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17-04-26唐玉娟

对外经贸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

唐玉娟

[摘要]积极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外语是培养合格国贸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基于国贸专业的特殊性,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合格的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乃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46-03

径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6JGZ168)。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涉外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经济新业态下,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的涉外性,对外语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和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是国贸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开设期为两年。在两年学习中,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会有所提高。使用的教材多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读写教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等的教学设计上依据大学英语通用课程的定位,兼具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1]《听说教程》富有时代气息,选材新颖。

国贸专业学生在入学时,相对其他专业英语基础普遍较好。诚然,在此之中也不乏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那些认真踏实的学生回答问题较为积极,对有疑问的地方也会主动提出。经过观察,这少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成绩也名列前茅,更有一些顺利通过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考试。以2013级国贸专业(总人数:89人)为例,截至2016年6月(大学3年期间),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6742%(60人),六级通过率仅为1348%(12人)。仅有少部分同学取得良好成绩还远远不够,只有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实现瓶颈突破才是关键,能在日后的外贸工作中较顺畅地使用英语,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目前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从教师角度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现象依旧较为突出,如“填鸭式”教学,学生更多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囿于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缺乏信心和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課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深思和探讨。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对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从学生角度分析。在思想上,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国贸专业与其他非英语专业有较大不同的地方在于国贸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极高,然而,很多在校学生对此并未领会。据一些已就业的国贸专业毕业生反馈:他们常常挤着时间甚至在公车上加油背单词,后悔在校没认真学习英语。在行动上,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期望仅在课堂上就能学好英语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课上仅是一个“引子”,工夫更在课下。在语言技能运用方面,学生们普遍在听、说上稍逊一筹,时常出现“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对国贸专业学生日后从事外贸工作带来不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化人才的一个基本条件便是对英语的熟悉掌握[2]。国贸专业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学英语教学可为此打下扎实基础。学生的各项英语实践技能也会在课堂中得到良好锻炼,同时也为其他英语课程如剑桥商务英语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五种基本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到其在国贸专业的实践应用性,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契合路径。

(一)注重“听”的提高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中输入部分的关键环节。国际型的外贸人才应注重“听”的提高,因为无论是大型的国际商务会谈,还是独自面对面与外商谈判等,这些都需要有极强的听力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国贸专业特点着力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然而,听力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道坎。如要切实有效提高听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在思想上,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信念:我能学好,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力量源泉;在教学材料上,多收集与专业相关的材料,以便辅助教材内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俗语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其实,在语言学习中,听力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学生角度而言,只有每天坚持,才会取得良好成效。现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听力学习方法。结合自身经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最多的便是老老实实下载听力材料和文本,每天固定时间听,用心听。“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听力资源可多样化,如歌曲、新闻、电视节目、电影、广告等。如此坚持,听力水平便可大幅提升。良好的听力基础不仅能为国贸专业其他英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如剑桥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同时亦可为日后从事外贸相关业务(如国际业务谈判)助一臂之力。

(二)锤炼“读”的技能

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阅读环节在英语教学中备受重视。“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只有进行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会有有效的语言输出。”[3]阅读也是语言输入。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知识储备才会丰富,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词的含义。国贸专业学生需要锤炼阅读技能,通过阅读提升综合能力。

首先,扩大词汇量。词汇量的大小对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有显著作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语义千差万别。可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往往只记下了课本中的一种意思,却忽略了其他含义,结果导致更换语境,理解错误。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下捕捉词的不同含义。这需要学生们不断查阅词典,熟悉例句。扩大词汇量的另一条途径便是词缀法。不同的词缀对词义和词性影响极大。同一个词,通过不同的词缀变换,学习者可掌握其不同词性,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举一反三,掌握的词便越来越多。如果说以上两种方法均属于识记单词,那么通过阅读语篇来扩大词汇量则是对词汇的有效运用了。阅读是扩大词汇量很好的一种方式,它把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下,此时词汇被活生生地呈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理解水平也有了提高。

(三)培养“说”的能力

语言的应用最显著地体现在说的方面。然而,在国内还普遍存在着一种令人极为担忧的现象:学了多年英语,很多学生依然不能顺畅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更不用说和国际友人交流。高级的应用型国贸人才应当具备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只有这样在进行商务谈判时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国贸专业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大胆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且口语比较流利,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鲜有开口,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显然,这和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鉴于此种情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应意识到说英语的重要性,改变以往传统的“唯读写论”。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忽略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即使有安排时间让学生做口语练习,也是非常有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设计口语环节,让学生有机会朗读单词、课文、复述内容等,同时也应当课后加强口语练习。

(四)加强“写”的实践

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考查一个人对词汇、语法、篇章等的掌握情况。实现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写”的实践。

首先,从教师角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解语篇结构并适时启发学生对写作的引导,即在作文中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一个成功者首先是一个模仿者。”紧跟课堂教学,把握写作的基本结构,便能如虎添翼,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其次,从学生角度。多写,造句、段落、日记、小作文等都是可以付诸实践的写作形式。多朗读经典范文,熟悉并背诵常用的句型结构,以便日后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此点,然而真正实践起来却也不易,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少有学生能自主自觉去做。人人都想走捷径,实际上没有捷径可言。

(五)夯实“译”的基础

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分读写和视听说两套。读写和视听说均有比較稳定的课时,而翻译则是穿插在读写课之中进行,似乎处于缺席的状态,即使在场,也是被放在角落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亟须加以纠正,翻译是一种综合语言技能,可以很好地反映学习者的词汇、语法、修辞、语篇分析等各个方面的能力。[3]

随着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改革,翻译部分分值占比明显增大,翻译做题时间也相应延长,由原来的单句翻译改为了语篇翻译,且考核内容重心放在了中西方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比之上,逐渐将英语翻译能力应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切合和良性对接。诚然,这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从教师角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用更加鲜活的文字材料。以课本为基础,以每天周围发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件为蓝本开展翻译教学。这样可极大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现实生活对接,学以致用。其次,从学生角度,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下,课后应积极主动了解有关中国对外经贸、传统文化及教育发展等方面的材料,并尝试翻译成英文。贴近生活的材料会让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动机得到有效激发。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与推进,势必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且标准与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给国贸专业学生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基于国贸专业的特殊性,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合格的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3]张敏.CET改革后翻译测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效应[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猜你喜欢

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CPE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