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河西走廊特色饮食词汇英译研究

2017-05-11李玉婷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译

李玉婷

摘 要:基于地域差异,再加上悬殊之大的文化,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中不少饮食词汇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完全等值的对应词,无法恰当地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转换为英语。为了达到翻译目的,模因论提供了理想的翻译途径,可以准确地填补饮食文化翻译的不足。因此,从翻译模因论的视角,探究模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河西走廊特色饮食词汇提供新的翻译视角,既可以凸显河西走廊的特色饮食文化,又可以为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助推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模因论;河西走廊饮食词汇;英译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各地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民俗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饮食也如此。河西走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河西走廊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虽然主食以面食为主,但是勤劳淳朴的河西人民以其智慧,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和烹饪方法使得河西走廊的饮食不仅色香味美、色形夺目。

由于河西走廊横跨威武、金昌、张掖、酒泉和嘉峪关五市,使得河西走廊的饮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若要将各具地方特色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河西走廊各地的饮食翻译成英文,让西方游客理解并接受,把河西走廊的特色饮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译者来说是很大的难题和挑战。因为,翻译的单位“既不是词汇,也不是文本,而是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译者很难在英语文化中找到与河西走廊地方饮食词汇对应的英语词汇,所以在词汇转换的过程中,要借助“模仿”复制的手段,探究河西走廊饮食词汇的翻译,希望为河西走廊饮食词汇的英译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视角,让河西走廊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二、模因与翻译模因论

1976年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使用了Meme一词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他指出meme不仅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且还是文化遗传单位,要义是文化传播和模仿。Blackmore认为,如同生物进化一样,语言文化也在不断进化之中,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模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模因论,主张翻译理论的更迭和演变本身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他认为每一种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而另一方面它也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在复制模因的过程中,源语模因会束缚译出语,譯出语会发生模因变体,如意译模因、节译模因、略译模因、译述模因、译评模因等,所以模因翻译是一个增值或删减的动态的传播过程,

三、翻译模因论与饮食词汇翻译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中很多饮食词汇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这给翻译地方饮食词汇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为了把河西走廊的特色饮食传播出去,翻译模因论为饮食词汇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翻译途径。从翻译模因论的角度,河西走廊特色饮食词汇及其所蕴含文化的翻译过程就是源语模因到译语模因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模因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模因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可分为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和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结合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的特点,以模因为切入点,有效地进行语言转换,可以使河西走廊的饮食词汇翻译达到外宣的目的。

(一)直译核心模因

1. 直译“绘形”模因

面食虽不像菜肴那么种类丰富,主料和配料繁杂多变,但其面粉的特性,可以被制作成形状、大小各异的种类。而形状各异的面食会影响食客的视觉从而影响味觉,因此面食翻译中在现面食制作的形状和尺寸大小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达到视觉感官上的满足,从而让国外食客在点餐时有更为直观的选择。对于以形命名的饮食名称可采用现形译法,直译这类饮食词汇的核心模块。河西走廊的特色饮食的命名中既包含了制作手法还包含了形状的信息,可直译核心模因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搓鱼子、炮仗子、香头子、鸡肠子、麻食子(又名猫耳朵)、桃娃子、鱼儿粉都是以形命名的饮食,可直译绘形的核心模因,但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可分别译为fish-shaped noodles、firecracker-shaped noodles, incense-head-shaped noodles、chickens gut-shaped noodles、cat-ear-shaped noodles、peach-shaped steamed bun和fish-shaped jelly。

2. 直译食材模因

河西走廊饮食的主要辅料也其命名的一大特点,不但可以提供客人选莱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而且可以迎合客人的食欲、口味。翻译中可以采纳直译的翻译方法。如炸酱面译为noodles with fried bean and meat sauce, 荞麦面可以翻译成buckwheat noodles,灰碱面译为gray alkaline noodles,粉皮面筋可以翻译为sheet jelly and gluten,鸡肉垫卷子可译为braised chicken and doughroll。羊筏子就是把羊的内脏做馅,灌入羊肠蒸煮而成的河西走廊特色菜肴之一,由于大多数外国人忌讳吃内脏,所以翻译时一定要清楚地呈现菜肴的材料,羊筏子可以直译为sheep guts stuffed with offal sausage。杂碎译成lamb chop suey臊子面译为noodles with minced pork and vegetables。

3. 直译烹饪手法模因

河西走廊饮食制作的烹调手法相对于其他菜肴的制作手法来说,比较简单,主要以拉、揪、拨、炒、红烧、蒸、烤、油爆、油炸、焖、炕为主,所以都可以用“V-ed+N”来直译表烹饪手法的核心模因。如揪片子译成hand-shredded chips,拉条子译成hand-pulled long(flat or round )noodles, 炒面片和炒炮仗则分别译成fried chips和fried firecracker-shaped noodles,炒拨拉译为 stirred sheep offal, 拨鱼子(拨疙瘩)可译为sraped fish-shaped noodles(scraped doughball),火焰烤羊腿译为roast lamb leg。黄焖羊肉、红焖羊肉译为braised mutton,鸡肉焖卷子译为chicken braised with doughroll。油爆驼峰译为quick-fried hump,涮羊肉是instant-boiled mutton,炕羊肠译为baked sheep guts staffed with mixed sheep blood and flour,炸油糕fried pastry、素烧面筋 fried wheat gluten,粉蒸牛羊肉steamed beef or mutton with rice powder。

4. 直译地名模因

河西走廊的饮食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是也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比如饺子、臊子面、凉皮虽然制作的主料是一样的,但是辅料和制作手法以及味道会有差异,所以命名会凸显地方特色,如张掖臊子面、敦煌臊子面、敦煌杂割、敦煌浆水面、肃州酿皮子、永昌水饺、永昌面皮等。翻译这些饮食名称要直译地名模因。如张掖臊子面和敦煌臊子面可译为noodles with minced pork and vegetables, Zhangye style和noodles with minced pork and vegetables, Dunhuang style。敦煌杂割和敦煌浆水面译为lamb chop suey soup, Dunhuang style 和 souherb noodles, Dunhong。肃州酿皮子、永昌水饺、永昌面皮分别译为clear noodles in chili sauce,Ganan style、 Yongchang dumping 和clear noodles in chili sauce,Yongchang。

(二)略译“虚”模因

河西走廊的饮食词汇不仅色、香、味美,更以“文化作料”,即比喻、夸张的命名手法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如菊花牛鞭、丝路驼掌(雪山驼掌)、雄关酥、戈壁雁影和麒麟驼掌,很难通过直译模因和复制目的语模因达到翻译的目的,只好放弃形象的比喻的编写手段,略其形象色彩。但是“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要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地点明菜肴的原料和烹调方法”。在翻译这类饮食词汇时避“虚”就实,重点放在菜肴的实质内容的翻译方面。菊花牛鞭是把牛鞭剞上菊花花刀,后入鸡汤烧制而成,所以可以把菊花这个“虚模因”略译,译为 stewed beef pizzles。丝路驼掌(雪山驼掌)译为steamed camels pawn。 武威的特色美食“三套车”译为hand-pulled noodles, bacon and jujube tea。西北大菜譯为steamed sliced pork and meatball。

四、结语

河西走廊的饮食文化是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长期沉淀的产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视角研究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翻译模因论,河西走廊的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过程就是源语模因到译语模因的转化过程中,基因的复制和变异。由于中西文化、饮食习惯等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河西走廊的饮食词汇在英语中“空缺”,只能通过直译、略译不同的核心模因来达到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 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bv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 Routledge,1992.

[2] 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谭占海.语言模因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雪瑜.翻译模因论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2010(1).

[5] 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7(6).

[6] 庄 帆.功能翻译论视角下的泉州传统饮食的英译[J].陇东学院学报,2013(1).

[7] 马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3).

[8] 马秉义,马志馨.中原餐饮文化与豫菜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4(11).

(本文审稿 余澄清)

猜你喜欢

英译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怎样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校名及其关键词的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