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南通对接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对策

2017-05-30吴晓彤

中国商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南通

吴晓彤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演化。而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的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性和示范效应,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南通拥有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铁路以及正大力推进的沿江城际交通建设、崇海通道的规划建设,逐步实现了与上海交通的全面接轨,是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中距离上海自贸区最近的地级城市。南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溢出和经济辐射,全面提升南通开放型经济核心竞争力,是南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在分析研究新常态下南通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通对接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南通 对接上海 同城化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112-02

1 新常态下南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状况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

从近五年南通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来看,南通市的第一、二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例逐年上升,显示出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势头,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第二产业比例仍然较高,第三产业比例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1]。

1.2 外贸保持稳定,出口额稳定增长,进口额出现大幅降低

2016年,南通市进出口总额为308.6亿美元,较前两年有略微降低,主要是进口额较2015年降低了10.3%,出口额保持小幅稳步增长,达到了230.1亿美元。与南通、苏州、无锡相比,南通的外贸总量还有不小差距,但已领先苏南城市常州,居江苏省第四位。南通出口商品技术和质量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和产品品牌,缺乏核心技术,且加工贸易占比大。贸易伙伴比较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仍很突出[2]。

1.3 高端科技企业少,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南通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项排名中一直排在了60名左右,反映出南通高新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3]。由于高端科技企业数量少,难以留住人才,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缺乏吸引力,创新人才储备不足,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人才匮乏的瓶颈。

2 南通经济发展的机遇

2.1 国家战略层面上,南通迎来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规划的提出,将南通建设成为Ⅱ型大城市,要求上海推进与南通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沪苏通跨江融合发展。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符合国家战略要求,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从上海规划来看,上海城市2040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上海“1+6”协同发展都市圈,并将南通纳入其中,明确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江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要求南通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与苏南一起共同为全省发展多挑担子,进而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发展,南通迎来多重发展机遇。

2.2 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南通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上海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接轨上海、融入上海,与上海搞好区域合作,具有地缘、资源、经济、人文等诸多优势与条件。特别是沪通长江大桥通车以后,区位条件将大大改善。在上海建设用地减量化、人口总量控减的当下,南通依托资源多、空间大的优势,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大局,承担上海城市疏解的非核心功能,符合上海城市发展趋势和需求。

2.3 南通已经形成了对接上海的良好基础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通与上海在产业融合上,已实现了“456”,即近4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50%的企业与上海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南通每年引进上海或通过上海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左右,实际完成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在园区合作上,与上海共建了7个合作园区,占南通园区总数的六成。近几年,南通每年都把年度接轨上海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加强与上海的联系和对接,积极争取在产业、要素、物流、政策、城市功能等方面与上海实现“大融合”,推动上海“北大门”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上海期交所百金汇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服务外包龙头安客诚等一批服务业项目落户南通。上海的金融、证券、投资机构纷纷落户南通,提供金融、证券服务,带来企业发展资金。上海东方、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在南通設立分支机构,通过上海引进日本名古屋银行在南通设立分支机构,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在南通设立分行。全市179家创投风投机构中近40%来自上海。

3 南通对接上海的对策建议

3.1 学习上海先进的产业规划管理理念,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南通上海同城化建设

研究上海更深入。南通接轨上海,首先要把上海的发展思路、上海正在做的事情搞清楚、研究透。南通将加强与上海各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化对上海市情以及城市、产业、生态等重点规划和重要政策的研究,今年完成对上海“北大门”的内涵、创新资源互动、园区平台合作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根据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完善提升对接服务上海的策略、思路和举措,制定对接服务上海的相关实施意见,使对接服务上海工作更有前瞻性、针对性。按照行政推动常态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社会服务同城化、交通运输便利化的原则,深化对接,深度融合。加强功能接轨,强化交通互联互通,推动上海医疗资源在通建立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沪通医院全方位协作,深化沪通社保、医疗结算一体化。

3.2 紧抓项目建设,主动承担产业转移,探索南通特色的技术转化模式

聚焦产业合作,更主动地承接上海产业溢出效应,全方位对接上海创新资源,加快“上海孵化、南通转化”, 进一步挖掘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适应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当前要积极响应、主动呼应上海把崇明岛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岛的决策部署,在上海发展大局和格局中找准定位,以生态绿色为引领,把南通沿江建设成生态风光带、科技创新带、现代农业示范带和生态城镇带,努力打造上海生态“北大门”。加大上海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上海旅游休闲基地,拓展建筑业在沪市场。深化载体建设,力争实现各县(市)区沪通合作园区全覆盖,重点围绕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研发基地,引进上海高端创新要素向南通中央创新区集聚。注重特色产业。如以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技术为重点,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基础产业为支撑,具有南通鲜明特色的现代工业结构。主攻对南通市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旗舰型项目,力争每年都有新突破。

3.3 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新兴产业中谋发展

南通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学习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理念和运作模式,大胆创新,树立自身国际化发展的理念与目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主动调整产业布局,制定与承接自贸区溢出产业相配套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上海的溢出产业向南通转移落户。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南通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质发展。同时指导本地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因承接产业转移给本地产业带来的冲击。另外,要创新服务贸易方式,在推进贸易便利化中谋发展。通过培育新的贸易业态,形成商业经营意义上的贸易功能而不是增大基于制造的贸易规模,创新发展服务外包,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与数字服务等方式。以创新的贸易方式,完善的管理体制,在为境内外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中谋发展[4]。

3.4 注重承接高端产业转移,高端人才引进

瞄准上海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央企、国企,大力开展驻城招商,并专门成立上海招商局,着力招引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同时要把引进优秀人才放在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好引进人才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引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接轨上海、融入上海,人才是第一要素,要大力实施人才培养集聚工程,现在应特别重视吸引在外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发展,要出政策、拓空间、创平台。要把引进人才像引进项目和资金一样,作为首要的考核,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下去,执行到位。努力为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并在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商务厅.2016年12月进出口统计月报[R].2016.

[2] 陈峰燕.新常态下南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5(8).

[3] 陈亮,季晓芳.上海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南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机遇与挑战[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4]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对接上海自贸区构建南京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2).

猜你喜欢

南通
南通化肥综合进价继续上扬
南通一月份化肥价格维持平稳
8月南通复合肥价格继续领涨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化肥价格微涨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 打造健康中国的实践样本
南通辉禾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