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讨

2017-05-11胡名法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素质建筑工程大学生

胡名法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高职教育要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本文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实践探索为切入点,探讨了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学生;文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教育要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通过行业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领域是从事建筑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造价员,经过建筑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对就业岗位有代表性工作任务分析,得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有近六十项单项职业能力,按同级性与相关性合并单项职业能力为职业行动能力,归纳得出近二十项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按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构为近二十个学习领域,《建筑材料检测》是近二十个学习领域之一。通过对就业岗位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造价员从事与材料相关的有代表性工作任务建筑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判断建材质量、建材保管、使用建材施工进行分析,得出了就业岗位需要水泥、砂石、水泥混凝土、砂桨、钢材、砖与砌体、沥青等材料见证取样检测、判断质量、保管的单项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建筑材料检测的典型工作任务,再经教学转换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建筑材料检测》。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質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康的思想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二、实现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

为了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开展以“绿韵工程”为主题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互动。实践表明,杨叔子院士提出的“绿色”教育理念完全适用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杨叔子曾精辟指出:“科学必须是人文的导向。”“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奠基。”“这就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就是“绿”。我们的教育,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更应如此。”近年来,我院大力开展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绿韵工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和谐职业人”的目标,着力培养具有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人文素质相统一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在汽车技术学院大力推行“汽车文化”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积累,提炼出“严谨、时尚、挑战、超越”为专业文化的内涵,并要求所在二级学院的学生以此作为职业追求。通过大力建设专业文化,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汽车技术学院的《汽车文化》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车以道载志在千里”的汽车文化品牌也成为了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二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培养人文精神,然后再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走切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三是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衔接。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两种文化的互动;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中可以拓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视野,实现文化的更新与传承的对接。

四是提升专业人文内涵,打造专业文化品牌。深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推动“一院一品”的专业文化品牌创建,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和谐职业人。我们在财会金融学院大力推行了“诚信文化”建设,不仅开展了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诚信知识,渗透诚信文化,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而且陶冶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依托,把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一,育人为本:创新完善育人体系。职业学院要始终立足高职教育的办学特性和人才特点,重视学生成才发展的现实境况和职业祈盼,关注行业需求和市场导向,科学构筑高职育人体系。

其二,教学改革立新题。学院坚持以“六业贯通”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注重办好专业、注重学业、关注就业、鼓励创业、强化职业、成就事业,通过深化专业与专业群建设、美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细化微观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条件与保障体系、固化校企合作网络等,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完善大规模订单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引领学院的订单合作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订单课程与前沿技术的高标准一致、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对接。

其三,素质教育树新意。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做人”与“做事”并重的原则,同步强化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素质,创新教育载体,以分段和分类培养为特色,各具教育重心,彼此呼应、相辅相成,形成了多元开放的育人平台。“三个课堂”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以社团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和校外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第一课堂重教学质量,探索素质教育与建筑工程专业教育的融合;第二课堂重丰富多彩,搭建学生展示自我与提升自我的舞台;第三课堂重贴近实际,实现知行合一与视野拓展;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须要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真正“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是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然而职业教育同样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始终要把人格的塑造、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通过对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大胆探索,不断开拓,使高职学生成为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既学会坚持,又学会创新,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成为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抓住一个核心: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对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道德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首先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办学理念之中。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学者们曾长期争论,在实践中比较倾向于认为“人文”是“文化”的核心的观点。“作为‘文化核心的人文文化可简称为人的精神文化,其实质就是自我精神家园意识,就是学会做人。”积极探索和创新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大力实施“以能力为本位,拓展载体、内化素质”的多元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努力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二)构建一个平台:以课余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平台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态度的要求,学校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以课余文化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平台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机制。实践表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也应遵循高职教育是“制器”与“育人”的统一观,即规范约束与自由发展的辩证统一,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文化素质教育如何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结合起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认为,要逐步建立文化素质教育的测评系统尤其是考核系统,建立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此,我们积极推行课余素质拓展学分制,使素质教育具备一般课程教学所具有的标准化的素质课程、素质学分和素质证书,力求实现素质教育由软化走向硬化。素质分作为评定奖学金及其他评选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选修学分,使素质学分与选修课程学分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互通,并进入每一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素质学分和课程学分后,才能准予毕业。学校专门制定了配套的监督办法与保障办法,力求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融入到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中去,为文化素质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梁开明.国内绿色建筑造价成本分析[J].中国房地产信息,2009(3).

[2] 姚润明.绿色建筑发展概述分析[J].暖通空调,2009(11).

(本文审稿 张端丹)

猜你喜欢

素质建筑工程大学生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