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7-05-10黄丽英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效率旅游指标

黄丽英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黄丽英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粗放、低效增长方式向新型的集约、高效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旅游效率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成为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学角度明确了旅游效率的内涵,阐述了旅游效率评价指标必须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可得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层次,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分别构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旅游效率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借鉴。

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多元化趋势明显,旅游投资逆势上涨,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力量。2012年,国家取消了对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的限制,旅游产业投资范围和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旅游市场收益不断上升,旅游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代。这促使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即从传统的粗放、低效增长方式向新型的集约、高效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旅游效率成为业界的关注重点,也是学界的研究热点。

1 研究现状

在国内外旅游效率的研究中,学者们最先关注了旅游企业的效率研究,即酒店业效率[1-3]、旅行社效率[4-5]和旅游交通效率[6]等。随后,相关研究扩展到旅游上市公司[7-8]、旅游目的地[9]、风景名胜区[10-11]和生态旅游[12]的效率。其中,城市旅游效率是研究的重点,例如,马晓龙等研究了我国58个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13],并研究了22年来张家界城市旅游效率特征与演进模式[14];曹芳东等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旅游发展效率、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15];梁明珠和易婷婷对广东省21市2005—2008年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效率动态变化[16];刘佳等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效率[17]。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宏观空间尺度上的旅游效率,例如,顾江和胡静基于DEA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并利用不同时段数据对我国各省际旅游效率进行了评价[18];金春雨、程浩等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旅游效率及分解效率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19];鲁小波、郭迪利用历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区域旅游效率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20];方叶林等先后研究了我国省际旅游错位发展及旅游资源相对效率[21],以及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空间演化等[22]。

可见,学者们已从旅游企业、旅游城市和省际旅游等角度对旅游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相关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首先,在理论上,对旅游效率本质内涵的理解尚不清晰;其次,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旅游效率的相对性,相关研究应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所处环境,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旅游效率的内涵,针对不同层面的研究对象,构建和完善旅游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以增进旅游效率研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改进旅游效率测算的准确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2 旅游效率内涵

效率,即生产效率(productivity),最早由Farrell(1957)提出,原意是指生产资源投入与其产出效用之间的比值。理论上,若在生产过程中只涉及“单投入、单产出”时,生产效率计算比较简单,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单元的投入和产出并非单一要素,效率的计算难以衡量。随后Farrell提出将生产效率的概念扩展为更一般的效率(efficiency)概念,并开发出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测算模型。

在旅游研究领域,学术界对“旅游效率”本质内涵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提出旅游效率、城市旅游效率、旅游企业技术效率和生态旅游效率等概念。例如,刘佳从产业角度出发,认为旅游效率是指一个地区在运用一定的成本之后所能获得经济效益,其反映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比率关系。[17]马晓龙认为城市旅游效率是指以城市作为经济生产单元,实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位要素投入在特定时间内产出最大化,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得到总剩余最大化。[13]杨勇提出旅游企业技术效率,即旅游企业在某一组要素投入得到的实际产出水平与相应要素投入下的技术产出水平之间的比例。[23]孙玉琴从旅游投资角度将生态旅游效率定义为:生态旅游投资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入额之间的比率,即生态旅游投资活动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24]

基于研究视角不同,学者们对旅游效率的解释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经济学中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效率内涵进行演绎。因此,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旅游效率(tourism efficienc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生产单元旅游投入与旅游产出之间的比值,其大小表示了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本质上,旅游效率是反映旅游竞争能力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指标。

3 评价指标构建

3.1 指标构建原则

在旅游效率评价研究中,评价方法主要使用了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参数分析的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和曼奎斯特指数法(Malmquist index,MI)等。其中,由于DEA方法无须对生产函数事前假定,无须考虑投入产出要素的量纲和权重,且能考察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关系,从而对生产单元相对效率评价较为客观,因此,DEA方法在多投入、多产出的旅游产业效率测算中运用最多。该方法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因此,基于效率评价方法的内在要求,结合旅游产业特点,效率评价指标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在旅游效率评价指标选择时,要区分投入与产出指标,以及影响效率值的因素指标。旅游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之间应存在一定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能够反应生产单元的真实生产过程,具有专业性。

(2)客观性: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投入产出指标要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综合性,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

(3)可得性:效率测量方法要求投入产出指标的可量化。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或是可以获得的一手资料。

(4)可比性:由于旅游效率评价是对多个同质生产单元的比较,要求生产单元具有相同的投入、产出指标。同时,应考虑产出指标的时间滞后性。

3.2 评价指标选择

近年来,关于旅游效率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在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上,学者们大多从经济学投入、产出要素的角度来考虑,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表1),这导致相关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表1 旅游效率评价指标汇总

因此,本文从旅游效率的内涵出发,遵循指标选择的原则,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构建适用于不同层次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旅游效率指标构建

3.2.1 投入指标

第一,资本要素。固定资产的投资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其可以改善旅游环境,增加旅游吸引力,满足游客需求,是旅游企业和城市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固定投资是旅游投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评价旅游企业、旅游城市、省际旅游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次,旅游地酒店和旅行社属于旅游服务基本设施,也是旅游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微观上,以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旅游主营业务支出作为旅游企业资产投入指标;中观上,以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酒店数量和旅行社数量作为旅游城市资本投入指标;宏观上,采用酒店数量和旅行社数量作为旅游资本投入指标。

第二,劳动力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是决策单元在相同时间内的人力投入,因此,旅游从业人数是反映旅游产业劳动力投入的直接指标。但由于评价范围不同,劳动力要素投入指标要根据决策单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劳动力要素投入主要是指本企业从业人数和员工学历结构;对于城市和省际旅游区域而言,劳动力投入的内涵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当地旅游从业人数,还要考虑当地旅游院校的在校学生数。

第三,资源吸引力要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决定旅游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区域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制约着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但由于缺乏直接用于评价旅游资源状况的指标,可采用相关指标替代。对于旅游城市而言,旅游吸引力可以用当地旅游景区数量与质量表示,即对当地3A、4A、5A景区进行赋值加权;对于省际旅游业之间旅游资源投入比较,可选择优秀旅游城市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的替代指标,用省内优秀旅游城市数量与省内县级以上城市数量的比值来表征旅游吸引力大小,比值越大,旅游资源越丰富。另外,由于旅游资源要素往往是中观和宏观上资源分配,对于微观旅游企业来说,一般不考虑此项指标。

第四,信息管理要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发展与

应用促进了旅游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信息技术与旅游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很难量化,只能选择相对合理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宏观尺度上,采用智慧旅游城市数量作为测量旅游地信息管理水平高低的替代指标;在微观和中观尺度上,对于旅游企业和旅游城市效率评价,暂不考虑该项指标的测量。

3.2.2 产出指标

旅游产出指标选择应包含所有旅游投入要素带来的产出。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是效率研究中常用产出指标。旅游总收入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是旅游产业在一定要素投入下而获得经济产出的重要衡量标准,能反映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旅游接待人次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直接相关,旅游业越发达,旅游接待人次越多,旅游产出也就越多。

另外,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是旅游产出质量的重要体现。但游客满意度的测量难以标准量化,数据获取困难,因此,选择游客投诉数量作为替代指标(反向指标)。

4 结语

目前,旅游效率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且已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其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但已有文献对旅游效率的本质内涵和指标构建等基础问题研究不足。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梳理了旅游效率的本质与内涵,明确了旅游效率评价指标筛选遵循的原则,并针对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构建不同层次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效率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借鉴。

[1]Michael D H,Keith C J.Employee performance cues in a hotel service environment: influence o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value,and word-of-mouth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5(6):207-215.

[2]彭建军,陈浩.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2):59-62.

[3]黄丽英,刘静艳.基于 DEA方法的我国高星级酒店效率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42-46.

[4]Barros C P,Matias A.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vel agencies with a stochastic cost frontier: a Portuguese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6,8(5):367-379.

[5]胡志毅.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效率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15,30(5):23-31.

[6]Sarkis J,Talluri S.Performance based clustering for bench marking of US airport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4,38(5):329-346.

[7]许陈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J].旅游学刊,2007,22(10):34-39.

[8]郭岚,张勇,李志娟.基于因子分析与DEA 方法的旅游上市公司效率评价[J].管理学报,2008,5(2):258-262.

[9]张洪,张洁.基于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以安徽省16个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0-156.

[10]马晓龙,保继刚.基于DEA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用效率评价[J].地理研究,2009,28(3):839-847.

[11]曹芳东,黄震方,徐敏,等.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及其分解效率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5,34(12):2395-2408.

[12]舒卫英,方磊,张水芳.基于DEA的滨海生态旅游效率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27(4):9-16.

[13]马晓龙,保继刚.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J].人文地理,2010,25(1):105-110.

[14]马晓龙,金远亮.张家界城市旅游发展的效率特征与演进模式[J].旅游学刊,2015,30(2):24-33.

[15]曹芳东,黄震方,吴江,等.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以泛长江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8):1431-1444.

[16]梁明珠,易婷婷.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10):158-164.

[17]刘佳,陆菊,刘宁.基于DEA-Malmquist 模型的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化、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J].资源科学,2015,37(12):2381-2393.

[18]顾江,胡静.中国分省区旅游生产效率模型创建与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3-98.

[19]金春雨,程浩,宋广蕊.基于三阶段 DEA 模型的我国区域旅游业效率评价[J].旅游学刊,2012,27(11): 56-65.

[20]鲁小波,郭迪.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82-87.

[21]方叶林,黄震方,张宏,等.省域旅游发展的错位现象及旅游资源相对效率评价:以中国大陆31 省市区2000—2009 年面板数据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754-1764.

[22]方叶林,黄震方,李东和,等.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15,35(8):189-196.

[23]杨勇,冯学钢.中国旅游企业技术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8):68-75.

[24]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Tourism Efficiency

HUANG Liy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511363, Guangdong, China)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extensive, inefficient growth mode to the new type of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growth mode. Therefore, tourism efficiency,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easu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efinition of tourism efficien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s, argues that tourism efficiency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ity, objectivity, availa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and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micro, meso and macro aspects, targeting subject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lated research and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ourism authorities and businesses.

Tourism efficiency;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本文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旅游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演进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A030310214。

黄丽英(1980—),女,山东菏泽人,广州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F590

A

2095-7211(2017)03-0079-05

猜你喜欢

效率旅游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旅游
跟踪导练(一)2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钱”、“事”脱节效率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