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引领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

2017-05-30孙悦

中国商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大数据互联网

摘 要:中国旅游业正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与时共进,智慧旅游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游客更多地通过网络来辅助自己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旅游景区应根据游客的需求与偏好来调整和创新自己的经营模式,而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则应通过大数据平台来进行旅游监管和发展决策。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 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c)-062-02

1 智慧旅游在中国的发展

1.1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和旅游管理三方面。

1.2 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旅游”的区别

“互联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如互联网+旅行社、互联网+导游、互联网+旅游景区等。其中,互联网+旅行社,使旅行社可以随时与游客进行双向沟通,结合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用动态的方式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同时网络营销还能为旅行社节约费用,降低成本,这样一来给旅游者带来了更多实惠。

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有时容易造成误区,有人简单的认为“互联网+旅游”就是智慧旅游,这也是很多旅游目的地纷纷开始搭建网络平台的原因。然而只利用互联网+,就说是智慧旅游显然低估了智慧旅游的范围。智慧旅游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等)方面来实现和具体体现,也可以通过各种终端等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来体现。比如:(1)智慧旅游卡。游客到江苏凭卡可以游景区、住酒店、吃饭、购物、休闲等,持卡能享受便捷、优惠的服务。(2)智慧交通工具。外地游客到乌镇不需要办卡,只需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借自行车,给游客带来了更便捷的旅游交通方式。(3)智慧导游。黄山风景区为游客提供“贴身导游服务”。游客到了黄山以后,通过扫二维码,进入景区。每到一个景点,都可以通过手机自动播放景点介绍,特别适合自助游的游客。

随着旅游在线服务、预订、支付等业务的迅速开展,“互联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主要营销渠道。随着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需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市场提供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选择,而“智慧旅游”正是加快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

2 智慧旅游与大数据

智慧旅游与大数据的融合是旅游消费者、旅游经营者、组织管理者等各方主体,通过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射频、各种终端和设备,进行旅游信息及时、高效、便捷的传输交流,使旅游消费更便利、游客更舒心、旅游经营更规范、旅游监管更有效。

2.1 利用数据库进行中国旅游海外推广

2012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地理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市场用戶数据库、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旅游优惠营销信息数据库、中国国家常识数据库等六大数据库为支撑,集旅游资讯发布、旅游产品推介、品牌推广传播、游客搜索互动等四大功能于一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用户终端同期上线的中国旅游官方资讯和推广网站。

2.2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

2016年,通过360行为链大数据,我们发现2015年旅游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游客更加容易受时间、舆论、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来制定和改变自己的出行计划。利用大数据在旅游领域通过分析旅游出境人次与消费、在线旅游消费、出游关注度、旅游人群等信息,为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1)出境人次与消费。2015年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相较2014年的30311亿提升近万亿。(2)在线旅游消费。我国在线旅游消费从2012年的6.5%提升到2015年的10.8%,预计到2018年,将有22.3%的居民旅游消费来自线上,在线旅游市场未来前景被行业广泛看好。(3)出游关注度。我国三大旅游业务目前均呈现稳中提升的态势,在出境游中,欧洲、日韩和北美旅游线路的关注度提升最大,而最受关注的出境游目的地中,港澳台、日本和美国仍然位居前三。在国内游中,云南、四川、广东关注度均超8%。(4)搜索流量。旅游行业搜索流量代表了网民旅游需求,其稳中有升,受到暑期、气候的影响,每年的第三季度是旅游行业的旺季,搜索流量同比提升了14%左右。以男性上班族人群所占比例最高,而19~24岁的年轻人在线搜索旅游相关内容需求位居首位,其次是25~34岁的用户。

3 大数据引领旅游行业发展

我国旅游业通过近40年的发展,正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已位居全球第二,现在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刚性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旅行社的“零负团费”等恶性竞争、游客的不文明旅游方式及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虽然我国在2013年为了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出台了《旅游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行业的违规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现象。所以,旅游产业迫切需要一种脱胎换骨式的方式来改变自身、提升效益,而这种方式就是旅游与大数据的融合,这既是产业所需,又是形势所迫。

3.1 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旅游管理部门进行客流监控、游客分析与优化旅游产品布局

(1)客流监控。根据网络提供的实时客户位置信息,实时掌握旅游景区的客流信息和拥挤情况,从而及时疏导客流,让旅游成为一种享受,让游客体验更加舒适。(2)游客构成分析。从境外、国内、省内三个范围,采用动态效果直观展示游客的来源和目的地,便于从宏观上了解客流变化情况、游客构成等,为旅游市场细分、营销提供了佐证。(3)优化旅游产品布局。2009年我国旅游产品形成了以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三足鼎立”的格局,随着我国旅游消费、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品也发生了转型,2016年根据大数据平台的统计分析,可以力证我国旅游产品已经从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

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树立“旅游+”和“畅旅慢游”的休闲旅游理念。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优化旅游产品布局,大力推动旅游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与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围绕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条件、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为游客提供“进得快、游得缓、玩得好”的良好环境。

3.2 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旅游景区实现数字化运营

大数据使旅游景区从内部信息化走向互联网,从单纯的信息管理走向以服务为本的协同一体化服务,做到全程服务。游客或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咨询平台、手机等便可查看信息或咨询,將景区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学习、工作等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以公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景区数字化运营。

旅游景区服务数字化主要通过智能可视化监控系统、车辆自动分析系统、景区免费Wi-Fi、景区容量实时控制系统等来掌握景区的实时情况,确保景区调度能发出及时、准确的指令。实现旅游景区的全程“智能管控”,如某个游客在景区内出现意外事故,监控点下的智能语音系统会立即启动,在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可以立即开启与现场对接的语音对话,询问游客情况,是否需要帮助。如游客需要或事故严重,工作人员会根据定位向最近的景区管理员发出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此外,有的景区内还配有酒店、餐饮、商铺等,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景区的客流量、游客构成、游客购票途径、访问频度、游客身份、年龄等信息,不断优化运营,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3.3 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旅行社根据用户画像和消费行为进行旅游营销设计与优化,提升服务水平

(1)旅游营销设计与优化。对于游客来说,旅游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出游客出行正发生着改变。从“跟团游向自助游、周边游向出境游、为旅游而旅游向为享受而旅游”转变。另一面可以帮助旅行社根据游客的来源、关注度、需求、游客满意度等相关数据来量身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如“私人订制”旅游如今已渐渐成为一种风尚,人们只要在手机上下个旅游APP,随时随地就可以利用手机平台进行咨询、订票、支付,从计划出行到出门成行的准备时间越来越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不是难事。加速推进线上与线下的整合,供应最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真正留住游客,从而使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2)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国家旅游局2016年投入使用的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通过五大功能实现对导游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对导游服务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检验导游服务好坏的“晴雨表”。

另一方面,业务实操单位——旅行社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收集能力,来评价服务产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来提升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手机APP的普遍应用,旅行社网上营销基本普及。通过网络平台直销旅游服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分销成本,真正让利游客。旅行社只需要把旅游行程和发团计划预先录入到系统,游客预订后就会接到网站短信通知,接到通知后登陆系统确认订单就完成了整个预订流程,比传统的沟通效率高很多。接待咨询从传统接待方式的每天几个游客咨询,到现在每天处理几百个游客预订,不能不说网络、手机APP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游客不仅可以在线咨询、预订、付费,同时还能留言、评价,使旅行社的线上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使得旅行社在业界拥有更好的口碑和声誉,为旅行社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4 大数据平台可帮助游客优化游览路线、提升游览体验,择优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1)旅游线路推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不点的“家常菜”。由于受时间、收入、气候条件等的制约,加之对旅游景区的特色不甚了解,有时游客很难正确选择旅游线路。而大数据平台通过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将相关景区、线路推荐给具有相同特征的游客,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游览路线。

(2)景区热力图。2015年国家旅游局实施《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提出,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的80%时,需启动包括交通调控、入口调控等措施来控制旅游者流量;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应立即停止售票。

通过大数据分析,现在就可以实时根据景区接待能力和客流情况生成景区舒适度实时指数、历史变化和趋势预测等,通过网站或手机APP提供给游客,方便游客合理规划出行计划和提升游览体验。

2017年,智慧旅游将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启新的征程,运用科学专业的大数据洞察数字时代旅游业的发展动向。而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旅游也将变得更全面,管理和服务手段更智能,科技感更强,游客体验更舒适、便捷。未来,智慧旅游将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在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呈现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

参考文献

[1] “大数据引领智慧旅游”360发布2015年旅游报告[EB/OL].光明网,2016-3-10.

[2] 热门景区实现“智慧旅游”[EB/OL].新华网,2016-5-3.

[3] 孙悦.浅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大数据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