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应用
——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

2017-05-11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万章浩

财会通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信息化评价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程 平 万章浩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应用
——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程 平 万章浩

在国家鼓励高校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本科教学组的关注。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课程背景,构建了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从前端分析、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流程,最后对保障该模型有效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SPOC春秋战国 翻转课堂 会计软件开发技术 会计信息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教育信息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6年2月2日,教育部出台《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使教学个性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国家各种鼓励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及实施,促进了《会计软件开发技术》(Account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以下简称ASDT)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发展。但由于传统的ASDT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和考核方式弊端,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关于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张华等人(2011)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背景和环境进行传统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融入到会计教学中,实现了会计信息化背景与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郭红等人(2016)分析了近十年我国会计学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主要研究现状,认为教学方式改革逐渐成为会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张洪波(2013)针对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在论证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改革,并对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详细研究。谭振梅(2016)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地。

综观上述文献研究,现有关于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主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去探索,但有关ASDT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缺乏系统全面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以下简称SPOC)教学模式设计及课程交互设计、课程评价与考核设计,尤其是结合“中国风”主题的教学情景设计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其课程背景,构建了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教学流程,最后对保障该模型有效运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课程背景

国内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探索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是高校培养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必经之路。截至目前,ASDT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已有所发展,但结合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课程教学模式却还处于探索阶段。

ASDT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会计信息化的本科课程,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地进行ASDT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为指导思想,秉承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PPT制作与演讲能力、沟通能力等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ASDT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主,而传统教学模式仍以课堂上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不能满足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利用SPOC云课程平台,结合“中国风”春秋战国背景开展翻转课堂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内容设计方面,该模式通过将春秋战国的人物角色引入学生角色,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情景化建构,并将新知识与学生知识储备、背景建立联系,即实现知识的情景化,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SPOC的“小规模性”和“专有性”为开展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实际情况,该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一)课前:SPOC云课堂数据驱动下的学习策略 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的发展趋势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利用大数据技术中心的存储、处理和分析SPOC云课堂中收集的海量教育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并且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SPOC云课堂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教师和教练推荐的优质教学资源数据。SPOC云课堂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选择学习路径,并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自主学习云课堂推荐的优质课程视频、电子资料、网络和书籍等,并且参与SPOC平台的在线测验、在线互动和交流,及时总结和反馈疑难点。同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疑难点并存储于SPOC云课堂数据中心。

(二)课中:以任务为导向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角色转变和教师课程组织。学生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学生组织架构转变和课堂参与形式的转变。在春秋战国翻转课堂中,学生以“战国七雄”各诸侯国命名,组长自封称号,如秦国可以叫秦穆公,组员由负责人赐封称号。学生由传统的独立学习型向团队合作型的组织架构转变,整个学生组织架构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另外,学生的课堂参与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主动参与课堂的过程更长。在翻转课堂中展示作品时,其他小组学生轮流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全程参与并作总结,引导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课程组织方式是翻转课堂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上以发布任务书的方式告知教学目标,学生接到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SPOC云课堂平台推送的优质教学资源,并结合课本基础理论知识和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制定出详细的课程任务方案。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小组成员重点讲解任务解决方案和课程设计,如何实现任务功能。其次,小组成员进入系统进行现场演示,演示结束后,所有其他几个国家轮流向该小组提问,所有小组演示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加强对其他作品的了解。最后,教师根据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对整个课程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作品展示情况,给出小组分和个人分,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每组上台展示作品的学生不得超过3个,每个人得分不得超过3分;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制定积分卡,提问的学生每个人得分不得超过2分,有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在整个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在作品展示、互相点评的交互活动中反馈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知识库和案例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内化,还为以后的教学开展和改进提供重要资源。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知识情景化、任务化学习策略,通过制定任务书,将ASDT课程与历史角色扮演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层认知参与,进而达到ASDT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课后:SPOC平台教学资源共享 经过春秋战国翻转课堂后,教师和学生会在SPOC平台上进行课后互动,教师根据翻转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单元测试,学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测试。另外,教师将翻转课堂中录制的课程视频、案例库与知识库、学生优秀作品及时共享到SPOC平台,并针对翻转课堂及时总结课程重难点。学生针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程总结,分享到SPOC平台。

四、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前端分析、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四个主要环节实现的。前端分析是对课程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是通过对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情景设计来实现的,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考核学生知识认知与内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下面将详细阐述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一)前端分析 课程的前端分析是任何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前端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前端分析对ASDT课程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课程教学的前端分析涉及到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ASDT的课程目标分析是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出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知识学习效果,即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适用于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Power Builder12.5开发工具在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流程、关键技术和技巧,并运用该工具进行会计及其审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会计知识储备、信息素养、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信息,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以ASDT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的范围以及重难点进行分析。学习环境分析是结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在线学习和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制定出适合学生知识认知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内容。

(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是ASDT课程设计的重点。教师根据前端分析的基本情况,制定出适合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该体系包括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情景设计。学习资源设计为学生对会计软件的认知与内化提供了重要并且多样化的工具,这些工具主要包括信息解释工具(网站、书籍、文献等)、知识建构工具(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数据库、知识库等)、交流协作工具(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管理与评价工具(积分卡、考勤表等)。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来自主了解和学习知识,教师不仅可以在翻转课堂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还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有效指导与监督。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激励并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学习情境设计是通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实现的,主要包括讲授式学习、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讲授式学习是教师根据SPOC平台汇总学生反馈的重难点和疑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提问,学生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回答,其分值由老师确定。移动式学习是将课堂与现实应用场景相结合,通过企业现场授课,授课教师包括财务软件公司的产品专家和企业集团的财务总监等企业专家,学生对ASDT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探究式学习是以任务为导向,导入情景式教学,以春秋战国为翻转课堂背景,学生通过“战国七雄”的角色扮演,对学习作品或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分享和交流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教学者以及学习者为达到教学目标或效果而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的落实。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知识认知与内化创设了良好的环境。ASDT课程组探索出了讲授式学习、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角色扮演式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创新,ASDT课程组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紧紧围绕课程培养理念与目标,以过程考核评价为导向,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客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

具体来讲,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包括学习平台评价、校内课堂评价、移动课堂评价、作品答辩评价四个部分组成,所占总分比例分别为20%、30%、20%和30%。平台学习评价是根据学生在SPOC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行为记录进行评价,与平台学习相关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学习时间统计、平台作业、单元测试和在线交流表现。SPOC学习平台可以实时、动态地记录学习行为并给出课程完成效果评价。校内课堂评价是根据课堂交互活动、展示主体作品和讲授知识点来进行评价。课堂交互活动是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提问,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回答,一般小组分范围为2-5分,个人分范围为0-2分,可根据问题难度计分加倍计算。另外,教师提前布置的主题和学习知识点,通过团队学习,最后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讲授相应的内容。根据小组讲授和回答情况评价小组分,得分范围为4-10分。小组讲授人追加得分范围为1-3分。在老师或者小组讲授的过程中,各组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讲授内容自由提问和回答问题,每次得分范围为0-2分。移动课堂评价是根据学生在企业现场课堂中的自由提问和交流情况进行评价,由小组分和个人分构成,小组分是以组为单位提问,最高得分10分。个人分是自由提问和交流,每次发言得分在1-4分之间。作品答辩评价包括教师总结性评价、创新性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根据“战国七雄”作品汇报进行打分,总体评价最高分15分,创新性最高分10分。个人分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答辩,每个学生回答2个问题,每个问题得分范围为0-10分。答辩评价委员会由教师、企业教练、小组负责人和研究生助教组成。

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课程单一考核方式,更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每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能够很好地达到ASDT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五、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运行的思考

(一)深化课程培养理念,实现各主体的目标协同 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模式应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为指引,不断深化该模式的教学培养理念。通过学生、教师、教练、助教、学校及学院等有效沟通与交流,将课程培养理念深植到各主体中,实现各主体的目标协同,使得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理念开展课堂组织,提高教育质量。

(二)促进各主体之间知识流动,加强知识信息流通 在国家推进高校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引下,促进基于SPOC的春秋战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教师、教练、助教等各主体之间的知识互动。通过SPOC平台、翻转课堂、新媒体、社交媒体的组合运用,优化知识流动渠道,增强知识信息流通效果。

(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翻转 在实施该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组织架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学生以“战国七雄”的团队形式,以任务为导向,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交流互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任务主要是集中于课程组织、控制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

(四)创新激励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有效的激励方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键。该模式采用积分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对问题回答的满意度给予评价,并奖励积分,积分制的最终结果会记录到学生的最终成绩。实践证明,不断探索新型有效的激励方式能够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注重知识更新迭代 师应全面梳理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课程教学需求,开发一系列用于课程教学的原型案例库与知识库。学生通过学习原有的案例库与知识库进行知识内化,发现新的问题,并重复反馈,可以实现对原有的案例库与知识库的更新,形成知识不断更新迭代。

[1]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会计研究》2014年第11期。

[2]沈小燕:《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反思》,《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3]余瑞玉:《会计行业变化发展与财会人员转型》,《财务与会计》2015年第20期。

[4]张华、艾文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变革》,《中国大学教育》2011年第6期。

[5]郭红、李巍巍、朱越:《会计信息化教育热点与前沿综合可视化研究》,《财会通讯》2016年第13期。

[6]张洪波:《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践》,《职教论坛》2013年第30期。

[7]谭振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15期。

[8]杜俊娟、王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财会通讯》(综合·上)2012年第4期。

[9]张金磊、王颖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

[10]卢海燕:《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电化教育》2014年第7期。

[11]刘红霞、艾晓燕:《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交互设计研究》,《电脑时代》2016年第6期。

[12]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

[13]陈允龙:《基于课堂情境的教案设计》,《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4]潘玥:《浅谈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7期。

(编辑 刘姗)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信息化评价
学富五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萌芽期|春秋战国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历史喵第二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