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的国际R&D溢出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2017-04-25黄传荣邵雨韵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存量长三角创新能力

黄传荣,邵雨韵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FDI的国际R&D溢出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黄传荣,邵雨韵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199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FDI的国际R&D溢出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R&D投入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FDI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带来的R&D溢出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为正,而FDI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当地带来的R&D溢出效应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环境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以上述的回归结果为基础,对长三角地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FDI;R&D溢出;自主创新;长三角地区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014年,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778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1],而长三角地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占全国的52%。随着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研发中心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现象表明引进FDI不仅可以增加资本存量,而且能够带来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从而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2014年,中国共投入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分地区看,R&D费支出最多的6个省市为江苏、广东、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2]。因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利用FDI的国际R&D溢出来提升该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生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自主创新和国际研发溢出又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外最早对国际技术溢出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是Coe和Helpman(以下简称CH),他们建立了计算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公式,认为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依赖于国内的R&D,还依赖于国外的R&D[3];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以下简称LP)在CH方法基础上调整了权重计算的总量偏误[4];Lee使用同样的方法对16个OECD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向型FDI的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

国内关于FDI的R&D溢出研究主要有张倩肖等对高技术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的R&D溢出、中国本地企业自身R&D活动等研发溢出与中国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6];李平等综合考虑了国内和国外的研发资本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其中国外研发资本包括FDI、进口、国外专利申请溢出[7];陈继勇等认为FDI带来的国际知识溢出应分为FDI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FDI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溢出[8];滕玉华等对国内研发资本、FDI的研发溢出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9];黄繁华等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视角,研究出服务业FDI的研发溢出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

国内现有关于FD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将FDI的流入程度视为解释变量,而将FDI的国际R&D溢出视为解释变量的研究较少,且大部分用来考察其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以及某个行业等方面的关系研究。目前鲜有文章从FDI的国际R&D溢出角度出发,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尤其针对中国特定区域的研究则更是缺乏。本文借鉴目前的研究结果,利用长三角地区1990—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FDI的国际R&D溢出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2 模型说明

采用道格拉斯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用于分析FDI的国际R&D溢出和自主R&D投入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将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模型设定为:

(1)

(2)

(1)FDI企业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国际R&D溢出:

(3)

FDIt:表示t年中国实际利用FDI投资额;

FDIjt:表示t年中国从j国引进的FDI投资额;

Kjt:表示t年j国的固定资本形成额;

Sjt:表示t年j国的国内R&D资本存量。

(2)FDI企业通过进口贸易带来的国际R&D溢出:

(4)

Mt:表示t年中国的进口总量;

Mjt:表示t年中国从j国的进口总量。

GDPjt:表示t年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考虑到各自变量对长三角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自变量滞后一期来表示其意义,将式(2)代入式(1)并且两边取对数得到:

(5)

本文自主创新产出Y分别用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表示。选择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原因:一方面从实证角度来说,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数据较容易获得,且大多情况下科研人员会选择以专利的形式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发明专利最能代表中国自主创新的原创性和科技含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较能体现技术的市场化程度和创新的经济效应,可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得出的创新产出相比较。综上,建立以下两个模型:

(6)

(7)

3 数据与变量

考虑数据可得性和统计的完整性,本文使用1990—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包含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

3.1 长三角地区的R&D资本存量

采用长三角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入的替代变量,长三角地区研发支出来自各省市统计年鉴,其中江苏省缺少1996年之前的数据,本文用江苏省县级部门所述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支出替代。借鉴CH的做法[3],长三角地区的R&D资本存量公式为:

(8)

δ:表示研发资本折旧率,沿用CH运用研发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回归所得的5%[3];

以1990年为基年,采用Griliches[11]的方法计算长三角地区1990年的R&D资本存量,公式为:

(9)

g:表示长三角地区1990—2014年的研发支出平均增长率。

由于统计年鉴上的R&D支出都是当年价格表示,所以应该将名义R&D支出平减为不变价。本文参考朱平芳等的方法,运用公式X=X*/PI,其中,X*称为名义统计指标,X称为实际统计指标,PI为测算的R&D价格指数,由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加权合成。PI=0.55PIc+0.45PIi,消费价格指数PIc的权重为5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Ii的权重为45%[12]。通过该方法将长三角地区名义R&D支出折算成以1990年为基期不变价格的实际R&D支出。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来自国家统计局地区数据,其中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缺少的相关数据,采用张军的研究成果[13],用相同的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缺少的1990年,以及浙江省缺少的1991年、1992年的数据进行补充测算。

3.2 FDI的国际R&D溢出到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存量

OECD国家占全球R&D支出的大部分份额,而OECD国家的R&D投资大多集中在G-7国家,即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而且这些国家也是中国引进FDI的主要来源国,同时按照中国引进FDI主要来源国家以及数据可得性,选择韩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因此,在本文实证研究中选取G-7以及韩国和荷兰这9个国家为样本点。

关于各国各年R&D支出存量的计算,从OECD的数据库中获得各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查找各国的名义GDP,两者相乘获得了各国的R&D支出。同时从世界银行数据库中获得各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将各国R&D支出转化成以199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最后根据(8)(9)两个公式将长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替换成各国数据,计算得出各国各年的R&D支出存量。因此,用以上的方法测算得出1990—2014年长三角地区R&D资本存量、FDI企业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国际R&D溢出存量以及FDI企业通过进口贸易带来的国际R&D溢出存量。具体测算结果见表1。

表1 长三角地区R&D资本存量(亿元)和FDI通过两种渠道的R&D溢出资本存量(亿美元)

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投资额来自各省市统计年鉴;中国实际利用FDI投资额以及进口总量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从j国引进的FDI投资额和从j国的进口总量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从j国引进的FDI投资额1992—1996年的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各国的固定资本形成额来自世界银行网站;长三角地区FDI企业的进口额来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3.3 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环境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运用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来表示,参考傅晓霞等的方法来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14],数据来自《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长三角地区制度环境,采用刘星和赵红的方法,根据数据可得性,本文拟用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表示制度环境[15],数据来自各省市统计年鉴。

3.4 发明专利授权量、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数据来自各省市地方统计年鉴,其中浙江省1990—1999年的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同时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运用消费价格指数将其转换成以199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

4 实证分析

在对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各变量是平稳序列。本文采用eviews8.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时间序列ADF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中c为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k为差分滞后期。***、**分别表示1%、5%的显著性水平,最优滞后阶数k根据AIC和SC达到最小原则而定。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注:r表示协整关系个数,*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表4 计量模型检验结果

注:***、**分别表示1%、5%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的数值为t检验值。

表4给出了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包括各变量系数、t统计量、调整后的拟合优度、D.W统计量以及F统计量。两个模型的调整拟合优度都很高,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很好。

(1)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自主研发投入对自主创新能力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投入产出弹性最大,说明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自主的研发投入。两个模型相比较而言,长三角地区自主研发投入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更大。

(2)FDI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R&D效应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显著且为负,原因可能包括:首先,从吸收FDI的企业类型来说,劳动密集型的FDI企业还是占主导地位,即使是一些拥有高技术的FDI企业,在中国也只是进行一些加工组装,所以也很难从其中获得先进的技术。其次,东道国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对FDI的国际R&D溢出进行消化吸收,而内资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并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来消化吸收这些R&D溢出。最后,FDI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会加剧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本土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会相对减少研发支出,来维持一定的利润,同时FDI的进入增加了本土企业对其技术的依赖感,减少了创新的动力。

(4)关于人力资本存量,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两个模型中都没有通过t检验,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人力资本存量尚未达到其促进自主创新的“门槛”,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5)回归结果中各模型的制度环境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制度环境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因此制度环境的建设和完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方面还有待提高。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1990—2014年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R&D支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FDI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R&D效应不能有效地促进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而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带来的技术和知识对长三角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制度环境对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长三角地区本土研发支出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政府角度来说,应该加大研发补助,特别是对处于劣势的民营企业,同时更加完善税收、信贷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从而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投入并开发自主产权技术从而提高本土自主创新能力。从企业角度来说,不仅要加大对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还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转换能力,将创新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价值。

第二,长三角地区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术水平,减小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差距,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对FDI企业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渠道带来的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从而与自主的研发投入一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长三角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以及企业的关联程度引进相应的外资企业,注重FDI的引资质量,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科研教学机构共同投资设立研发机构,以此更大程度的加大外资企业的研发溢出,促进本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长三角地区应鼓励外资企业通过进口渠道对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要素的引进,特别是对于该地区相对匮乏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设备等,同时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加强内外资企业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地区应该注重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创新积累知识和经验。

第四,关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建议有:首先,长三角地区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科研后备力量。其次,为防止科研人员的流失,应制定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研发人才,同时确保行业间的人员和技术得到很好的交流。最后,提高人力资本的科研水平和质量,增强对R&D溢出的吸收能力。

第五,在制度环境方面,首先,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股权激励、收益分配、市场竞争秩序以及健全产权制度等政策。其次,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干预,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给予创新主体更大的自主权,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最后,更大程度的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1]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1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15-11-23].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dpcgb/qgkjjftrtjgb/201511/t20151123_1279545.html.

[3]COE D T,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5):859-887.

[4]LICHTENBERG F R,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 B.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a com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8,42(8):1483-1491.

[5]LEE G.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 channel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50(8):2075-2088.

[6]张倩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64-72.

[7]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02):32-42.

[8]陈继勇,盛杨怿.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12):39-49.

[9]滕玉华,刘长进.外商直接投资的R&D溢出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8):142-147.

[10]黄繁华,王晶晶.服务业FDI、吸收能力与国际R&D溢出效应:一项跨国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05):95-104.

[11]GRILICHES Z.Issue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92-116.

[12]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06):45-53,94.

[13]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14]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52-61.

[15]刘星,赵红.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94-98.

(责任编辑 刘传忠)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o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Huang Chuanrong,Shao Yuyun

(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paper took Yangtze River Del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With relevant data from 1990 to 2014 and using the time series model,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o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The study indicates the following results.The R&D inpu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the main factor promo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The R&D spillover of FDI enterprise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 channel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sales revenue of new products,but the R&D spillover of FDI companies through channels of engaging in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The stock of human capit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Based on the regression results,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D spillover;Independent innovation;Yangtze River Delt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03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CX LX11_0616),国家社科基金(15BJL043),江苏省软科学课题(BR2015004),江苏省社科基金(14 EYB004)。

2016-06-02 作者简介:黄传荣(1970-),女,江苏徐州人,常州大学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跨国经营与管理。

F832.6;F124.3

A

猜你喜欢

存量长三角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