙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

程海龙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优化资源配置所进行的兼并、收购行为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经营方式,对公司进行战略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上市公司进行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步骤及问题。本文从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有关财务安排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以为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有关财务安排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司收购 财务安排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084-02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也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快速扩大。上市公司对另一家公司的收购已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一种常见扩展经营方式。

公司之间的收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公司各方面的运作与协调,并需要充分的评估、论证。

财务安排是上市公司整个收购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合理的财务安排对收购成功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

1 上市公司进行收购的意义

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的方式取得其他公司部分或全部的产权,从而达到对该公司的控制。上市公司进行收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市场份额。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方式快速扩大公司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集中优势去开拓市场,抢占市场资源,扩大公司市场份额比率,使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

(2)借助收购转型。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方式带动资产转动,从而涉足新行业、新领域,使公司跨入多元化发展轨道,并借助被购公司资源来带动上市公司的顺利转型。

(3)节约公司成本。上市公司在完成收购后,公司将逐步走向垄断,公司将更加可能取得廉价原材料及劳动力,也将可以避开低价竞争,从而节约公司成本,增加公司利润。

2 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财务安排方面遇到的常见问题

2.1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偏差

上市公司在进行收购时的财务信息没有实事求是的准确发布。这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还普遍较低,而提交至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审计资料不全,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出据的财务审计报告不能准确的体现公司资产价值以及公司盈利水平。

另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或因人为等其他因素导致披露信息失真,未能准确地体现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增加了收购过程的风险。

因为诸多的财务信息偏差,使上市公司在完成收购后不能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从而导致收购公司陷入资产、盈利的困境。

2.2 投行机构未能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

由于我国投行目前的行业操作水平较低,对上市公司收购运作不能很好把握。再加上一些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的财务安排不够完善,导致投行机构在对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不够,不能提供全面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收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2.3 在收购过程中财务融资不佳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有效的融资方式较少,除借款、出让部份股权之外没有其他更好、更快的融资方式。然而在进行收购时却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当上市公司资金量不足时就会通过借款或出让部份股权来筹集资金,导致上市公司背负大量的长期欠款,从而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再者,上市公司在进行收购时的财务安排方面也没有提前根据收购目的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评估,当收购过程中发生资金缺口时不能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方式,使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陷入财务困境。

3 针对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财务安排方面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收购前上市公司要进行财务合理性评估

首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还普遍较低。所以,上市公司在进行收购之前首先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对自身财务情况进行摸底,预留好足够的收购资金操作空间,以避免在收购过程中发生财务危机状况。

其次,还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对被收购的公司资产状况进行全面、合理评估。对被收购公司盈利、亏损状况进行全面、专业的预测,以便于在收购完成后资源能更优化。

最后,上市公司在收购前要对收购后两家公司在整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问题做好相应的处理预案,以便于在收购完成后能最快的发挥目标效果,也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3.2 上市公司收购融资方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较偏好于借款及股权出让。这两类融资方式容易造成上市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使公司产生较高的负债率,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

除了这两类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有以下几种较好的融资方式可供上市公司在收购融资时选择。

(1)上市公司内部融资

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成本相对其他的融资方式而言成本低,时效更快,发行、回购方式能更加灵活。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司员工或下属子公司来认购公司发行的融资股权、期权。在公司完成收购并取得盈利时来回报之前认购公司发行融资股權、期权的员工或下属子公司。

(2)发行短期融资券

上市公司可以委托银行发行短期融资券来获取收购所需资金。相对传统融资方式,短期融资券的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较低,发行流程相对简单,是解决上市公司融资困境,减轻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及负债状况的较好方式。

(3)发行企业中期票据

相对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融资成本同样较低,而且周期较长,因此可增加上市公司中长期资金的流动性,便于上市公司有资金需要时能快速的置换银行借款用来投放收购项目。

企业中期票据还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一次注册,分期发行,发行方式较为灵活。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的价格发现机制来彰显发行企业自身良好的信用能力。

3.3 上市公司合理安排收购财务资源

上市公司在进行收购前,要对收购流程进行细化梳理。针对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在财务资源方面,要做好开源节流,做好针对性的财务需求报告。有效地利用好每项财务开支,防止财务资源的浪费。

安排专业财务人员统筹、协调各类财务资源。对收购过程的每项预算费用及实际支出费用进行审计,以避免财务费用过度超支。

4 结语

上市公司进行收购既有资本、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外在因素。其最终目的是寻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股权收益最大化,资产价值最大化。所以,上市公司收购不仅是要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更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购风险,周密、全面的评估分析。所以,合理的财务安排十分必要。在进行收购评估后,要对其进行财务审查以及后续的决策分析,以避免公司收购后陷入财务危机及盈利窘境。

参考文献

[1] 范健.略论国有资本运营与上市公司收购之制度价值[J].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2003.

[2] 董丽华.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J].经济视野,2013(02).

[3] 鲍伟珍.浅谈现金流量表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1(17).

[4] 欧阳长青.企业并购财务分析[J].现代商业,2011(18).

[5] 黄慧萍.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及风险衡量[C].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6] 张颖.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支付方式的演变及展望[C].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2005.

[7]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 田冠军.上市公司收购若干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

[9] 周伙胜.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分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

[10] 费贵贤.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