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疗效研究

2017-04-26吴丹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丙泊酚

吴丹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9例患者,采取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丙泊酚小剂量组(2 μg/ml)23例、中剂量组(3 μg/ml)23例、高剂量组(4 μg/ml)23例,并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联合应用雷米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小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4.65±1.04)min、(3.92±0.69)min、(8.25±2.41)min;中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42±1.12)min、(4.64±0.69)min、(10.25±1.53)min;高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75±1.42)min、(4.96±0.95)min、(10.48±1.64)min;经方差分析,小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2 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效果良好。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丙泊酚;雷米芬太尼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疤痕较小。雷米芬太尼及丙泊酚是腹腔镜手术的两种常用麻醉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对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效果,以期为麻醉药物丙泊酚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9例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32±5.56)岁,体重46.0~74.00 kg,平均体重(54.43±6.62)kg。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肺、肾等严重基础疾病,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丙泊酚小剂量组(2 μg/ml)、中剂量组(3 μg/ml)、高剂量组(4 μg/ml),每组各23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麻醉方法 在进行麻醉前,三组患者均予以咪唑安定0.02 mg/kg、芬太尼2 μg/kg、东莨菪碱0.3 mg,三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并注入0.5 mg/kg罗库溴铵进行肌肉松弛作用。行气管插管后,小剂量组予以2 μg/ml丙泊酚、中剂量组予以3 μg/ml丙泊酚、高剂量组予以4 μg/ml丙泊酚,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联合应用雷米芬太尼,并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调整雷米芬太尼的静脉滴注速度,并将其控制在1 μg/kg·min。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均停药麻醉药,以停用麻醉药物时间为零点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意识恢复的判断标准:拔管后,每隔30 s由护士呼唤患者一次,告知患者做出握拳行为,患者能产生握拳行为即可判断为意识恢复。拔管指征:患者睁眼、出现握拳行为后,观察其自主呼吸,PETCO2<45 mmHg,呼吸频率>10次/min且规则,则可拔管。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s)表示,其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4.65±1.04)min、(3.92±0.69)min、(8.25±2.41)min;中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42±1.12)min、(4.64±0.69)min、(10.25±1.53)min;高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75±1.42)min、(4.96±0.95)min、(10.48±1.64)min;经方差分析,小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来讲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术后不易留下疤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无禁忌症的妇科手术。对于手术时间较短的妇科手术如卵巢穿刺活检等可选择局部麻醉,时间稍长的腹腔镜妇科手术可选择椎管内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对于手术难度大且时间较长的手术,应使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应选择依托咪酯、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速效的静脉麻醉药,同时可选择瑞芬太尼、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选择阿曲库铵及维库溴铵作为肌肉松弛药物。丙泊酚自上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已经成为麻醉维持及麻醉诱导的常用药物,其可作用于机体的突触,并对前后膜受体的功能及突触前膜递质释放产生有效的调节,同时对兴奋的传递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麻醉的效果。丙泊酚除麻醉作用外,还具有镇痛、保护器官、抗血小板聚集、遗忘效应、免疫调节、减少呕吐、控制癫痫、神经保护等作用。丙泊酚属于一种常用的短效麻醉静脉诱导及麻醉维持药物,与雷米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有研究报道,丙泊酚的使用剂量越大,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就越长,因此为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临床中常与雷米芬太尼联用,以减小丙泊酚的用量。雷米芬太尼属于哌啶的一种衍生物,主要与μ受体结合,具有μ受体激动药物的镇静止痛作用,以及阿片类药物的肌紧张、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其特点是极易被机体水解,具有清除快、起效快、长期输注无蓄积等优点,能对手术应激及气管插管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促进麻醉后患者的苏醒。本研究中,分别予以患者丙泊酚小剂量(2 μg/ml)、中剂量(3 μg/ml)、高劑量(4 μg/ml)联合雷米芬太尼治疗,结果显示,小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中剂量及高剂量丙泊酚比较,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2 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能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麻醉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2 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欧阳欢.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38):110-111.

[2]周秀姣.不同剂量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6,14(7):52-53.

[3]罗钧升.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600-601.

[4]刘凤勤,董涛,李建中.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9-30.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妇科腹腔镜手术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
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蛛网膜下腔麻醉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