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 理 心 理 学

2017-05-17刘晓虹吴菁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身心状态心理治疗心理学

刘晓虹 吴菁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讲 座·

护 理 心 理 学

刘晓虹 吴菁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ing psycholog

临床心理护理的理论与模式

1 概述

1.1 心理护理的定义及简析

1.1.1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care)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心理护理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护理,指不拘泥于具体形式、给患者心理活动以积极影响的护士的一切言谈举止。狭义的心理护理,指护士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按照程序、运用技巧,把患者的不佳身心状态调控至最适宜身心状态的过程。

上述定义中“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与既往同类定义中“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最大不同,是“患者的最适宜身心状态”可涵盖所有患者,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却无法涵盖最需要给予关怀、现代医疗回天乏术的临终患者。“患者的身心状态”并非仅与其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更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体验。如有人偶染微恙就终日愁眉不展,有人身患绝症却始终笑对病魔。临终患者同样可因其自身主观体验而呈现身心状态的显著差异,当临终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与医护人员的关爱,能够平静地面对和接受死亡时,他就获得了最适宜身心状态;反之,当临终患者未能与家人或医护人员较充分沟通而满腹狐疑、心事重重、死不瞑目,他就未能获得较适宜身心状态。

虽然患者能否获得身心康复或其进程顺利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护理方式,但护士却可以竭尽护理之手段,控制一切不利于患者身心的消极影响,帮助各类患者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患者的适宜身心状态,并非恒定的绝对值,而是动态的相对值,它随时可因患者的病程及一切可能影响患者主观体验的因素而上下波动。

1.1.2 心理护理是运用于护理领域的独特概念 “心理护理”的概念,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的核心概念。心理护理既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更要求实施者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倡导充分发挥护士与患者最密切接触的专业优势,致力于患者病程中心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患者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氛围等。

当前不少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的理解存在误区,有人将心理护理等同于心理治疗,认为所有护士均需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等系统培训;有人把心理护理混同于思想工作,用“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为癌症患者作“宣教”;有人强调工作忙、时间紧,无暇顾及心理护理。上述三种对心理护理的片面理解在临床护士中颇具代表性,这也是阻碍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深入发展的最主要症结。

根据心理护理的广义、狭义概念,可将其简要地概括为三个“不”:(1)不同于心理治疗。(2)不同于思想工作。(3)不限于护患交谈。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是两个有联系亦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二者虽有共同的实施对象,但各自侧重点不同。心理治疗侧重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精神异常患者的诊治研究,主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协同精神医学专业治疗精神障碍的患者;心理护理则更侧重精神健康人群的心理保健,强调对心身疾病、躯体疾病而无明显精神疾患的患者及健康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或干预。

“心理护理”是运用于护理领域、有别于“心理治疗”的独特概念。实施心理护理,不宜模仿或照搬心理治疗技术,必须有自成体系的先进科学理论和规范操作模式。心理护理理论作为护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护理人才不可或缺的知识结构。心理护理必须紧扣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借鉴“他山之石”,逐步发展成为具专业特色的系统理论和运用技术。此外,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教育工作;心理护理的效用随时、处处体现在护士与患者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

1.2 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区别及联系

1.2.1 联系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特别方法,与物理学、生物学等其他护理方法相比尚属新事物,对其临床应用有一个从了解到掌握的过程。以下主要从狭义概念探讨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关系。

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有相同的实施对象——患者和(或)健康人群。心理护理作为具体的护理方法,首先是“护理方法”大概念的基本组成,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如高热时采用的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共存于整体护理的新型模式。心理护理只有与其他护理方法紧密联系,才能更充分体现其独特功能;只有更深入地依存、渗透、融会贯通于护理全过程,才能突显其影响患者心态的良好效用。临床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既可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进行,也可作为专门方法而独立展开;但绝不能脱离其他护理方法而孤立存在。心理护理只有在护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其他护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更充分发挥其效用。

1.2.2 区别 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依据的原理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行使的职能不同,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比较

其他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围绕着“增进和保持健康”的中心更关注与“增进和保持健康”紧密关联的心理学问题重视物理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更强调社会环境与个体健康的交互作用较多地借助外界条件或客观途径,以生物、化学、机械、物理等方式,去帮助个体实现较理想的健康目标较多地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心理调节等方式去帮助个体实现较理想的健康目标千方百计地用美化环境、提供舒适、保障安全等对策,去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想方设法地用准确评估、规范应用模式、优化护士素质等举措,去提高患者的健康质量要求实施者对相关疾病与健康的临床专业知识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基本掌握普及的心理学知识要求实施者既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有较系统、较深入的掌握

区别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的方法学,方可确保心理护理实施有原理可依据、有规律可遵循。弄清二者的区别,需将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加以比较和说明。例如,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心率等),需依据物理学原理,采用以物理学原理设计的测量工具(血压计的水银柱随压力而波动,体温计的热胀冷缩,听诊器的声音传导,心电监测仪等);测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特征,则必须遵循心理学原理,使用依心理学原理研制的测评工具。二者无法相互替代。再以“腹壁造口肠癌患者的整体护理”为例,专科常规护理的重点,是教会患者熟练掌握自行处置其腹壁造口的操作技巧;而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则更强调护士始终对患者保持接近的距离及热忱态度。此类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压力莫过于“担心造口有气味而遭人嫌弃”,他们唯恐失去以往曾经拥有的自尊、友谊、亲情等,极易陷入对孤独的恐惧或悲哀。此时,逐步消除患者顾虑的最有效方法,是护士经常主动接近他们,而绝非“传授造口技巧”等常规方法可替代。

再如正接受紧急救治、神志清醒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能从医护人员的镇定自若和井然有序中获得些许安慰,但尚不足以平息其对病症的极度恐慌,他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此时对该患者的心理干预便不可或缺,护士必须从“旁观者清”的立场为患者指点迷津,告知其放松高度紧张状态有益于疾病转归。但该场合的心理干预宜见缝插针,与其他抢救措施同步进行。

(待续)

刘晓虹(1953-),女,山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7.09.001

猜你喜欢

身心状态心理治疗心理学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规范性护理指导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产妇身心状态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谈器乐演奏者应该具有的身心状态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