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早期护理干预

2017-04-26姜鹏飞李秋萍杨洋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早期护理干预血液透析

姜鹏飞+李秋萍+杨洋

摘要: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感染患者5例,发生血栓患者3例,发生吻合口破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感染患者3例,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0%。对两组結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可以使尿毒症患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到生命延长,而使血液透析患者可长时间使用并且稳定有效的血管通路莫过于动静脉内瘘,其通过在皮下吻合动静脉血管形成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1]。临床实践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患者充分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导致此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现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了动静脉内瘘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3.7±2.6)岁;尿毒症患者4例,慢性肾衰患者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8例,肾炎患者1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47.9±3.1)岁;尿毒症患者3例,慢性肾衰患者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0例,肾炎患者11例。所有患者入院前诊断明确。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内瘘护理。②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宣教、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内瘘护理、感染护理。

1.3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数据统计总结。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我们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感染患者5例,发生血栓患者3例,发生吻合口破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感染患者3例,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0%。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统计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当患者被确定为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时,心理受到严重打击,更有甚者感觉自己即将面临死亡,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暴躁、绝望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不配合,产生抵抗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本科室内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和动静脉内瘘的示教视频,其内可以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指征、目的、意义、方法,同事安排护理人员进行细致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安排手术医师向患者讲解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持续时间短,无疼痛感,手术很小,排除患者焦虑不安情绪。李超等[3]对100例首次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有显著意义。

3.2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于异常检查及时上报。术前对术区进行备皮,观察术区皮肤情况,当局部出现有破溃、感染等情况及时上报可换对侧,当皮肤条件不太好时需要等治疗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1 w嘱患者进行手臂压力练习,1次/d,30 min/次,促进手臂血管充盈扩张并提高血管弹性,便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使用肥皂水刷洗患处,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剪短指甲。对于使用右手为主力手进行劳动的患者选择左侧进行手术。我们通常进行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因其具有间距小、吻合便利、皮肤切口等优点,临床上采用较多。

3.3术后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可告知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时及时通知值班护士。用软垫将术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患者术后需要穿宽松的衣服,衣袖不能太紧,会阻碍血液回流,睡觉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术侧肢体受压。术后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当渗出短时间较多时,考虑吻合口破裂,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术后患者进行静脉部位,行心电监护、测量肢体血压时注意不要在术肢侧。每天检查动静脉内瘘情况并记录,触摸内瘘端是否有震颤,用听诊器检查是否有血管杂音,当触摸不到震颤,听不到血管杂音时,及时进行检查,首先检查伤口包扎情况,敷料包扎太多或太紧可以导致内瘘血管受压。

3.4内瘘护理 内瘘穿刺前需要检查血管是否有杂音和震颤,是否通畅,是否充盈。穿刺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手术操作方法,采用先动脉后静脉的顺序进行穿刺。穿刺前需要触摸清楚血管方向,按照血管走向进行操作。选用合理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透析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王琳等[4]使用改良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研究,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及之后的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得出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对于患有心梗、脑梗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物。伤口或术肢肿胀患者,可采用热敷、理疗、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通常内瘘成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月,不宜过早使用内瘘,因血管吻合口尚未完全愈合,过早使用可导致血肿形成,如果需要紧急进行透析时可直接进行血管穿刺透析。

3.5感染护理 大部分进行透析患者自身体质较差,经常患有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很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日常活动嘱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张燕[5]对106例采用动静脉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发现感染发生率为6.25%,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洗澡、洗衣服造成伤口污染。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璇,刘岩,李雪梅,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847-848.

[2]张英,赵颖.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3):144.

[3]李超,刘洋,余燕.心理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1,20(10):1982-1983.

[4]王琳,钟志慧,叶晴.改良后穿刺法对高位动静脉内瘘初期使用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6):98-99.

[5]张燕.动静脉内瘘感染的预防及其护理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432-433.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早期护理干预血液透析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