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介绍背景,让语文课堂添彩

2017-05-17程永丽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巧妙感受尝试

程永丽

摘 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写作的背景效用,根据内容的需要,巧妙介绍背景,就像一把解开课文神秘之门的金钥匙,能把学生带到作者生活的年代,使其身临其境。这样,就能较容易地透彻理解文意,较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语文课堂随之更亮。

关键词:尝试;感受;巧妙;更亮

文章的产生一般都脱离不了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因为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都是其所处时代极具思想、富有想象力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是自身对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是对国家、民族、个人命運与前途的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都有作者的影子,如果淡漠了这些,语文教学就成了一个空壳。写作背景的介绍在众多语文教学模式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该如何介绍背景知识?必须在开篇就介绍吗?我曾一度很疑惑。

一、引入课题前介绍背景,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学好一事物,首先要对这样事物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部分的诗歌和一些小说的教学,较适合在内容教学前,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时,我先介绍他的生平。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学者,他的才华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可谓才气纵横。在诗上,与诗人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在词上,他拓展了词的创作内容和领域,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齐名,并称“苏辛”;在散文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他的前后《赤壁赋》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在书法上,他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而他的人生经历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都曾科考高中,被世人誉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在仕途上也是多灾多难,先是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而后又因为全部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流放。但是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幸,他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用他的才华书写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海内外更是流传着他的种种趣闻逸事。他在给儿子洗澡的时候吟出“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慨;他和他的侍女朝云历来被称作是才子佳人、红颜知己的典范;他和苏小妹的一唱一和更是妙趣横生。总之,在他身上具备了成为传奇的种种可能。在课前做这样的讲解,我想学生已经陶醉其间,迫不及待想读他的诗词了。再结合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介绍一下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他曾要求调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样学生就会急不可待去读这首词,我们的目的不就轻而易举达到了吗?同时也使苏东坡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丰满起来,从而有进一步了解他的愿望。

二、讲解结束介绍背景,可以升华情感和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记得我在上《小石潭记》时,当我和学生分析完课文,概括对小石潭总体印象的时候,竟有学生说:“这么个小地方一点也不稀奇,在作者眼里却成了宝。”听到这句话,我意识到学生是由于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而造成的误解。见此情景,我马上补充了本文的写作背景。

柳宗元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记述第一次游历西山的经过,文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谬人,居是州,恒惴栗。”第二篇是《钴姆潭记》,记述八天后再次深入山中,发现钴姆潭的经过和潭周围的景色。第三篇是《钴姆潭西小丘记》,是继续往西探寻又发现奇美的小丘景色,其中写道:“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受。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小石潭记》是第四篇,原名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第五篇是《袁家渴记》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还有三记是《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出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都会烙下生活年代的印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者写作背景的效用,根据理解文章内容的需要,巧妙介绍背景,就像一把打开课文神秘之门的金钥匙,能把学生带到作者生活的年代,使其身临其境。这样,就能较容易透彻理解文意,较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语文课堂随之更亮。

猜你喜欢

巧妙感受尝试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