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国内外经验对重庆的启示

2017-04-26曾雪梅

对外经贸 2017年3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化重庆市

曾雪梅

[摘要]重庆市是我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老龄化程度较其他地区也更为突出。近年来,重庆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成果显著,但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结合重庆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成功的养老服务经验,采取加强养老服务法制化建设、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加强政府监管等措施来完善重庆市的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养老服务;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識码]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70-03

重庆是我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并且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根据《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显示,到2020年,重庆市全市老龄人口总数将高达675万,占总人口19%。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重庆市虽已构建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国内外较为有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建设的经验,有助于重庆市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国外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一)英国:遵循“以人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

英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英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77%,较2013年高出03个百分点。为应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以人为本”是英国养老服务发展中最突出的特征,这点不仅体现在日常服务中,还体现在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中。英国的养老机构一般规模较小,但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却功能齐全、布置温馨、设备优良、安全卫生,尽可能照顾到每位老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日常服务中,英国养老机构充分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位老人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细心观察老人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册,餐厅再根据这些记录依据每位老人的喜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餐食。此外,英国养老机构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会事先征询每位老人的意见,遵循老人意见提供服务。在设施建设中,英国养老机构床垫的软硬度也可以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同时,英国还十分重视对养老服务的监管,建立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各地政府都有专门的组织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如苏格兰的社会服务监察会、英格兰的照顾质量委员会等,一般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出来,根据这些结果以及接受的投诉来提出修改意见,并制定政策,以此来保证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服务。

(二)美国:建立严格的养老服务监管机制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老龄人口就已经突破老龄化标准线,预计到2030年,美国65岁及以上老人在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0%,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必然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美国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在入住老人方面,美国拥有一套严格的审查指标体系,只有达到相关指标要求的老人才有资格入住老人院。在养老机构方面,美国实行严格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实行宽进严出的管理办法,凡是符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关条件的社会力量,都有申请注册的资格。同时,美国政府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管也十分严格,通常采用年检的方式,只有达到官方制定的质量标准,养老机构才能获得计划报销。并且,美国政府还将通过监管获得的大量数据、检查结果发布到网上,一方面老年人根据这些信息挑选适合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也间接地约束了养老服务机构,从而保证了服务质量。除此之外,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养老服务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自1965年以来,美国养老服务的内容陆续通过法律得以明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养老服务提供的规范性。

(三)日本:重视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

1970年,日本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总人口中,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了273%。据推测,到2025年,每三位日本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高增速和高龄化的特征致使日本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日本十分重视建设专业化服务队伍。在服务人员培养方面,日本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与养老护理相关的专业,如日本福祉教育专门学校开设了介护福祉士专业,也就是国内的养老护理专业,让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掌握更多关于养老服务的知识。同时,日本实行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护理人员在工作前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从事服务工作。日本的养老院会对考取介护福祉士资格的员工给予每个月2万日元的额外奖励。公司也会组织各种应试辅导性质的进修,借此鼓励更多的人考取介护福祉士,进而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日本的养老服务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将养老院分为了经济型、高级公寓型、疗养型、养护型等十几种,大致分为健康型养老院、住宅型养老院以及看户型养老院三大类,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入住适合的养老院,真正的实行按需养老。

二、国内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一)上海:重视养老服务法制建设

1979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15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72%,首次突破老龄化标准线,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率先开始探索养老服务的地区。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上海市重视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法制建设,1998年,上海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从立法层面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上海市率先开始编制市、区县两级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结合上海市未来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养老床位建设长期规划。2014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养老机构法规,条例中对上海市养老机构的设立、规划建设与扶持优惠等进行了明确说明。2015年,上海市研究编制了《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从招录使用、职业发展、薪酬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 [1] 。

(二)北京:实现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北京市于199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空巢化与高龄化并存的趋势加剧了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一直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2005年,北京市制定了《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估服务规范》,对养老服务机构健康评估服务的基本要求、评估规范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北京市養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08年,北京市出台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做出了规定。2014年,北京市发布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方法以及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截至2015年,北京市共出台了9项关于养老服务的地方标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使北京市的养老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南京: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

南京市是继上海、北京、天津之后,第四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南京市为应对老年人口高基数、高增速、高龄化、高风险及高需求的特点,积极建立并推动具有南京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实践中,南京市重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税收收费方面,南京市共制定了11项优惠标准,对符合相关规定的社会福利机构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在政府资助方面,对城区新建的福利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对郊区新建的福利机构给予3000元的资助,对县里新建的福利机构给予2000元的资助。在培训用工方面,对持有南京市《再就业优惠证》并到福利机构工作的人员,在参加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时给予一定的补贴 [2] 。

三、国内外社会化养老服务对重庆市的启示

(一)加强养老服务法制化建设

法律具有强制性、规范性以及稳定性的特征,养老服务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重庆市政府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细化到具体的操作环节。同时,将长期处于政策层面的文件上升到法律层面,确保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都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使之有章可循、有序发展。例如,在服务层面,可借鉴北京做法,出台养老服务合同范本,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在事前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二)加强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

2014年,重庆市具有专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师不到200人,这类专业人员的缺口达到30%~40%,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难以满足当前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3] 。为此,重庆市应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首先,重庆市拥有西部最大的职教城,政府应支持各高校开设护理、心理以及社会学等相关专业,注重护理康复、老年服务管理、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在城乡就业培训中,增加对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的项目,凡是按规定进行了养老护理职业培训的,可发放相应的补贴作为嘉奖;第三,加强相关的技能认证,鼓励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参与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技术等级评定,逐步在养老服务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

(三)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的严格监管是社会化养老服务有序发展的关键,重庆市政府应严格按照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养老服务市场进行严格的把关,按照《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标准(试行)》的规定对养老服务市场进行审查监督,将不符合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剔除淘汰,确保养老服务市场的良性运行 [4] 。

(四)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根据重庆市201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在重庆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217%。由于经济水平、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存在差异性,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是有区别的。因此,首先,养老机构应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老人的养老需求。其次,养老机构应分为疗养型、养护型等不同的种类,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护理需求。第三,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按需养老、按需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蓓,陈青.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试点向全市推广[N].文汇报,2015-11-19(002).

[2]张璇,陆颖琰.政府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基于江苏省S市的审计调查实证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4(10):30-32.

[3]罗婷婷.重庆市机构养老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分析[J].消费导刊,2015(9):29-30.

[4]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4(4):2-13.

(责任编辑:郭丽春董博雯)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化重庆市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