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动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2017-05-10周树翠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科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内容

周树翠

摘 要:美术是一门陶冶人心灵的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心灵和思想上的感触,让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美,从而去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这点上讲,高中学生喜欢美术,对促进学生高考、正确面对高考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临摹转向

现在的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美术是一门陶冶人心灵的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心灵和思想上的感触,让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美,从而去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这点上讲,高中学生喜欢美术,对促进学生高考、正确面对高考也有一定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一、利用美术的学科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学习要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指的就是学生从开始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到引起学习的兴趣最后形成学习的爱好的学习过程。美术课有种特殊的美,这种美来自教师。课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的艺术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获取学习美术的兴题。范画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中美术教材中精选的美术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欣赏艺术家的作品的同时,也欣赏出自老师、同学的优秀作品,以此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课堂上教师为配合讲授,作示范性的演示、制作和辅导;或运用教具、媒体示范展示给学生,使学主直接获得直观视觉美的信息,通过直观感受,使其获得深刻印象,自然去增添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异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包括:除了看、听、想、说的学习方式,必须动手画,动手做亲自去实践。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美术是能较快看见学习成果的学科。一节课甚至几分钟,一件美术作品便能产生,学生心中的喜悦自可言表。美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为生活创造美。为了让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和讲解。可以用报纸书籍、服装、生活用品、家饰用品、商品包装、各类标志等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来辅助教学,告诉学生我们现在所学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正待我们去发现和创造美。

二、通过精心选编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课堂参与率;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三、通过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高中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的高中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四、通过“让临摹转向想象力培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律的照葫芦画瓢,何况国内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效果原作比欠准确,也无法达到临摹目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高中学生的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教养、自我修养的积极作用。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去让学生体会自然感受自然,这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学生大胆去设计,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设计出自己最想要的创新造型,让学生尝试一下创作的喜悦,这为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奠定了基礎。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高中美术课、高中美术教师,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学科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内容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