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7-05-17朱义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初中教学有效措施

朱义孙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进行研究,并根据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物理课堂;生活化;有效措施

物理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就一定会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这一教学理念在实际应用时,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物理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虽然我国在教育上已经做出了较大的改革,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活动中所讲授的知识就会趋于模式化、单一化,仅仅将每年的必考点作为知识讲解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抗拒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号召,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已经在积极地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对教学理念理解的片面化,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化,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说一些教师有意识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但是却不注意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么对所举例子一带而过,要么所举例子不符合教学需要,从而造成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已经成为保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开展的关键一步。

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模式,而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教师在讲“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先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出一些类似于冰镇饮料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汗”的例子,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问他们想不想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剖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可实施性。

2.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的前提,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比如,教师在对“物体做功”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物体做功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也可以以一种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体做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与功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呢?像立功、用功学习之类的都可以列举出来”。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都十分贴近,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回答,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种新的‘功,它与我们如影随形,无论做什么我们都离不开它。”这时,学生一定会十分好奇,从而在学习中会更加投入。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生活与教学的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了可能。

3.注重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意识到课堂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则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在讲到“浮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边讲理论知识边进行一些小实验,结合实际告诉学生浮力产生的原理,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对学生“生活化”意识的培养

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大到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都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生活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渗透式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适应这一教学模式,迎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为实现我国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少卿.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5):22.

[2]柯飞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215.

[3]濮健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2014(7):33.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初中教学有效措施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