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黑龙江省对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2017-04-26李春波

对外经贸 2017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一带一路

李春波

[摘要]“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黑龙江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对俄贸易桥头堡的重任,为全省对俄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物流体系不健全、人才匮乏、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融资渠道窄、发展资金匮乏、企业发展缓慢等挑战。结合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提出制定科学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对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完善对俄跨境电商法律体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对俄电子商务;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36-05

一、新時期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

(一)对资源依赖严重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长期以来依靠资源获得快速发展,石油、煤炭、钢铁、木材等产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过去资源能源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但现在油、煤、粮、木等资源性传统产业集中出现负向拉动,成为全省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目前,石油和木材几近枯竭,中石油大庆油田由于减产和油价低迷亏损超过50亿元,大庆市出现了30年来的GDP首次负增长。全省林业已由采伐进入育林阶段,林区收入锐减,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地区已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地区。而煤炭和钢铁产业目前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现象。以龙煤集团所在的煤炭产业为例,2015年黑龙江省煤炭产量约67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5%,其中龙煤集团煤炭产量约占全省的一半。相关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龙煤集团连续亏损,2013—2015年龙煤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341亿、-4383亿、-4673亿元,呈现扩大之势;同时,企业营业收入也从2012年402亿元,降至2013年近387亿元,等到了2015年,龙煤集团营业收入跌至202亿元。

钢铁产业也不乐观,黑龙江省冶金工业经济运行监控月报显示,2014年黑龙江省钢铁产量较2013年回落了376%,2015年全省钢铁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261亿元,同比下降4010%,2015年钢铁工业累计利润总额亏损877亿元。

另外,在黑龙江省十多个地级市中,有7座属于资源型城市:“油城”大庆,“林城”大兴安岭和伊春市,“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然而,这7座资源型城市不仅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而且产业布局结构高度同质化。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1国企比重过大,核心业务不突出

在现有环境下,第一产业下降正说明了市场需求疲软,产业竞争力薄弱。黑龙江省号称装备制造业强省,但大部分核心企业出现了困境,哈尔滨市三大动力早已风光不在,齐齐哈尔一重更是困难重重,这些核心企业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甚至在有些市场已经被南方兄弟企业所取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体制问题,这些核心企业均是国企,其在多年的运营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发展模式,比较保守或是默守陈规,面对变化的市场反应速度慢,其管理体制的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而且,在这些产业中,国企比重过大,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非公经济比重小。我国国企与民营企业的比重平均为1∶50,而黑龙江省为1∶12,远远低于国家的平均值,这一数据也反映出黑龙江省企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于国有企业。这也说明黑龙江省对民间资本的利用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经营环境。而且这些民营企业与国企之间大多是生产经营上的依附关系,国企一旦出现困境就会出现连锁反应,企业发展的内生活力严重不足。

2能源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

在第二产业中,由于能源工业在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一柱擎天”,基本保持在50%以上,其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第二产业的发展,如2015年能源工业负增长37%,导致整个第二产业的增速回落,只增长14%,低于全国平均46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在产业结构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黑龙江省的研发能力在全国并不弱,省内有高等学府76个,其中985院校一所,即哈尔滨工业大学,211院校三所,同时还有各种科研单位。2012年,黑龙江省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3万件,达30610件,同比增长306%。全省有效发明专利740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33件。与此同时,全省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1779件,合同备案数量居全国第1位。2015年哈尔滨市专利申请量达24787件,同比增长101%;授权专利达12466件,同比增长343%。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为10913件,同比增长85%,占比440%;企业授权量为3772件,同比增长466%,占比303%。如此巨大的科研能力却没能推动经济发展,究其原因是转化能力薄弱,专利多转化少,没能形成产业化。同时,在服务行业中,传统服务行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小。

3农产品产业链短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2015年粮食总产达136958亿斤,2016年达12117亿斤,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但在农业发展中,“原”和“初”比较突出,“精”比较弱,也就是原粮和粮食的初加工比重大,精加工比重小,以粮食为核心的产业链没能有效形成,农产品的价值没能充分发挥。

(三)对外贸易疲软

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财政收入出现了巨大波动,尤其在2015年陡然下降了104%。财政收入的下降,给本来就吃紧的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致使政府负载率上升,地区融资更加艰难。

由于产能过剩和企业竞争能力偏弱,黑龙江省很多企业出现了经营问题,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一步提高,严重影响了企业业绩。企业利润的减少势必影响员工收入,员工收入的减少又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成为扩大内需的巨大障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黑龙江省对俄电子商务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带来的机遇

1 “一带一路”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紧接着于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统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以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以边境地区互联互通为依托,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交通网络,形成互通互惠的交通网络体系。“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17个省和一个直辖市,其中就包括黑龙江省。

《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在2016年9月19日正式公布,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而黑龙江省正处于中俄两国的交界,其纽带和桥梁作用可想而知。

2 治理产能过剩相关政策

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实际困境,2015年11月2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指出了全省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提出要优化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彻底解决产能过剩的困境。

2016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了《黑龙江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实施方案》,为引导全省优势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走出去”,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新动力,创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操作准则。

3 自贸新区建设相关政策

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哈尔滨新区,这是我国唯一一家以对俄贸易为核心的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成為我国对俄贸易的经济承载区和桥头堡,将我国对俄贸易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对俄贸易的全面升级,大大提升和拓宽对俄贸易的档次及范围,给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2015年,由商务部、财政部确认批准黑龙江省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和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至此,黑龙江省国家级境外园区增至3个,占国家13个境外园区总数的23%,成为拥有境外园区最多的边疆省份。

4 “互联网+”相关政策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此李克强总理在许多会议上提出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并为发展“互联网+”提出了具体的指示和要求,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黑龙江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了一个总体目标和五项重点任务。互联网与对俄贸易相结合,将开创黑龙江电子商务的新纪元,为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地缘优势带来的机遇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拥有2981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2300公里,民间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以前苏联为主的文化流入哈尔滨,融入哈尔滨当地文化之中。目前,在哈尔滨随处可见欧式建筑、俄式建筑以及东正教堂。黑龙江大学建有全国一流的俄语学院、中俄学院和对俄研究院,为对俄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全省有25个开放口岸,其中17个已经成为旅游口岸,绥芬河、黑河、东宁、抚远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根据中俄双方商定,中俄每年均要举行一次国际级的贸易博览会,我国的举办地设在了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

由于地缘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给黑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黑龙江省大力引进国内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电商加强合作,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传统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敦煌网“哈尔滨对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已经开始运营。为了支撑全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开通了对俄跨境电商货运大通道,推进对俄贸易企业在俄罗斯建设境外服务网点和海外仓。目前,全省已在俄罗斯设立海外仓5个。同时,加快对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专项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跨境电商物流基地;黑河对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设立电商创业综合功能区、电商应用和物流仓储功能区;绥芬河中俄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大厦建成投入使用,航天丝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入驻。继芬河市还先后建立了对俄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通关平台提供产品备案、订单申报、运单申报、清单申报、清单核放、货物离境、汇总申报、结汇退税等一整套通关服务;公共服务平台连接各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为跨境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流、对接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把中国和俄罗斯的产品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商、金融机构等节点进行整合,提供线上交易担保、线下融资支持及仓储物流服务。2016年底,绥芬河市实现了三大平台互联互通。为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黑龙江省加快了第三方平台支付体系建设,2015年9月绥芬河市对俄跨境电商平台“绥易通”开始运行。哈尔滨银行建成“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面向对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境外国际卡线上支付收单和俄罗斯境内电子钱包、支付终端机、移动支付业务。黑龙江省各口岸针对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均制定了发展规划,打通了对俄电子商务通道。2015年,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值突破4亿美元。

(三)市场前景广阔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已经达到左右人们生活的地步。目前,通过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向俄罗斯发送的货物总额每天不少于400万美元。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黑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呈井喷式增长,达到2041亿元,增长267%;地产品出口实现41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517%,比重同比上升278%。2015年对俄备案投资417亿美元,增加18倍;境外经贸合作区16个,入区企业168家,国家级经贸合作区3个,占全国23%。2015年,黑龙江省通过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货运包机、哈尔滨至新西伯利亚、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客货混载航线、绥芬河陆路运输等方式发送对俄国际邮包138534万件,货物量2960吨,在俄罗斯设立海外仓5个,为中俄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据俄罗斯电商协会统计,2016年上半年俄罗斯网购规模大幅度增长,已达4050亿卢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其中绝大多数的海外网购来自中国,而且这个比重还会大幅提升。为了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俄罗斯联邦政府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调整个人跨境网购商品免关税标准的法律草案。个人国际网购商品免关税标准将由每月购物总金额不高于1000欧元或总重量不超过31公斤调整为单次不高于150欧元或不超过10公斤,而且每月免税总金额和总重量将不受限制。俄上述措施会对我国对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提高我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对俄电子商务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预计到2020年,中俄贸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而其中中俄电子商务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预计中俄跨境电商市场将以每年100%的速度快速增长,将占据全俄电商市场总额的60%,为中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四)经济发展需要

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对俄贸易带来更大的发展引擎。黑龙江省具备突出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与俄罗斯有着广泛的交流,已经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目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大力发展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会为黑龙江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连锁效应,为黑龙江经济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黑龙江省对俄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一)物流体系不健全

在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运行中,需要建设一系列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由于地域等因素,黑龙江省保障物流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同时,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跨境审批、法律、报关、核税等环节的问题复杂,而且相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成为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障礙。目前,黑龙江省物流公司数量较多,但均未形成规模,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这会直接导致跨境物流的成本上升。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8%,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15%,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也高于经济发展处于同水平的金砖国家。而中国制造商的此项比重可高达30%~40%。这表明,无论从物流费用占GDP比例,还是从物流成本占成品成本比例看,我国物流成本都处于较高区间。受地域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物流成本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黑龙江省跨境快递日均出货量急剧上升,与其对应的物流水平已远不能满足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要求,成为制约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人才匮乏

由于投资环境不完善,目前在黑龙江省难觅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身影,即便是大型跨国公司也很少见,优秀人才在黑龙江很难找到用武之地。因此,人才外流现象极其普遍,而且越演越烈。面对这样的一个环境,对人才的引进也是巨大障碍,故黑龙江省人才基本上是处于净流出的态势。在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相关高级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需求旺盛,供给缺乏,对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另外,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很大,发展较好的企业能够获得人才优势,而起步晚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则很难获得优质人才,甚至面临中高级人才的流失。

(三)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黑龙江省作为内陆省份,石油、林业、煤炭等资源逐渐枯竭,轻工业产品加工能力薄弱,与南方发达省区相比,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轻工产业集群,市场主体活力不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规划不够,跨境电商示范型企业较少,未形成优质的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机构,缺乏知名的跨境电商实战专家,企业整体“互联网+”竞争力不强,整体电商产业氛围不浓。

(四)融资渠道窄,发展资金匮乏

省内相关金融服务机构缺乏敏锐的市场前瞻性,在对俄跨境电商企业金融支持不足。对俄跨境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完善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未成型,行业风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和企业的融资担保成本。因此导致金融引导作用较弱,使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出现由于缺乏金融引导、资金短缺等带来的盲目性。大多数企业集中于短期获利或弥补当期资金缺口,忽视平台搭建和物流体系建设,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难以协调。

(五)企业缺乏积极性,发展缓慢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很多企业对跨境电商的意义和做法尚不了解,不积极创新。生产观念、经营手段、产品理念、社会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经济时代,未能很好解读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有些跨境电商企业不熟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应用规则,运作不规范,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黑龙江省对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一)制定科学政策,加强政策引导

黑龙江省应围绕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出台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政策,明晰各部门的责任与任务,把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并落实到位。在全国“互联网+”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引导企业和个人资本进入对俄电商领域,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提高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吸引各投资主体对这一领域的投资。

(二)加大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推动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首先要解决俄罗斯通关、退税、结汇、支付、征信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就始终处于阻塞封闭的状态。首先应建立政府多部门协调合作的“一站式大通关口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合理高效地办理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所需的各种手续,帮助企业与俄罗斯国家和地区进行联系沟通。其次,应加大政企联动,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小型企业,在行业准入、金融信贷、财税支持和科技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跨境电商物流的难点主要在境外,“海外仓储”成为对应的解决方法。海外仓储可以有效解决货物破损、丢失等问题,还可以实现商家线上管理,使其在物流过程中对货物拥有指令权并能及时更新库存状况。因此,应在俄罗斯和黑龙江省境内建立物流仓储中心,中心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和沟通机制,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便利性。

(三)加快培育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

以哈尔滨为中心,建设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设立区域采购配送中心、研发中心、物流运筹中心,逐步形成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打通互联网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整合构建“物流仓储、支付结算及互联网金融、大型电商、资金融通、产业综合服务”五大功能性平台,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条,加快黑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与黑龙江省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对俄特色的、面向全产业链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四) 完善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法律不完善,客户信息泄露、网络支付纠纷、跨境产品物流责任认定难等都与法律不完备有关。缺乏法律规范,最终的结果将导致行业秩序紊乱,而完善的法律体系将为跨境电子商务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保证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除了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外,黑龙江省政府也要注意结合实际,颁布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国家和地方共同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保障“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五)加快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下,俄罗斯与中国在语言、风俗、文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是摆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面前的难题。黑龙江省应大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校企联合,结合政府、企业、高校三方优势,分工协作,为黑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陆昊.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N].黑龙江日报,2016-02-16.

[2]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9):23-24.

[3]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3):23-25.

[4]黄永江.关于构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外汇业务管理体系的研究[J].金融会计,2013(7):22-29.

[5]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2):120-125.

[6]周嘉娣.我国跨境电子商務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商贸,2013(34):102-103.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一带一路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