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策略选择

2017-04-26翟立强韩玉军甄艳

对外经贸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贸合作策略选择黑龙江省

翟立强 韩玉军 甄艳

[摘要]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双方通过改变与完善合作内容结构等方式逐步提升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但两国间区域合作的进展相对滞后,已制约两国加强经济关系。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地区,双边经贸合作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有利于拓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并为中国其他省份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分析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提升黑龙江省在中国沿边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关键词]黑龙江省;经贸合作;俄罗斯;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41-03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使双边经贸合作步入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时期。虽然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两国间区域合作的进展较为滞后,尤其是具有明显地缘优势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由于受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白永秀、王颂吉(2013)指出“后改革时代”不是指改革结束之后的时代,而是相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改革时代”而言的一个时代,是中国整个改革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1]。陈瑾(2014)指出目前我国政府治理与市场功能边界不够清晰,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只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适应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形式的要求,才能推动我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2]。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晰政府行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地区,双边经贸合作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和拓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并为中国其他省份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导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降幅较大

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受两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俄罗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双边经贸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双边贸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双边经贸合作受到冲击。2008—2013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106亿美元、558亿美元、747亿美元、1899亿美元、2131亿美元和2236亿美元,对俄贸易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483%、344%、293%、493%、563%和575%。可见,双方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贸易规模大幅下降,但自2011年开始随着石油管道的建成,黑龙江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规模增长速度很快,使得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俄罗斯采取制裁,再加之国际大宗能源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俄罗斯经济高度自然资源化和市场严重外部化的结构性致命弱点凸显,经济增长连年下滑,资本外流严重,卢布贬值,财政收入与俄罗斯居民收入大幅下降,俄罗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结构的长期低级化,使得双边贸易极易受到俄罗斯经济发展环境与国际市场负面因素的冲击,导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下降较多。2015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1085亿美元,同比下降534%。2016年1月—6月,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419亿美元,同比下降281%。

(二)资源禀赋差异性决定了双边贸易结构以互补性为主

从广义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双边贸易主要以传统的货物贸易为主。黑龙江省对俄主要进口资源类产品,主要出口轻工业产品。从狭义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黑龙江省对俄主要进口原油、原木、铁矿砂等资源类产品,主要出口服装、鞋类、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2008—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主要商品出口额(服装、鞋类、纺织品)占对俄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75%、508%、69%、383%和572%,2015年这一比重为483%。2011—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主要商品进口额(原油、原木、铁矿砂)占对俄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91%和869%,2015年这一比重为839%。值得关注的是,近年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中国对俄进出口贸易规模大幅下降,但贸易结构并无明显优化趋势。虽然两国领导人在多次会晤时均强调双边经贸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但贸易结构的变迁与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息息相关,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对俄罗斯产生的经济绩效并未达到俄罗斯政府的预期,产业多元化与经济结构调整并未明显改善,导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结构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且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各种外部影响因素的冲击。

二、制约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贸易壁垒

在通关环节方面,2013—2015年俄罗斯政府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打击“灰色清关”,严打假冒伪劣和走私产品。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2013年关税同盟委员会已发布了31项技术规范,21项已生效实施。虽然俄罗斯加入WTO后开始履行各项承诺,其贸易政策、法规也更加规范与透明,但仍然存在关税壁垒、对进口产品征收歧视性税费、出口限制措施、歧视性政府采购、服务贸易壁垒等贸易壁垒。仅在关税壁垒方面,俄罗斯就设置了关税高峰、关税配额、临时性提高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例如,俄罗斯的关税高峰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鱼及鱼类制品、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领域。运输设备的最惠国平均适用税率为106%,但最高适用税率为35%;纺织品的最惠国平均适用税率为109%,但最高适用税率高达37%;服装的最惠国平均适用税率为196%,但最高适用税率高达100%。在服务贸易壁垒领域,俄罗斯在通信、金融、运输、建筑及分销服务等诸多方面存在限制,个人或公司申请部分业务许可证较困难。翟立强(2013)等测算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2012年1—6月建筑服务TC指数达到061,Michaely竞爭优势指数为00561,表明我国建筑服务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3]。但俄罗斯政府规定,只有拥有俄罗斯国籍的自然人才能取得在俄罗斯境内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的许可。外国人只能通过与俄罗斯公民或被许可的俄罗斯商业机构联合,才能提供建筑设计服务。俄罗斯的贸易壁垒对黑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出口构成明显障碍。

(二)投资壁垒

中方企业在俄罗斯投资会遇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障碍与风险:第一,市场准入限制方面,根据俄罗斯《外资对战略经济领域的投资准入法》规定,外国投资企业不得进入武器生产、核材料生产、海洋渔港水利设施建设和战略矿藏开发等39种类战略性产业;第二,国民待遇方面,根据俄罗斯《外国投资法》规定,在涉及维护宪法制度原则、道德及保护他人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等情况下,俄罗斯相关部门可以不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这使得俄罗斯政府在管理中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来禁止和限制外国投资企业;第三,劳工方面,俄罗斯每年统一规定全年的外籍员工配额数量,但配额数量远低于投资企业的实际需要;第四,签证方面,尽管外国工人的签证有效期为1年,但签证连续使用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中国工人在俄罗斯工作3个月后,必须回国休息3个月以上才能再到俄罗斯工作,导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经营必须为一个岗位配备两名工作员工,极大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俄罗斯在市场准入限制、国民待遇、劳工、签证等领域设置投资壁垒使得黑龙江省对俄投资企业投资风险高企,交易成本显著上升。

(三)部分政治势力干扰

刘莹(2013)认为俄罗斯以邱拜斯、日里诺夫斯基为首的右派势力唱衰中俄关系,加之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俄关系的长期有效性受到质疑[4]。总结与归纳俄罗斯产生“中国威胁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缺乏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了解;第二,出于竞选政治的考虑,俄罗斯国内一些政治势力拿“中国威胁论”做文章打击对手;第三,俄罗斯国内企业利用“中国威胁论”排除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第四,西方政治势力通过收买媒体人散布反华言论。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乌克兰危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制裁等多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财政收入与人均国民收入降幅较大。在此背景下,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俄罗斯中央地区的远东地区居民担心商机和就业机会被中国人抢占,同时对双边贸易结构有意见,担心俄罗斯成为中国的原材料基地而心生不满,这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排华势力的深层次原因。

三、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与沿边口岸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夏善晨(2013)认为自由贸易区对其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5]。2013年9月,《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开始正式实施,意味着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黑龙江省政府应积极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融入国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并与欧亚联盟形成有效对接,尤其是借助亚洲开发银行与丝路基金平台,优先参与到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全面经贸合作打下基础。逐步推进沿边口岸自由贸易区建设,尤其是重点建设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绥芬河市是中国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起点,与俄罗斯远东运输网贯通,是中国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并已成为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和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绥芬河市具备的优势与基础为申请边境自由贸易区创造了必要条件。黑龙江省可通过重点建设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尽快形成东段绥芬河、南段哈尔滨、中段黑瞎子岛、北段黑河“四点一线”的格局,以此提升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规模与层次。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边境贸易为辅,但边境贸易对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城市虽与俄罗斯临近,但铁路、公路及水上运输多受自然条件限制,运输能力与方式的先天不足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城市发展对俄贸易的最大瓶颈。黑龙江省政府应加快与俄罗斯政府间的合作与互信,积极推进跨境桥梁和跨境铁路建设,提高浮箱固冰通道和其他主要运输方式的运载能力,加强对俄国际货运航线航空运输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提高黑龙江省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

(三)加快推进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加快推进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促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降低贸易成本、减少贸易波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长期以來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一直没有进展。在中俄边境贸易中事实上形成了俄方出口是卖方市场,中方出口是买方市场,但俄罗斯卢布疲软,人民币坚挺,即出现俄方硬产品软货币、中方软产品硬货币这样一种矛盾局面。当前,由于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现已成为俄罗斯金融市场最受欢迎币种之一,这将大大降低边境贸易成本,减少贸易波动。双方金融服务业应加强合作,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四)强化中介组织的基本服务职能,为政府与企业提供双向服务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各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一直以来,我们十分重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对中介组织重视不够,使得中介组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权力边界将更为明晰,各行业协会商会基本服务职能也将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各行业协会商会要做好队伍建设,将其打造成高素质、职能化的队伍,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等充分发挥为企业提供语言服务、法律服务、制定技术标准服务的职能,协助“走出去”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既体现协会商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建议。通过强化行业协会商会的基本服务功能,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优质的双向服务。

(五)企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树立中国商品的良好形象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能够使商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使企业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企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将影响企业的财务表现、稳定盈利的程度和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目前,黑龙江省销往俄罗斯的商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缺少全球知名品牌,使得俄罗斯居民对中国商品的品牌认知度比较低。俄罗斯加入WTO后,逐步放开了国内商品市场,全球知名品牌开始抢占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所以,黑龙江省企业应通过实施品牌营销战略,通过严把产品质量关、取得国际标准认证等方式打造企业品牌,树立品牌商品在俄罗斯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俄罗斯居民对黑龙江省品牌商品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白永秀,王颂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改革,2013(7).

[2]陈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涵[J].企业经济,2014(1).

[3]翟立强,韩玉军.加入WTO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3(5).

[4]刘莹.共有观念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3(4).

[5]夏善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理念和功能定位[J].国际经济合作,2013(7).

(责任编辑:郭丽春董博雯)

猜你喜欢

经贸合作策略选择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我国金融脱媒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